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籲農業行銷市場區隔 避免被對岸取代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六日電)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章真表示,台灣茶產業近年來深受中國茶影響,預期在兩岸三通後,台灣民眾有可能吃的是海南產的珍珠芭樂,兩岸關係的趨緩,政府應更細膩思考行銷台灣農業策略,為避免未來被取代,應採市場區隔。

陳章真近期在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出版的全球台商e焦點中以「台灣茶農前進中國談起」為題,發表對農產品行銷中國的看法。

陳章貞表示,根據媒體報導,天福集團有意號召台灣10萬茶農前往中國創業。事實上,這些年來,台灣茶農利用中國廉價勞工在中國製茶,用的就是來自台灣的烘焙設備,且製茶技術則都是由台灣的師傅前去指導,使得中國的茶葉在品質上逐漸追上台灣。

陳章貞指出,福建漳平市永福,目前是台灣以外最大的台灣高山茶生產專區,台資茶企業就有23家,茶產品最初主要銷售給天福集團,隨著茶產量的不斷增加,以及「永福高山茶」知名度的提高,台資茶企業透過台灣的行銷網路,建立起自己的國際茶葉銷售網,也吸引中國內地、台灣與日本等地的台資茶葉經銷商前往購買。

陳章貞表示,除茶業之外,從1997年起,中國在各地相繼成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以及「台灣農民創業園」,使得和台灣緯度相近,物種相似的福建與海南,吸引了數量可觀的台灣果農、茶農、花卉業者與農產加工業者前往投資。

包括生產芒果、楊桃、鳳梨、茶葉和冷凍蔬菜等產品,經過品種改良和努力經營,目前產品不見得會輸給台灣,但生產成本和價格卻遠低於台灣。

據統計,2006年台資農企業從福建漳州海關區直接出口了農產加工品達美金3.79億元,占漳州市農產品直接出口的53%。

陳章貞認為,在兩岸三通之後,台灣民眾極有可能吃的是海南產的珍珠芭樂,喝的是福建產的烏龍茶。

陳章貞表示,從這樣的發展觀察,建議台灣生鮮水果等農產品不應全寄望中國市場,否則假以時日可能會被中國取代,現在兩岸關係的趨緩,應該是政府考慮採取不同行銷策略時機。

陳章貞舉例,例如可以像銷往日本的愛文芒果一樣,針對特定的外國市場,開發一些優質品種的農產品,成立生產專區,走高價位精緻品的路線,如此一來,也可以與東南亞國家以及中國產的生鮮農產品做市場區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