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美都市學童數學成績停滯不前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節編譯報導)一份最新報告指出,近二年來,美國大多數的大都會學區在全國性的數學測驗中,並未表現出良好的成績,甚至低於全國平均。其中,成績最好的是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市;最差的則為底特律。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都會學區的學術表現,對於美國教育的成就與發展相當具重要性。該測驗自2003年起,每二年進行一次評量,考試的衡量評分標準為0~500,若得249分表優等,214分為基本水準,而全國的平均為239分。

共11個大都會學區被納入視察對象,包括紐約市、洛杉磯市與芝加哥市等,以及今年才加入的巴爾的摩、底特律和費城等7個學區。

名列第一的夏洛特市得了245分,四年級生可演算數學3位數減法;表現最差的底特律受累於金融風暴,學生註冊率大跌,成績連200分都不到。

華盛頓的四年級生平均成績,從前年的214分上升為220分;波士頓亦大有增長,而德州奧斯汀和聖地牙哥,八年級生表現優良。若將特許的公立學校(Charter schools)納入,華盛頓八年級生的成績亦有所表現。

華盛頓教育局長(schools Chancellor)李洋姬(Michelle Rhee)近年來推動一系列解雇不適任教師的行動,包括開除校長、遣散教師或關閉學校等,引起很大的反彈。李洋姬表示,此舉有助華盛頓挽回測驗成績的頹勢。

紐約市自2007年至今,未能有明顯進展,即使數學成績是進步的。不過,紐約教育局長表示,2003年來,紐約市在聯邦測驗的表現已有重大進步,較紐約州的其他地區表現更好。

教育部秘書長鄧肯(Arne Duncan)表示,報告結果顯示,孩子成績的成長步伐不夠快速,會影響其日後大學甚至工作後的表現。

此份報告為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的一部份,可說是國家的教育表現總成績單。尤其自美國前任總統布希於2002宣佈實施「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Law)後,要求全部學生在2014年之前,在閱讀和數學方面,皆能達到熟練程度。而美國最快將在明年,就要從新評議該法案,是否有繼續實施的適用性。

另外,美政府特別關注某些准予特殊條件的地區,好比准許給予以英文為第二外語以及行動不方便者較多的時間應試,光是在紐約市,就有28%四年級生獲准額外待遇。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09年澳洲三年級全國語文數學統一考試的考核結果被分為1級到6級,第2級段代表了國家認可的三年級最低標準。全國三年級的平均水平及考生學校的平均水平都將在報告中體現出來。學生個人的成績則在報告的內頁顯示。尾頁是三年級考核內容對各個等級的要求,等級與技能的要求都是從低到高。學生所得到的等級是根據他們所能回答的問題來判定的。
  • 10月17日﹐一百多名一至八年級學生在帕洛阿圖市Cubberley社區中心參加了國際E.nopi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 (中央社記者劉光瑩台北29日電)台灣參加2009年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總計獲得24金、14銀、4銅及3面榮譽獎,成績為歷年最佳。
  • (中央社記者陳俊諺台北29日電)「北星計畫」將於明年試辦。台北市教育局長康宗虎今天表示,希望各國中在決定推薦名單時,除成績外,能有更多方考量。對於計畫恐無法減輕學生考試壓力,也會再檢討改進。
  • 很多孩子很怕數理,原因不外是不了解數學概念,也就是因為「看不懂」數學題目內容,閱讀能力可以說是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在學好英文、數學、科學之前,最重要的一堂課是「學會閱讀」:讀懂內容,也能讀出自己的見解。
  •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3日電)台灣學生國際競賽傳捷報!國中小學生共32人至菲律賓參加「國際小學數學競賽」及「2009亞洲城市青少年數學奧林匹克賽」成績優異,是本屆競賽活動最大贏家。
  • 台灣學生參加國際競賽再傳捷報!台灣今年選出32名小五至國三的同學赴菲律賓參加「國際小學數學競賽」及「2009亞洲城市青少年數學奧林匹克賽」,個人賽共獲得31面獎牌,所有學生都獲得獎項(包括個人賽、團體賽),是本屆競賽活動最大贏家。
  • (大紀元記者鍾孟倫編譯報導)如果只在乎學校數學成績的高低,而父母、老師、補習班聯手逼迫孩子重複枯燥的演算與練習,試問有幾個小孩能對數學產生興趣?而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是一種苦役,在漫長的升學過程中,又有幾個小孩能堅持下去?
  • 以往,紐約州3到8年級的學生分別在一月份和三月份參加二項州考--英語(ELA)和數學(math),但明年州考日期延後了,下面是紐約市教育局就一些相關問題的回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