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嘉鏡頭下的衣索比亞溫暖人心--

愛心大使張艾嘉故國重遊 響應飢餓三十

人氣 23
標籤:

【大紀元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家倫報導)台灣饑餓三十活動已經邁入第20個年頭,張艾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鼓勵國人發揮愛心,搶救更多的伊索比亞兒童。記憶中,張艾嘉經常回想起衣索比亞這個遙遠的國度,這次舊地重遊,見到房子多了,孩子在上學了,原本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的地方也修築起了馬路。張艾嘉開心的笑了,「第一次到衣索比亞眼目所見幾乎都是婦女,她們隻身擔起持家的責任,因為男人在戰爭中死亡或從軍去了,這次特別開心看到男人多了,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家庭。」


張艾嘉。(攝影:黃宗茂/大紀元)


生命的韌性
張艾嘉是亞洲第一位前往非洲展開人道關懷、也是最多次前往非洲的女藝人,足跡遍及獅子山、迦納、剛果、索馬利亞等地。張艾嘉第一次前去訪問衣索比亞是在1993年,時隔十多年,於今年的2月份再度成行,世界展望會特地邀請她採訪當年大飢荒重創的地區。在記者會上張艾嘉一上台便不好意思的說:「每次來都是要大家捐錢。」

此行中張艾嘉拜訪了數位經歷1984、85大飢荒的倖存者,他們一一細數了當年遭遇的苦況,感念展望會的幫助與重獲生命的可貴,他們珍惜並感謝來自世界各地及台灣的捐助。其中一位現年25歲的尤漢尼斯(Yohannes Taye),當年還是襁褓中的嬰孩,他的母親為了回娘家尋找食物,不幸死在路途中,張艾嘉說:當時他母親已經過世,但還在餵奶…企圖挽救他小孩的生命,其實已經沒有奶了。後來這個小男孩被送到世界展望會的餵養中心,幾乎所有的醫生、護士都認為他活不了。張艾嘉表示,沒想到竟然還能與他面對面見面,只是一轉身,又看到許多需要幫助的孩子。


張艾嘉與大家分享當地生活照片。(攝影:黃宗茂/大紀元)


用影片紀錄真實

張艾嘉對影像畫面的處理與呈現有她的堅持。特別這次從非洲歸來、製作時間非常短促,但她堅持熬夜、也要親自製作;同時她希望用一顆誠實而不矯情的心,「我想把所看見的、所感動的,真實的呈現給每一個愛心捐款人。同時告訴大家,你們所做的、所捐助的,確實在伊索比亞帶來改變、帶來成果。」張艾嘉的紀實影片中處處流露出人道主義的關懷,在她的影片中常見到她喜歡捕捉小孩子生活的鏡頭,會中她也對衣索比亞咖啡的滋味讚美有加。

儘管現在有些進化區的家庭已經漸漸可以獨立自力更生,貧窮仍是處處可見。在一處水井邊,是用太陽能來帶動幫浦運轉、抽取地下水,許多婦女、孩子們必須排好長的隊伍才能汲水回家,每個水桶裝滿水重達26.5公斤;遇到陰天時更辛苦,因為太陽能發揮不了功用,必須再多走三個小時的路程才能到河邊汲水。愈往北邊走,乾旱、缺糧的景況愈嚴重,去年一整年裡僅下了14天的雨;教育也是迫切的問題,「孩子們必須受教育,才有機會走出貧窮。」張艾嘉憂心地說。

「事實上,這一趟關懷行程走得勞累且辛苦。記憶中當年的路程沒有這麼辛苦,我一直在腦海中思索,最後終於記起當時根本連路都沒有,搭的是小飛機。但是此行雖然一路顛簸,卻很安心。」因為有路就有希望,有需要的時候資源就能順利運進來。


張艾嘉在面對眾人的稱讚表現的相當謙虛。(攝影:黃宗茂/大紀元)

什麼是貧窮?
一路的行程中,張艾嘉說她不斷地反思問自己,「什麼是貧窮?什麼是富足?」這也是她希望留給大家思考的。因為在衣索比亞,也許他們雖然貧窮,孩子為了上學要走很遠的路,婦女必須很辛苦的持家,但他們的生活非常簡單,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土地之間,都非常合諧。自己並朋友開玩笑說:會不會把他們拍得太快樂、太富裕了?張艾嘉表示,自己並不想把它做成一個煽情的東西,這並不是有錢,而是我們怎麼像這些人一樣這麼單純、這麼珍惜這些東西。我們希望是用最謙卑的心,最誠懇的態度,最誠實的去做好自己。

接下來的階段她期許自己更多的投入這方面的公益行動。同時她也不忘國內兒童的需要,特別將此次返國宣傳的通告費全數捐予台灣世界展望會國內助學行動,並計劃將於4月初探訪國內兒童。

飢餓三十台灣愛心援外已屆第20年,張艾嘉同時也邀請更多的國人組隊響應飢餓體驗DIY自辦營會或居家飢餓,感受飢餓者的心,也體會簡單生活對心靈帶來的祝福,一點點付出與愛心捐款,就能創造更多的生命果實,讓美麗的生命持續傳遞下去。愛心專線:02-2175-1995。@*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艾嘉:台灣助衣索比亞有成  善心沒白費
重返衣索比亞 張艾嘉見證愛心結果 
張艾嘉送愛 助學台灣兒童
張小燕捲黃子佼案很受傷 陶晶瑩曝私下對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