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趾寫書彈琴 許淑絮活出精采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廖淑玲/雲林報導〕榮獲2009年周大觀全球熱愛生命獎章、虎尾科技大學2年級腦性麻痺學生許淑絮,推出新書面向陽光—向日葵天使許淑絮傳奇,四肢嚴重萎縮只剩一根腳趾頭能動的她,卻能彈琴、電腦打字,上網和網友MSN,殘而不廢,勇於挑戰各種不可能任務的精神,如今更完成自傳新書,寫出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生命故事,令人動容。

獲周大觀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寫這本書的時候,時間很趕,我又打字很慢,因為我是用一根腳趾打出來,不是用十根手指頭打出這些字,寫得不好,敬請各位讀者多多的見諒……」,許淑絮在新書的後記如此寫道,更展現她超人的勇氣,及不斷向上奮鬥的毅力。

36歲的許淑絮,一生下來就罹患重度腦性麻痺症,手腳嚴重彎曲,生活起居都無法自理,但她生性樂觀,從不放棄任何學習機會,一直到18歲才就讀雲林國中夜間補校,淑絮的媽媽林月卿更是始終陪伴,為淑絮開啟一扇扇學習的門窗。

從來不說放棄的許淑絮,手指腳趾嚴重蜷曲,卻能靠著唯一會動的右腳第2趾不斷學習,而學會演奏鋼琴,進而學會打電腦,她的奮鬥歷程,讓她曾榮獲第5屆資訊向日葵楷模獎、鄭豐喜獎學金,目前就讀虎科大,更獲得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09年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在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協助下,如今淑絮更完成出書的夢想,虎尾科技大學校長周振德強調,相信她的故事,可以激勵許多人心,歡迎各界認購該書,一方面為淑絮加油打氣,更希望能帶給社會一個正面而積極的能量。


許淑絮推出新書向日葵天使─許淑絮傳奇。(記者廖淑玲攝)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晨6時半,天仍矇矇亮,在香港最南端的隱世小島上,人稱蒲台島「島主」的島民羅金樹(樹哥)已經開始駕著小艇出海捕魚,除了炎熱和惡劣天氣外,每天清晨一次,下午一次,日日如此。樹哥是土生土長的島民,一生都不願離開蒲台島去其它地方生活。今年73歲的他,身體依然健朗。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人類戰爭史上,法西斯集團發動戰爭大多以搶掠為目的,但中(共)國政府發動對人民的戰爭其階段是有些異勢。戰爭大多是在野蠻搶劫完成後,受害公民企圖依法維權時打響。「太石村血腥暴力事件」「汕尾殺人事件」及山東省(當局)發動針對盲人陳光誠的戰爭其規律無不如是。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二○○三年以來,不斷發生類似太石村及陝北油田事件般官員虐民的冷血事件,受到殘暴傷害的公民規律性地狀告無門,和平的抗爭必遭野蠻報復,中國的出路何在?中國人的出路何在?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對中國公民而言,尤其對具有法輪功修煉者身分的中國公民而言,他們的人身自由甚至是生命,實際上是處在一種完全不能確定的、恐怖的風險狀態中,當當局感到有任何的「不安全」——有時根本就是一些官吏偶然的臆症發作——災難即會降臨。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在當今中國社會裡,由於完全不受監督和制約,公權力的專橫與任性已完全發展成了一種日常性的政治生態。一些政府部門奉自我利益為圭臬,非法、野蠻劫奪公民的法律利益,成了一些政府部門的首要政治任務。以至在現實生活中製造出一起起按中國現行法律規則來衡量為荒誕不經的事件。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從七月十二日始,針對盡早結束陝西省榆林市及靖邊縣三級地方政府非法、野蠻關押國內外著名維權律師「朱久虎」及其他「十一名涉油經營者」的局面,我及許志勇博士、滕彪博士、李和平律師一同抵陝北靖邊縣。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上個月,我參加了幾十家媒體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的一個涉「圓明園防滲工程問題」的研討會,會後一記者問我此時想對政府說點什麼,「當今的政府不做事,是對中國公民的最大善舉。」我如是回答。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長久以來,被人們視作安全的學校,現在也存在危險——危至奪人性命,且非偶然發生的意外。我在兩年時間內接下的、造成鮮活生命死亡的沉重事件即不下十起,這足應引起我們的警惕。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被中外藝術界譽為媲美法國藝術家聚居地「蒙馬特高地」的廣州「小谷圍藝術村」已被廣州市及廣東省兩級人民政府的惡行摧毀。但,還未徹底摧毀。
  • 筆者曾於國家圖書館查找抗日戰史資料,發現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珍貴史料,然而此書在各大書局中卻未發現販售,因此只得聯絡作者,想購買此書。2009年,筆者與友人一同拜訪作者楊濬彥先生,因此發掘了這位已高齡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精采故事 ,他的一生彷彿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