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象徵(十)

黑格爾的象徵論
趙雅博
font print 人氣: 20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藝術的三個階段:象徵、經典、浪漫

美在我們具體的世界,不依附在實物上,沒有它的具體存在。人所說的美,只是一個觀念。可是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卻又說美的世界或美的天地,那又是在肯定多個了。黑格爾的想法是:由於文化的進步,經過不同的階段,因而美就有天地或世界,有層面或不同標示,而有不同區分。這是說,在藝術的演化上,在符合著具體外顯下,有三個類目,在對應著一個觀念奇蹟的出顯在有形的直觀下。依照觀念出現在形式上的式樣,黑格爾在藝術上,分為三個重點與三個階段:象徵目,經典目,浪漫目。

與象徵藝術相應的形式,是表現在建築上;與正統(經典)藝術相應的形式則是雕刻;與浪漫藝術的形式相應,表現出的就是繪畫、詩、音樂。這些藝術的進步,是由於人類普遍的需要,由內心印記,表現之於外,公之於外在世界,目的是在承認自己也在其中。

從觀念到實現

黑格爾說,在最初,這個觀念是不指定型,也就是抽象,未找到絕對的形式。因為此乃心之所想,不被他滿意,觀念是觀念,到實行時,一些物質材料,不會為他所中意,總認為有缺點。從觀念到實現,總不能使人滿意;凡有形有色有聲之物,都有缺欠、都不完美,不能讓你隨心滿意。物各有天性,有無可改變的本質;人呢,也有無限的心,求完美求更美。任何有限的物質,總不會填滿你完美無缺的想法,任何形式,都有其缺點,不完美。


黑格爾認為,建築是與藝術的「象徵」階段相應的形式。圖為羅馬聖彼得大教堂遠景。(圖片:史多華)

有形之物能是完美的嗎?完美是無缺無欠,是大美,因此就會想到以象徵來彌補。象徵的藝術,在一方面,我們有抽象觀念,在另方面,自然形式,我們總覺得不合宜。不滿意就去改變(註76),改變,你的天然不滿,因你的人為就會滿意嗎?說真的,以繪畫為例,我們將所謂的大師,如魯本斯,或林布蘭,全世界的人口六十七億,認識到他們繪畫好的人有沒有萬分之一呢?

象徵是希冀完美

黑格爾說:這幅畫(藝術)是一個尋找和希冀的藝術,在他內有作者的象徵心意,然而他具體的塑造上,仍然是一個不完美的藝術品。在藝術上所謂象徵,是要安置上一個在藝術具體上沒有得到的希冀。

象徵云者,在藝術品上,不論在內在外,都要有一種特徵,表現出一種不同希冀。

此不足,由於缺少了在藝術品中的觀念和形式,所應該指出的意義。也就是,缺少據為己有的元素,適應的制約與相當的均衡,還有所構成的該藝術品的形式沒有構成精神的純粹表達。對於他要呈現的觀念,還有一些距離,(註77)。(這裡我們要問,藝術品該表現其所表現的種種,是有客觀必有的標準嗎?應該不是,因為黑氏思想中沒有客觀一說,主觀嗎?我的主觀不能是人人的主觀。)

一般來說在藝術的界限,是應該忠實於他的觀念(主觀?不能約束一切)。

『經典』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


黑格爾認為,雕刻是與藝術「經典」階段相應的形式。圖片為米開蘭基羅的《聖殤》(又名《聖母悼子》、《聖悼》)。

正統(經典)藝術在一個具體形式下,意願表達精神、全面性。正統藝術,由雕刻來表現,它在物質和精神的具體表現,呈現出統一。

黑格爾說:這種表現是一定的、不可或缺的:「在這種溶解中,精神一定要離開依照自己真實的觀念遠遠的,因為精神使觀念成為無限的主觀性,觀念的無限主觀就其為絕對的內在性,不會自由表達的,它是在肉體的監牢中完全的發展,而在其中鎖得牢牢的。

觀念只依照自己的真理而存在,存在於精神中,由精神而存在,為精神而存在,對於只屬精神者,精神乃是唯一的地盤,在那裡能夠發展。」(註78)

第三階段回轉到象徵主義

黑格爾並不否認藝術品的象徵性,可是他都否認並拼棄,主張精神的實在性,在針對著象徵作指導,讓它能夠完全的表現或理出象徵在藝術的具體形式的可能性。在藝術最初的周期的意向(或意圖)-由建築來表現的話-特別是由東方,企圖在物質形式的具體實性中,將象徵的實在性成為外在化時,我們傾向相信,或至少我們不作明顯的反對,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我們應該首先涉及,或者意識到藝術第一期的狀態,如同是向著歧意的象徵的時期。這種做法,我個人認為乃是正確的觀察,與黑格爾無有歧見。黑格爾在談浪漫藝術時,形容它是真正的象徵。他說:「以後的階段,乃是第三階段,它的標記是要一個回轉到象徵主義上。…」

在這第三個階段上,藝術要追求走向更高層的水平,所走向的階層。它要迴轉來,稱呼它是藝術或基督藝術。(註79)

黑格爾在羅馬藝術的種種成就上,也將它們與基督藝術視為一致。黑格爾說,根據基督教福音所說:要用精神來禮敬上帝。因為上帝是無形無像,是神體不吃人間火食,過去的猶太教,對上帝認識不夠,他們以形體物,如純潔的羊或用鴿子來敬神(不過用這些敬神,也要有內在的精神)。後來流俗所致,作成了只有形體物,而忘掉了精神。耶穌來了,不用羊、鴿子等物,而以耶穌自己,人而神之子來敬神、來祭祀,而不憑藉他物。耶穌這個是神而人的祭品,乃耶穌建立聖體聖事,以麵餅和酒,福聖成為耶穌,作象徵的祭品,來完成精神的祭祀。

用有形之物象徵不可見的精神

上帝對精神來說,成為對象。在浪漫藝術中,觀念是分受於精神,要以自然有形的東西,象徵不可見的精神。這種分裂(祭品是無形,已有形作象徵無形,是分裂有形在意義上是代替,不是分裂),這是象徵的神妙用途;超出相反一層,觀念的內容在祭祀內進入更高階層,是具有絕對的特徵。因之這內容乃是精神本身。(註80)

精神化與內在化的浪漫藝術


夏丹「肥皂泡」,1739後作品。夏丹(1699 ~ 1779)誠摯的畫風,正如黑格爾所說藝術的「浪漫」階段,傾向精神化與內在化。

浪漫藝術拒絕代表純有感而有形,而傾向精神化與內在化,有形可覺於是乃主觀精神一分子,這種藝術用為表達一切有關可感覺面又和靈魂一起的。這在常理是不通的,在黑氏的哲學無矛盾論,是相同的。在這第三階段內,屬於精神的是如同精神的,觀念是自由的,獨立的,在這裡的主軸是知識,是感覺,也就是觀念,靈魂。

「在精神到了能夠從自己一面,不受感覺表達時,就得到這種境界,感覺與精神是沒有分別的是相通的是無本質的。靈魂自靈魂,精神自精神,也給予了感覺的指意。形式外在的表達,就這樣轉變成了象徵的」。(註81)

注釋:
註76:參閱黑格爾著,美學導論,盤尼奢西(Penisulci)1973年出版,125頁。
註77:仝上,128頁。
註78:仝上,131頁。
註79:仝上,130頁。
註80:仝上,130頁。
註81:仝上,133頁。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象徵』這個希臘字,指的是一半,它是一個符號(符號不一定是一個具體實在物,也不一定是文字;它有不指定的意義,但卻不是無意義)。符號,在人們用它作為指示「非本意」的時候、用作象徵意義時,則稱它為另種符號。皮爾士說:「一個符號(在使用它作為象徵意義時)能夠被詮釋為一個習慣或一個自然的布局的成果(成為象徵的意義)」。
  • 神話是宗教象徵的形式,神話的素材大量使用在詩的創作中。各國的古代都有神話,而以西方希臘最多。神話豐富藝術、詩、雕刻,也包括了哲學。
  • 基督主義所奉行的是新舊約,新舊約本身就有許多象徵,更具深義的是:基督宗教奉行舊約是新約的象徵,突顯象徵的精神。實在的說,各個宗教可以說也都充滿象徵;就體系的完備來說,新舊約是最好的例子,為此我們對他特別加以提出研議。新舊約的這些象徵,乃是宗教生活的經歷和藝術靈感的源泉。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一般指羅馬天主教)、東正教、英國德國瑞士的聖公會、德國的路德教、多樣新教,和瑞士賈爾文的長老派。而以羅馬天主教為最完整,但各宗教也都有象徵的流行,他們的藝術傳統,都先以這些象徵為前題,隨後衍生其種類的許多象徵。
  • 奧古斯丁(354– 430),在一本拉丁語有關教理的向列語句中,重新註釋了柏拉圖的觀念和波樂亭的觀念,即超感官也就是所謂形上美的完美觀念,這種觀念是與神(上帝)的一個最超越的美之觀念有關連者。美一如一切皆為上帝所創造,而世界自然也是上帝所創造。那麼,世界自然也是反映上天之美的光輝燦爛。
  • 〔自由時報記者高嘉和、范家瑜/台北報導〕首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溝通研討會昨日下午登場,接受經濟部委辦的全國工業總會採開放報名下,支持ECFA的石化、紡織等企業大老闆都未現身,製鞋、家具、陶瓷、寢具等業者擔心權益受損踴躍報名,雖然議程安排上刻意壓縮這些業者發言時間,但完全壓不住他們強烈質疑、反對ECFA的聲浪。
  • 從外觀看,浪漫主義的運動,被認為是反對圖解說明(還原論)的一個反應。浪漫風格派其先進者之一:哈曼(Hamann),德國人,他支持康德對智力劃線的主張。他說哲學的視野被人的精神所窒息,他主張知識的獲得不是得自理性,而是透過信仰與感情(Gefuhl),即個人存在的一體性中,而非獨立的理性所能企及。
  • 歌德先是說:「凡是暫有的事物都只是象徵。」
    尼采反過來說:「凡是永恆的事物都只是隱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