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教本系列

数来宝的艺术技巧《包袱处理(三)》

“让”包袱与“噎”包袱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0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让”包袱:
表现包袱还有个具体手法,就是“让”包袱。“让”包袱是为了给观众让出笑的空隙来,不能在观众笑时仍然自顾自的往下演唱,这样会把观众的笑声顶回去,有时还会被听众的笑声盖住下边的唱词。

一般的作法是,把估计能响的包袱“甩”出去之后,要暂时中断和听众的直接交流,也就是先将目光避开听众。但是表现包袱时的那种情绪,仍然要延续下来,不能使人感到故意在与听众脱离目光接触,而要在感情持续不断的情况下,自然的转动身躯或扭动头部。

在“让”包袱的空隙中,唱词暂时停止,节子板仍要敲击“过门”,以延续和保持住原有的节奏速度,起到“词停节奏不断”的联接作用。那为什么要注意避开目光呢?因演员如果中止了唱词,眼睛却一直瞅着观众,观众就会误解演员还要接着唱,于是会忍住笑声,集中注意力,准备听下边的歌词,这样一来包袱也就不响了!

待笑声刚要消失,合作对手要适时接上下边的“口白”,不要让笑声完全消失了才接词,容易造成冷场之感。

“噎”包袱:
表现包袱还有个具体手法就是“噎”包袱。它与“让”包袱相反,“让”包袱是为了给观众让出笑的空隙,“噎”包袱则是要把听众的笑声堵回去。有的地方为了使“包袱”的力量更集中,效果更强烈,就得要采取这种手法。否则,贪图了过程中那些零碎的笑声,就会丢掉全段收尾时,最终集中而痛快的笑声。

一般的作法是,在听众笑声已经开始的语句,演员也从感情、语气、眼神到动作,丝毫不间断的往下演,好压下观众的笑声。如果观众的笑声又出现,演员再次运用紧凑的节奏往回顶,一定要等唱完最后一句,才让观众释放的大笑出来。

演员会把前边这个包袱往回噎,是担心最后收不住尾,也怕观众插入的笑声让这些对韵句组唱得支离破碎,所以这些火侯要掌握得恰到好处。

“演出”了包袱:
有的演员能巧妙的演出和设计,通过个人独具魅力的动作、表情、艺术处理,把原本唱词上看不出有“包袱”的地方,“演出”了包袱来。例如演员利用段落中重新起板的机会,用大板和节子板合奏了八拍“加官点”,再搭配上剧情里赃官上场的台步,骄横可笑的神态,最后一开口道地的“官腔”,便活灵活现的造成了强烈的“包袱”。

实际上演员主要是依据唱词内容所提供的那些,能够造成包袱的具体描写来演出,不会离开作品内容单独去制造“包袱”。同时演员的表情、动作,也不能脱离唱词本身以及演员应具有的内心情感而单独存在。

﹙本文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要伴奏拖音超过一拍半的“抻板”时,一般是随着字的拖音打“双点”。
  • 神韵艺术团一连五天七场光临大邱表演,大邱艺术界人士连日来口耳相传,成群结队赶来观赏神韵的演出。韩国说唱艺术家、岭南民谣保存会达城支会长郑奉兰表示,节目太好了,“从大幕一拉开就很受感动。”
  • 数来宝演员要如何把作品唱好、演好,这关系到演出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两方面。
    演员看到一篇作品,靠着自身的思想、生活经验和演出技巧,必定会有一定的理解。然而为了把此一作品确立在舞台上,只对曲本作一般联想是不够的,必须要经由“二度创造”的过程,确实的对曲本作深刻、透彻的分析。
  • 从字面上看,任何曲本都是“死”的,只有通过演员的艺术创造,才能把它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舞台上。然而在演唱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唱词的性质是有区别的,有的唱词表意含蓄而深邃,必须配合上演员丰富的“潜台词”,才能得到激励人心的效果。另有些唱词,表意就比较单纯而直接,相对搭配的“潜台词”也就比较单一。
  • 数来宝演员,并不像演戏那样需要扮演固定角色,所以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进入其中角色,而是以数来宝演员的身份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模拟,主要的还是直接对听众叙事,因此与听众的交流要充分。
    一位称职的数来宝演员,应具有演出态度的三个基本特质~亲切感、真实感,还有幽默感。
  • 本文除了再谈演员必备特质之“幽默”外,再谈谈演员的配合问题;两个演员的配合。
  • 由于中共的暴政,没办法来到海外打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真相资料,明白了中共的邪教本质,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现郑重声明退出一切中共邪恶组织!抹去邪恶的兽印。
  • 两个演员(甲、乙)相互配合的重要方面,就是双方的情感交流,这与演员和听众的交流,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虽然演员和听众之间的交流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交流形式(因数来宝本身曲种形式特点而定),但是,演员间的交流良好与否,也是演出成败的主因。
  • 如何处理包袱,这也是数来宝表演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所有写在作品中的包袱,只能说为演唱中的包袱提供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包袱到底能“响”不能“响”,具不具有喜剧与令人惊讶的效果,还要通过实地演唱来检验。所以说,包袱是~“写在作品里,响在听众间。”
  • 板式处理如此,具体唱法上也与“包袱”的表现有关,要注意在“叙唱”、“诵唱”、“数唱”三种唱法中,采用“诵唱”是唱不响包袱的,只能在“叙唱”和“数唱”中,依据需要分别运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