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点滴:李渔看法

杨纪代

人气 18

李渔(公元1610-1680年),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生于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18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李渔嗜食螃蟹,每年于螃蟹未上市时即储钱以待,自称购蟹之钱为“买命钱”,每日餐桌上不可无蟹,人称“蟹仙”。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与《闲情偶记》等书。

李渔认为养生之道蔬食第一:

我观察人之一身,眼耳鼻舌,手足躯骸,件件都不可少。而其中可不具备但上苍却硬要赋予,因而造成万古人生之烦恼累赘者,独独是口腹二物。具足了口腹之欲,那么成长过程中的生计就繁琐不已啦,为解决生计之繁琐而诈伪奸险之事,就层出不穷了,诈伪奸险之事一出现,而五刑律法不得不设。为君者,不能施展其爱民育民的理念,亲人不能完成其志向抱负,万能的造物主虽然好生,但也不能不违背他原始用意的原因,我想都是当日造人时,赋形不善,多此口腹二物所致罢了。

草木没有口腹,没说无法生长;山石土壤没饮食,没听说不长大。那么人为啥单独迥异其形体,而赋以口腹之欲?即然生了口腹的需求,就该如鱼虾之饮水,蜩螗(蝉)之吸露,尽可就地取材滋生气力,而能潜水游跃、上树飞鸣。倘若如此,则人就能自在生活与世无求,而人生之忧患就止息啦。既然赋予口腹,又再多了嗜好欲望,这样一来,就如谿壑之深不厌其多;又洞澈其根底无穷,使之如江海之广,无法填满。以致人之一生,竭尽五官百骸之力,供这口腹之欲所消耗的精神是远远不足的!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因为它接近自然。我认为饮食之道,脍制不如肉,而肉又不如蔬果,也是以其渐近自然之故。草纤维可制衣,植物瓜果可食,上古之人的风俗,认为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如饴,肚子里是菜园,不使羊来踏破,就像作伏羲三皇之民一般。我选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重蔬菜,一来崇尚节俭,二来提倡复古;不要像今日一样重宰割而能珍惜生命,愿人人念兹在兹,不可或忘。

由此看来,人所有烦恼的根源,全出自于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放淡它、不要过分注重它,蔬食淡味不可油腻,就是养生健身的真谛啦。下面是一则吃食传闻:

北京过年的庙会上,时常看到串得长长的糖葫芦,最顶上贴着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来个山楂果,被红红的果实压弯了的竹签子,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更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从南宋的宋光宗皇帝说起。

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年—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孝宗立他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赵停长期生活于深宫,不知世务。即位时,他43岁,却已满头白发了。臣下献上何首乌,说服后能使头发转黑,但他不肯服用,说:“我头发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后,他为李皇后所左右,罢免周必大、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起用刘正为宰相,朝政为主和派所操纵。

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有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原来,山楂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今人研究证明,山楂还有降低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楂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食点滴:民以食为天
美食点滴:冰糖传说
美食点滴:袁枚观点
美食点滴:唐代自来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