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2226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1)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2)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注释】
(1)一言:言,字。一字或一句话。
(2)恕:宽容谅解。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语译】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字可以一生奉行?”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研析】

人己关系如何摆正?平和的状态如何可得?忠恕是与人沟通交往不错的原则。认同真诚、善良、宽容谅解等纯真本性的一面,明白那才是真正的自己,愿意尽心守护忠于本性(忠);纯真本性才是人真正的自己,这样的原则,善待别人,受到别人不公平的对待,也还能以这样的原则忠告善导、宽容谅解别人,没有生出不合于纯真本性的怨恨、委屈、不平、报复等种种心,没有和对方一样对待、一般见识,只是希望对方也能舍弃后天形成的种种不纯,明白纯真本性(恕)。道德、天地、忠恕似乎有所对应,忠恕大致指出合理对待天道、人群的方式。恕的另一层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自己管好自己,避免言行结怨。

恕的内涵很深,层面很广,却是心性提高的途径,值得一生去实践领会。人与人之间历史上多少冤怨难解,冤冤相报,没有尽头,就是因为人在迷中,不明道理,不识本性,没有本着忠恕原则待人,人己关系才无法摆正,而有纠缠、孽缘、矛盾。争斗、妒嫉非人的本性,“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忠恕待人,必定会否定争斗、妒嫉,知道那是人后天形成的种种不纯,是应该去掉的东西,就算遭受打击,也能忍住不被带动,那么渐渐地也就能远离争斗、妒嫉,消除造成人己关系紧张的这些东西,这时海阔天空也就体现了忠恕升华的境界。

【延伸思考】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迁怒,和以牙还牙、以暴易暴是相反的,体现的是能忍、不能忍,动心、不动心的差别,如果能明白道理、度量大、心平气和,自然就能忍而不动心,所以想法、心态不改变,光靠强忍是不行的。

想想看:如果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不能得到,是不是很痛苦?你能忍得住痛苦而不去想吗?相同的,一个人习惯受了气要出气、要报复,他能那么容易忍得住而不出气不报复吗?所以那个“喜欢”、“ 习惯”的想法和执着心是不是要改变才行呢?

2、一个人想提高道德修养,须有很好的忍的功夫,如果能配合勤于自省和学习道理,那会更好。说说看自己对于恕的理解,也自省看看近日有没做到恕?什么事忍不住?分析一下原因,并设法提高自己对恕的认识,如此这般改善之。

【历史故事】

顾全大局 不计私怨

东汉时颖川太守寇恂是一个很懂得顾全大局而又非常聪明的人。有一次,大臣贾复从京城洛阳去汝南郡,他手下的一个小军官在颖川杀了人。寇恂派人把那个军官抓起来,在大街上砍头示众。贾复在汝南郡听到这件事,气得大骂,认为这是寇恂故意扫他的面子。不久,贾复要回洛阳,快到颖川时,对左右的人说: “我见到寇恂,一定要亲手杀了他!”

寇恂知道贾复不会放过他的,决定躲开,不与贾复见面。他手下的一个武官对他说:“您怕贾复吗?我带着剑跟在您身边,他要动手,我就不客气!”

寇恂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吗?蔺相如那么有勇有谋,连秦王都怕他,可廉颇为难他时,他却让着廉颇。为什么呢?他是为国家着想啊!他能做到的,我寇恂难道做不到吗?”

可是,贾复是京城来的大臣,他从颖川路过,太守避开不见也不行。寇恂便吩咐人备下丰盛的酒饭,等贾复和他的随从们来了,寇恂手下的官员们就热情地迎上前去,献上好酒好饭。等他们吃饱了,寇恂突然赶来,表示欢迎,然后推说有事,就匆忙离去了。贾复急忙叫人去追,但手下一个个喝得醉醺醺的,只好眼看着寇恂走远了。

寇恂不计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清醒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怨恨,不与他人去争长论短,而是机智避退。寇恂不争、不斗并不是他软弱无能,而是一个心胸博大、忠直之人的过人之处。如若不忍,与贾复刀枪相向,只能仇更深,怨更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退一步却海阔天空,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坐席没有摆正,就不坐。也许有人会觉得“席不正,不坐”未免太过于吹毛求疵。其实不然,当人在自己渐渐偏离正道的一思一念没有意识到或把握住时,便会造成更大的偏差。
  • 汉朝的魏其侯窦婴,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堂兄的儿子,为人十分好客,汉景帝刚即位时,他就担任詹士的官职。
  • 朋友死了,没有亲属宗亲打理葬事,无可归葬,孔子说:“丧事由我来料理吧。” 朋友馈赠物品,即使是车马之类贵重的东西,除非是祭肉,否则也是不拜的。
  •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1)。” 朋友之馈(2),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论语‧乡党第十》)
  • 战国时代,有一次楚顷襄王到兰台去游玩,宋玉、景差两位有名的辞赋家陪侍在侧。这时有一阵风吹来,顷襄王情不不禁敞开衣襟,赞叹地说:“这风真是凉快,是我和百姓一起共享的吧?”宋玉不以为然,因为顷襄王近来沉溺享乐,荒废国政,又听信小人谗言,放逐他的老师屈原,正想找机会劝谏他,于是借题发挥说:
  • 子路使(1)子羔(2)为费宰(3)。子曰:“贼(4)夫人之子(5)。”子路曰:“有民人(6)焉,有社稷(7)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8)夫佞(9)者。” (《论语‧先进第十一》)
  • 斋戒沐浴的时候,要穿明洁的衣服,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改变日常生活的居处。
  • 违背自己的良心活着,对古人而言,是生不如死的,与其这样,还不如隐居,但隐居对于道德修养不高的人也非易事,因为隐居对他而言,并非怡然自得,而是无尽的寂寞和饥寒。而现代人,也可不必隐居,很多人懂得拒看恶质的电视、报纸、电影、书籍等,它乱它自败,我自清不跟它乱......
  • 孔子说:“我施教的对象,没有贵贱贫富等的分别。”孔子将礼乐教化向所有人敞开,配合“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学有专精的有孔门四科十哲、七十二贤人,开中国古代私学、平民教育的先河,也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 孔子说:“说话大言不惭,那么要做到也就困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