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趁火打劫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94
【字号】    
   标签: tags:

“趁火打劫”是趁人家里失火、一片慌乱时抢劫财物,也就是乘人之危。所以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里解释“趁火打劫”的状况时,便说这些盗贼都是临时起意居多,遇到人家家里失火时,便赶快召集同伙进入火场,看到东西就搬。主人加以阻止时,他们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帮你把财物搬到我家寄放。”所以徐珂最后下结论说他们是“仓猝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耳。”后来“趁火打劫”不一定限定于趁人失火时抢劫财物,语义扩大到凡是乘人之危,从中取利者都可以使用。

--摘编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灌夫是当时的一位将军,他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
  • 晋国下军的将领栾黡(音峦眼)说∶“晋国的命令,从来都没有这样下的。我的马头可要往东呢!”
  • 唐顺之深觉以前都只是凭自己的情绪处理事情,缺乏用理智来思考。
  • 吴王亲自擂起战鼓,三军也跟着呐喊,声音响彻天地。
  • 卢世荣利用这个机会搜括民脂,在职四个多月其间,不但没有让国家财政有所起色,反而造成入不敷出。
  • 盘庚迁殷之后,消弭了王室内部的纷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后来的武丁盛世打下基础。
  • 汉代的史学家班固认为当时处刑的轻重常拿捏不当,重者太重,死刑人数过多;轻者太轻,无法达到遏止犯罪的效果。
  • 严羽认为,诗的写作,不是用来卖弄学问,谈道说理的;所以诗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论,也不要只是卖弄语言文字。
  • 孙思邈通百家、阴阳、医学之术,他这首诗主要是描述炼丹的过程。
  • 一次,汉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的好,就赞美说∶“我就是不能和这个作者生在同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