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寒食节 承传中华忠孝礼仪

font print 人气: 41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4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洪梅韩国首尔报导)4月6日是韩国寒食节,这是自古以来源自于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韩国几千年来一直在沿袭和承传着这个节日。在韩国,寒食节和中秋、端午、新年一起并称为韩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都过寒食节,不过关于寒食节的来历和纪念方式,已经逐渐被人淡忘。但这个节日在韩国一直沿袭至今,并且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祭拜扫墓、祭山神等传统,以祭拜古圣先贤、承传忠孝礼仪。

寒食节的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

寒食节的由来相传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肉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意在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将介子推葬于绵山,为其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此俗一直延续至今,称为寒食节。

这个节日当初,是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扫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方式。

寒食节前后绵延几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华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在唐代时成为全国性法定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但是后来寒食节逐渐消失,被清明节所代替。如今,除了其发源地山西还有一部分地区在过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虽然寒食节在中国没有得以完整承传,但是在擅长继承传统文化的韩国,这个节日从古至今一直和中秋、端午、新年一起并称为韩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纪念方式也和中国古代相似。

寒食节在韩国的高丽时代曾经是代表性的节日,十分崇尚,那时扫墓还要经过官员的许可,寒食节当天对囚犯还要禁刑,韩国朝鲜时代从宫廷到民间也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

韩国到了近代,虽然在寒食节当天禁烟火、只吃冷食的风俗已经消失,但是,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民间仍然有很多人在这一天或者在这一天之前的公休日祭拜祖先、扫墓、祭拜山神,以追忆古圣先贤、承传儒家忠孝礼仪。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辛菲采访报导) 据大陆媒体今天(6日)报导,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拟将中医申报世界遗产。
  • (大纪元记者洪梅韩国首尔报道)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是什么东西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参与者、参观者?
  • 朝鲜半岛和中国往来历史悠久,古代韩国多以汉文为官方文字,无论史书或民间文学都以汉文成文。直到一九四零年代政府强制使用韩文,汉文才势弱。但汉文已经深入韩国人民生活,再加上专家学者多年呼吁,目前汉文在韩国似乎开始重振当年的影响力。
  • (大纪元记者文龙韩国首尔报导】三年前开馆的韩国首尔南山国乐堂,如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国游客。游客们不仅能在此观赏到韩国传统韩屋建筑,欣赏韩国传统国乐。有趣的是这里的“美秀茶”表演仿佛带领游客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体验着几百年前朝鲜时代中上阶层的惬意生活。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