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僧介绍:彻悟祖师

郑重
font print 人气: 377
【字号】    
   标签: tags: , , ,

放去收来一线牵,等闲出没太虚边。
无心落影留春水,得意乘风破晓烟。
质幻自应超象外,音希谁解听声前。
可怜都作儿童戏,几度空劳下远天。

这首禅味十足的七言律诗,作者便是被尊崇为:自明末莲池、清初省庵两位净宗祖师后第一人的彻悟禅师。师(本文专指彻悟祖师,下同)原为禅门宗匠,中年后效学永明延寿禅师,归心净土,并进一步成为中国净土宗的第十二代祖师。

师生于清乾隆六年(纪元一七四一年),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河北丰润县人;俗姓马,父讳万璋,母高氏。师自幼聪颖,及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遍览。二十二岁(乾隆二十七年,纪元一七六二年),师因生大病,警悟幻质,生命无常,遂发心出世修道。病愈,师旋至房山县,投止三圣庵荣池老宿剃发;过了一年,师诣岫云寺恒实律师处圆受具足戒。师正式成为比丘后,求法不倦,先是亲教闻香界寺隆一法师,得悟《圆觉经》大旨;复依止增寿寺慧岸法师听讲相宗,妙得其要;其后,师历心华寺遍空法师座下,听讲《法华》、《楞严》,《金刚》等经,顿开圆解。经过五年多的用心参学,师于性相二宗、天台三观十乘之旨,了无疑滞!

乾隆三十三年(纪元一七六八年),师二十八岁,于暮冬参禅于北京广通寺的粹如纯翁,心与道合,乃被粹公印可为临济宗卅六世法嗣。乾隆三十八年(纪元一七七三年),因粹翁移锡万寿寺,师(卅三岁)乃继席广通,“率众参禅,策励后学,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而师何以在大振宗风,声名远播之际,断然“尽弃旧习,专注净业”呢?根据师之自述:乾隆四十二年(纪元一七七七年),师三十七岁,自省宿业深重,多诸病缘,“因思教乘五停心观,多障有情,以念佛治。且此一门,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识,皆悉归心。我何人斯,敢不皈命?”自此,师朝暮课佛。当时,广通寺原参禅人,随师转修净土者,颇多。师随顺机缘,遂辍参念佛。此举虽招来执门墙深见者的谤污,然师以佛言为信,不易其求生弥陀莲邦的坚志。从师所撰念佛偈:

“自怜身作太平僧,了死脱生却未曾;但愿名标莲蕊里。不须高列上传灯。”可知其“舍禅取净”的决心。又从师另一念佛偈:“我念弥陀有课程,晨昏十万句分明;但教尽报常如此,净业谁论成不成!”可知师念佛的勇猛精进,可媲美永明延寿禅师。

乾隆五十七年(纪元一七九二年),师五十二岁,转任觉生寺住持,前后八年。师振兴举废,于净业堂外,别立涅槃、安养堂与学士堂,助使老病者,有所依托;而初学者,方便诵习。师律己甚严,对信众弟子的期望,则十分殷切;师深体禅净奥旨,其开示说法“如瓶泻云兴”任运自如。在师的以身示教下,信众精勤修净,莲风大扇;师德风普被,道俗归心,被尊为当时法门之第一人!嘉庆五年(纪元一八零零年),师六十岁,退居红螺山资福寺,原拟隐身山林,以期终岁,奈何衲子依恋追随,遂难自绝于人迹。师为法不厌,诲人不倦,资福寺因师慈悲留众,俄顷即成十方丛林。师和光同尘,坚持苦行,担柴运水,泥壁补屋,一饮一食,皆与大众同甘共苦,如是者十年。师自称一己“性癖爱幽居”,自卜居红螺山,得享放怀山川自然的机趣。师撰有《山居诗》三十首,谨摘录其一,以见其居山雅怀:

“结茅一住便相宜,心眼空来说向谁?竹榻通宵尘梦断,蒲团竟日素怀怡。看梅待月归来晚,听瀑临风睡去迟。此趣未居山不委,居山能得几人知?”

师一生秉宗门之旨,而立净土之帜,以念佛法门,自行化他,至死不渝!师每于开演极乐净土与娑婆秽土苦乐之别,弥陀慈父摄受之恩等时,泪随声落,而座下听众学徒,亦为之涕泗沾襟!所谓:“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师之遗著有《语录》二卷,阐发信、愿、持名为净业要谛;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纪元一八六一至一九四零年)曾推崇师之语录为“净宗最要开示。倘在蒲益老人前,决定选入十要”(十要是指《净土十要》)。又有《念佛伽陀》百首,立十种信心:一、信生必有死。二、信人命无常。三、信轮回路险。四、信苦趣时常。五、信佛语不虚。六、信实有净土。七、信愿生即生。八、信生即不退。九、信一生成佛。十、信法本唯心。

师强调:“修净业者,能具此十种信心,其乐土之生,如操左券而取故物。夫何难之有?”师恳切心语,与闻者莫不霍然猛省,思步后尘。

嘉庆十五年(纪元一八零一年)二月,师于万寿寺礼扫粹祖墓塔后,即向诸山外护辞别,并嘱咐大家:“幻缘不久,人世非常!虚生可惜,各宜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三月返回红螺山,命弟子预备荼毗事务。十月十七日,师集合资福寺住众,将院务付托弟子松泉法师,诫之曰:“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无机不收。吾数年来,与众苦心建此道场,本为接待方来,同修净业。凡吾所立规模,永宜遵守,不得改弦易辙,庶不负老僧与众一片苦心也!”师圆寂于十二月十七日申刻(下午三时);示寂前半个月微病,即于大众念佛声中,见空中幢幡无数,自西而来。往生前,师告众曰:“吾昨已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佛亲垂接引。吾今去矣!”师面西端坐合掌,于说完“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后,手结弥陀印,安详舍报。荼毗后,获舍利子百余粒。

最后,谨恭录师开示精华一则,冀有缘人“信解行持”,同种西方上品莲。师云:“ 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心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文据《高僧行谊》)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争议色彩的人物。秦始皇正面的作为,对于中国之大一统、政制的创建、中国版图的确立等,起到了关键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 老子是春秋时代楚国苦县曲仁里的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他的母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身孕。老子生于开天辟地之前,是天的精灵神魄,由于是上界的神灵之气出现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
  • 中国有一句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现在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但其实它最早是专指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上述成语中的“沉鱼”,指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西施。
  • 东方朔的父亲张夷活到二百岁时仍面若童子。东方朔出生三天后,母亲田氏死了,这时是汉景帝三年。一邻家妇女抱养了东方朔,这时东方刚刚发白,就用“东方” 作了他的姓。东方朔三岁时,对天下任何经书秘文,都过目成诵,还常常用手指着空中自言自语。有一次,养母忽然发现东方朔丢了,过了一个多月才回来,养母就打了他一顿。
  • 清明节扫墓活动,来源于寒食节。寒食节在黄历三月,清明的前一、两天。汉代以前的寒食节,禁火时间较长,约一个月,后慢慢减少,至唐宋时期已减为清明前一天。
  • 据《后汉书》记载:郑玄曾拜马融为师,马融当时已经是很有名望的大师,有学生四百多人,所以,只有高级学生能够听到他亲自讲课。郑玄和其他同学一样,只能听高级学生转述老师讲过的内容。即使这样,郑玄没有因此懈怠或偷懒,依旧勤奋研读,如此三年而不辍。
  • 岳飞对子女教育极为严格。他每天对子女们的文武功课抓得很紧,学业完成之后,岳飞还要他们拿着畚箕,扛着铁锹,到菜园里劳动。
  • 武训(1838~1896)是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武训7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14岁后,多次离家当佣工,屡屡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账相欺,谎说3年工钱已支完。武训争辩,反被诬为“讹赖”,遭到毒打,气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语,病倒3日。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
  • 提起“张三丰”,人们就会想到武侠小说和影视中那个仙风道骨、神功盖世的武当派宗师。尤其是金庸笔下的形象,更是令人荡气回肠。但那些描写大多都是杜撰,真实的张三丰在历史上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修炼大成就者,他发扬了中华道家文化,创立了武当派道统和武功,留下了许多传唱不衰的神奇。
  • 司马光生活简朴、做人正直清廉,自谓:“平生未有不可对人言之事。”所以他对儿子司马康也是特别注重教导他要廉洁、俭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