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小百科】湿壁画(Fresco)

作者:史多华
拉菲尔《雅典学院》。(公有领域)
拉菲尔《雅典学院》。(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977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湿壁画的起源不可考,但早在米诺安文明时期以及古罗马人(如庞贝城)中就有出色的彩色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湿壁画的辉煌时期,从13世纪到16世纪中,契马布埃(Cimabue)、乔托(Giotto)、马萨其奥(Masaccio)、安吉利科(Fra Angelico)、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到柯勒乔(Correggio)等,都是创作湿壁画的能手。其中以米开朗基罗在西斯汀礼拜堂绘制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最为伟大、壮观,而拉斐尔在梵谛冈的诸室壁画如《雅典学院》等则最为精致典雅。然而由于油画等发明和运用成熟,16世纪中期湿壁画逐渐式微,而被油画大量取代。到20世纪上半叶,这种技术由黎维拉(Diego Rivera)和其他墨西哥壁画画家短暂加以复兴。

技法

湿壁画是从意大利文Fresco而来,意旨“新鲜的”、“新的”,因为它要求将颜料涂在刚抹好的湿灰泥墙壁上,故而得名。这种把研磨好的干粉颜料掺入清水而制得的色彩,与灰泥一起干燥凝固后,就成为墙壁的永久部分。由于湿壁画耐久且表面不会反光,成为制作壁画的理想方法。

位于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的彩色壁画。(史多华/大纪元)
庞贝古城壁画《酒神的秘密仪式》。(公有领域)
马萨其奥的《圣彼得生平》壁画局部。(公有领域)
马萨其奥的《圣彼得生平》壁画局部。(公有领域)
安杰利科修士绘制的《天使报喜》,或译《圣告》。(公有领域)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公有领域)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公有领域)
拉菲尔《雅典学院》。(公有领域)
拉菲尔《雅典学院》。(公有领域)

1. 布翁(Buon)式湿壁画(或称“真正的”湿壁画)是最耐久的技术,制作过程是︰在墙上预先敷上两层由灰泥和沙(有时再加上大理石粉)调配较粗糙的灰泥(称为rinzaffo)后,暂待它干燥变硬。这时,艺术家就可把图稿描到墙上,为arriccio。最后描绘时再抹上第三层较细致光滑的灰泥(intonaco),涂抹的面积以每日(一次)能完成的工作量为限。接着小心沿着轮廓线描上此区边界,让接续部分的新灰泥边缘或接点看不出来。然后,在这层新涂的光滑表层描摹,小心与墙壁上其它邻接的绘图部分一一对准接齐,再把轮廓和内部线条描到新鲜灰泥上,叫做arriccio(注1)。绘画时就根据这些浅淡而精确的轮廓处理色彩和明暗关系。

如果光滑表层调配得当,能保湿好几个小时。画家用水性色彩绘制时,色料会渗入灰泥,与石灰粒、沙粒牢牢结合;干燥后颜色便能持久而不脱落,因为它已成为墙面的一部分。

这种材质使画家需要高超的技巧,因为他必须在灰泥还没干的时候快速工作,而且不能涂改,只能用干式画法在新鲜灰泥上修正。也因为干燥速度迅速,画家得一步一步地按计划进行,并计算他们在一天内可以画多少面积,每天根据工作量敷上一块新范围的泥灰,叫做giornata。每个区块之间的接缝是看得见的,因此能判断出绘画的步骤顺序。

因此画家可以藉由画面的接合处去计算需要多少天才能画完,但他们在意的不是一天可以画多少面积,而是要如何画的又快速又精美,以避免日后用干壁画(secco)的方式的修改,且保证颜色有着相同的保存时间。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修复前,壁画背景的接缝十分明显。翻摄自Michelangelo and Raphael in the Vatican,梵蒂冈博物馆出版。(史多华翻摄/大纪元)

2. 干式湿壁画(Fresco Secco)则是一种表面的画法,墙壁用湿灰泥混合的材料涂敷,墙壁变干后再用石灰水弄湿,趁着还湿的时候画上去。其颜色不会渗入灰泥,而是和其它涂料一样形成表膜。干式湿壁画比真正的湿壁画略逊一筹,但适合用来修饰。

3. 半湿式湿壁画(Mezzo Fresco)常见于16世纪末,是一个在细泥灰表面几乎干燥时绘制的画法,颜料只有轻微渗透灰泥壁面,画在色彩已固定的湿灰泥上时可使色彩更丰富变化。

注1:在十五世纪之前,传统上还是习惯于将草图画在灰泥上,但在十五世纪之后,广泛流传着将草图先画好再转移至墙上的技巧。@#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没(音同“墨”)骨,是一种中国画技法。“没”可解释为“没有”,而“骨”字,一般中国画常以墨线勾边,当成描绘物像基础和骨架,所以“没骨”画法,就是指舍弃了墨线的骨架,而直接用彩色画出物像的画法。
  • 壁画是绘画在岩壁、建筑物墙面或天棚上的图画的通称,可说是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
  • 前缩法(foreshortening),是自文艺复兴透视法建立以来,为了描写人体或物体的特定角度(如仰角、俯角或正对观众的角度),必需将人体或物体前后缩短,又使其符合自然效果的手法。
  • 【大纪元2月2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贞贞伦敦27日专电)16世纪比利时知名画家哥萨率风潮之先前往意大利罗马学艺,是西欧文艺复兴发展的关键人物,哥萨的经典作品,在伦敦国家艺廊展出,是近50年来首次。
  • 一组名画鉴定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在周一(12日)表示,他们可能已找到遗失近4个世纪的达芬奇名画。这幅画隐藏在意大利佛罗伦斯维奇奥宫(Palazzo Vecchio)的一面墙壁内,而这道墙上还画了一幅巨型壁画做掩护。由于这幅画藏匿在如此隐密的地方,所以艺术界在400年来遍寻不着它的踪迹。
  • 目前,最新一项研究显示,3万年前人类绘画的动物比现代艺术家更精确。
  • 古人类都有对神对信仰,最早的艺术品也都出现在神的殿堂里,表现神圣美好的境界。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也不例外,只是在人文主义的思潮下,艺术家以更人性化的角度来表现神和阐释教义。也由于艺术的发展,除了教会大量以艺术来赞颂神、彰显神的存在和伟大之外,许多有能力的商人或富裕家族也都希望拥有表现神的宗教艺术品;特别是表现圣洁、慈爱与天真的‘圣母子’更是历久不衰的热门题材。
  • 新世纪之交,哈勃太空望远镜穿越浩瀚的星系、星云,穿越神秘的暗物质、爆炸的新星,来到了宇宙的边缘。从巨人骨、小矮人的发现到超弦理论、心灵医学,人类从新认识地球、宇宙,也从新认识自己。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般距离物质世界的真象这么近,同时又这么遥远。
  •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的作品“大卫-阿波罗(David-Apollo)”雕像展览于上周四(12月13日)在美国国家艺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向公众开放,揭开了未来一年里在全美30多个城市举行的意大利文化展的帷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