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

丰富基本功──音阶的练习

文/沈亮宽
font print 人气: 210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3年05月25日讯】音阶(Scale)的练习,相信对许多学生而言,经常是苦不堪言的一件事,但它却又是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练习之一。大部分的学生练习音阶很容易流于只重视速度,而忘了这枯燥的练习也可以是很有特色及感情的。

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只要是第一次聆听前来上课的中、高阶程度学生演奏乐器,基本上都会要求他们演奏一个音阶,因其技巧、音乐性、甚至是风格等,都可藉由音阶的表现一览无遗,且老师也可根据演奏音阶的状况再决定是否听其他的乐曲,当然更可根据情况来排出一系列需加强的课程,由此可见练习音阶之重要性。

为了不让音阶的练习变得枯燥无趣,以下列举两项我较常让学生做的练习以供参考,当然练法或加强项目也会因程度而有所不同。除了众所皆知的传统练习外,如平均度、速度快慢、节奏变化及大小声部分外,我也喜欢让学生拥有情感方面的练习,如不同时代风格或不同作曲家风格的表现,因为我认为经由这种情感式的练习,更能丰富学生的音乐能力并拓展他们的知识与素养,在练习相关曲目时,更容易发挥及进入情况。

不同时代风格:

当学生的音阶已练到非常纯熟的地步时,我便开始要求他们练习巴洛克、古典或浪漫乐派等风格,这样的练习无非是要学生能清楚每个时代不同的风格表现,并且希望他们将音阶的练习“音乐化”,超越技巧,并把音阶当成是首曲子来练习。

不同作曲家风格:

有时,我还喜欢挑一些不同时期的作曲家,如巴哈、莫札特、贝多芬、萧邦等,让学生以音阶来诠释。在这演绎的过程,同样的也是希望学生能广泛的涉猎曲目并能将作曲家的精髓以音阶展示出来,所以我常会问学生:“可否请你以贝多芬的风格演奏C大调音阶呢?”许多学生乍听之下常会不知所措,甚至不知如何演绎,更有学生会以夸张的形式来演奏,这些都说明了曲目涉猎不够宽广及对作曲家及其作品了解不够深入,聆听的音乐及看的书不够多,也指出了自己需在何处努力和加强。

音阶,如果只是以机械式的方法来练习,必然会枯燥无味,而有感情或带有风格的练习不但能丰富音乐的练习,更是许多世界知名音乐家必用之方式之一,当然练习中表情的投入也是重点。基本功的练习其实可以更多元化且更有音乐性,如果经常能把技巧性练习注入感情、表情、生命与思考,相信对于日后的音乐表现会更有主见也更见精湛。

◆作者沈亮宽来自台湾,Nyack college讲师。专业长笛演奏,并有24年教学经验。2007年取得皇后学院音乐教育文凭,2007取得纽约州教育证照,1998年纽约大学音乐演奏硕士。曾获纽约器乐杰出成就奖、西方凯斯储备大学甘迺迪音乐创意奖、台湾长笛演奏成人组冠军。

(责任编辑:索妮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教学二十余载,经常遇到学生学乐器却从不听音乐,顶多听听自己正在练习的曲子,或只听流行音乐,但其他相关的曲子或不同的乐器曲目及作曲家一概不碰,学古典乐却几乎不听古典乐曲!
  • 想要在学习乐器时,把音乐的技巧、音乐性及背谱能良好地协调起来,掌握好乐理(即音乐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中常遇到一些从别的老师手上转过来的学生,程度颇高,但弹奏起乐器时,内涵不够而且不太有表情及音乐性,充其量只能说是把音弹对而已。之后再详问曲中的一些记号、术语、和弦及简易的和声进行及曲式等,才发现这些学生几乎是一问三不知,无怪乎弹奏起乐器时,自信度不够、不踏实,且不知所云也。其实乐理是学音乐的基本概念,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曲子,还能做曲式分析,如此才能真正了解曲子本身的内容,而更精准地掌握演奏的精髓。
  • (大纪元记者袁丽澳洲悉尼报导)出生于1954年的李敬姬教授(Professor Kyunghee Lee),今年已经将近58岁了,看上去却像是40岁的中年知识女性,言谈举止中,李敬姬透露着和蔼、亲切、乐观、积极的态度,同时也散发着艺术家的热情心智。对钢琴的挚爱,让她义无反顾地放弃了成为医生的职业生涯;走进音乐的殿堂,使得她成为一名受人爱戴的音乐教育家。
  • 国家教育研究院在“中华民国教育年报(99年)”将品德与生命教育之落实、霸凌、中辍等问题为国民教育与学生事务辅导亟待解决之重要课题。年报中提出许多具体的解决方法,然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当前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有密切关系,要想消弭这些问题,就必须由涵养学生人文精神出发。
  • 学习音乐的过程是有苦有乐,但本质应是快乐的,如果硬是“赶鸭子上架”或是被家长逼迫而学习,想必效果及过程应是不甚理想。有道是“行行出状元”,学音乐绝不会是孩子兴趣的唯一选择,多观察孩子,孩子会慢慢展现出自己拿手、擅长及喜欢的一面,到时与孩子好好谈谈,再决定要不要学及要学什么,而不是只凭着家长们自己认为该学什么来做评判,当然家长还需想清楚希望孩子学习这项事物的目的在何处,而不是一味盲从。
  • Jason是一位六年级生,从来没学过任何乐器,甚至对学音乐有偏见,认为音乐是女生才学的,男生不该碰音乐。
  • 在我教学生涯中,教了不少主修音乐及非音乐主修的学生,有秉持对音乐的喜爱而努力钻研、练习自己乐器的人,也有极少部分愿意认真去了解音乐的内涵而涉猎各种相关书籍者;然而也有许多学生没兴趣去看与音乐、艺术相关的书籍,或无心多听自己主修乐器以外的音乐。倘若音乐不是他们的主修,或可不需强求;但对于想要以音乐为专业的人或学乐器的人,我认为除了应该努力不懈勤练乐器,也该充实自己音乐的涵养与见解。
  • 最近帮一位老师代课,发现这位老师上课使用的课本太多了。学生中有一对姊妹,七年级的姊姊上课时间是45分钟,二年级的妹妹上课时间30分钟,在短短的上课时间内,姊姊就使用了六本课本做教材,而妹妹也有五本课本之多。当我看到这些课本,不禁感到惊讶,一般45分钟课程我使用3本课本左右,30分钟则约2本(因人而异)。一开始觉得是否自己用的课本太少了?经过代课过程才发现,原来这位老师从不教导学生乐理或讲述其他与音乐相关的事宜,上课中只要学生有练不好的地方,只是要求回家努力练习,几乎不花时间了解为什么学生练不好或讲解如何佐以理论来达到贯彻音乐的教学及事半功倍的效果,无怪乎需要使用许多课本。然而东方学生的家长普遍认为课本越多,表示老师教学越认真,其实不然。
  • 教学生涯中,常有学生或家长抱怨某些练太久的曲子可否换成新曲子,以免太枯燥而索然无味?有时也会遇到学生、甚至家长来请求不要练习基础的东西,如音阶、琶音等等行不行?又或者少练一点可不可以?而我总是反问他们,是不是可以不吃饭或、天天喝几口水来过日子呢?
  • 许多学生在练习乐器的过程中,时常会忘记或忽略慢练的好处,总认为快,才能显现自己的了不起、才感觉过瘾,殊不知欲速则不达,一味求快,很容易浮现技巧性及音乐性的问题,致使练习进程迟滞不前;相反的,以慢工出细活的方式练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