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户知天下 “千古奇才”诸葛亮

郑孝祺
font print 人气: 57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4年11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郑孝祺综合报导)汉末乱世,群雄辈出,诸葛亮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个角色。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集忠、孝、义、谋于一身,可以说是公认的智慧和谋略的化身。自青年时代起,诸葛亮即胸怀经天纬地之才,腹装安邦定国之策,上知天文、下熟地理,具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邪郡阳都人,曾隐居在南阳。刘备三顾茅庐时,他提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对”,随后出山助刘备占取荆、益两州,最终促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托孤,诸葛亮主管一切政务。其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诸葛亮五次出兵北伐,最后病死于五丈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诸葛亮留下了很多具足智慧和谋略的故事,隆中对、连珠弩、木牛流马以及八阵图都是极其神奇的,虽流传千年,依然令现代人回味探索不断。

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智慧和谋略的最杰出化身。(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未出山即知三分天下

当时,隐士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便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辅佐其成大业。诸葛亮便给刘备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说明应当采取的对策。这就是传颂千古的“隆中对”。

诸葛亮分析了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能和他争锋较量。孙权可结盟,却不能有任何图谋;又详述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更向刘备讲述攻打中原的策略。

诸葛亮还命小童取出一幅地形图,对刘备说:“这是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刘备连忙离席拱手说道:“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开,如同拨云见日,但是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我怎能忍心夺取他们的地盘呢?”

诸葛亮笑了笑说:“我半夜观看天象,己知刘表不久就要去世;而刘璋并非建功立业之人,益州久后必定归将军所有。”

只这一番话,便使刘备从此展开了战略大转移,取荆州,定益州,联孙权、拒曹操,从而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鼎立之势。

著名的《隆中对》即反映出诸葛亮超出常人的智慧,虽未出山,就已经知道世间的格局和将来的历史走向,甚至连千里之外人物的性格习性特点都洞察自如、了如指掌,即老子讲的“不出户,知天下”。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木牛流马

诸葛亮在与曹魏作战时,需要从四川盆地向北边的汉中等地运送大量军粮,但要通过艰险的秦岭,一般畜挽车根本不能通行,于是他设计了“木牛流马”运输军粮以解决问题。

《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阵)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南北朝时裴松之(公元372~451年)给《诸葛亮传》作注时,引用了《诸葛亮集》中有关“木牛流马”的文字,说明“木牛”和“流马”是两件运输工具。

记载中主要说的是木牛、流马的外形构造,包括形状和大小尺寸,精确到几寸几分。木牛和流马并不是样子像牛像马,而是指它们的作用和牛马一样能驮运东西。木牛在结构上有些部件仅可比喻为牛的什么。而流马的“形制如像”,大约是由“靬长四,径面四寸三分”而来,“靬”意为干燥皮革,应是挂在流马的前面。

木牛“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一头载一岁粮。流马有“方囊二枚”,“每枚受米二斛三斗”,大约是木牛载重量的四分之一。流马与木牛载重量相差较大,但行进速度应快得多。

诸葛连弩

《蜀记》曰:“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魏氏春秋》曰:“损益连弩,谓之元戒,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制作的一种连弩,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箭长只有八寸,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这使得一支装备有诸葛弩的部队提供了几倍于普通弓箭部队的强大火力支援,更加容易瓦解对方的阵形。同时发出多支弓箭的优势使得命中的概率提高,对操作者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西晋镇南将军刘弘是中国史载“观亮故宅”第一人。他曾亲眼见过“损益连弩”。刘弘在“观亮故宅”时却有“物应机,大器无方,通人靡滞,大德不常。……英哉吾子, 独含天灵。岂神之祗,岂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诸葛亮传》注引《蜀记》) 的感叹。

刘弘本身就是大将军,熟知兵器。从战国至晋,二矢或三矢齐发连弩已广泛使用了几百年,刘弘应为司空见惯。而刘弘看见诸葛连弩时,却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称其为“神弩”。这说明诸葛连弩是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弩种。

宋代《玉海》卷一五十《唐静塞弩》条说:张云《咸通解围录》,南蛮有执旗者傅城发静塞弩,贯之。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连弩,十矢谓之群鸦,一矢谓之飞枪,通呼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即说唐时西南民族中还在使用一种弩,当地百姓叫他摧山弩,据说就是当年的诸葛连弩。

在同一时代,诸葛弩是强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远程武器。欧洲人直到公元10世纪才创造出制作简单、使用时需要花费较多准备时间的弩弓,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智慧。

此外,唐朝大诗人杜甫《八阵图》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从杜甫的诗中也可知道在唐朝年间早就流传诸葛亮用八阵图御敌。

空城计 硝烟之战胜于无形

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一次交锋。

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杀奔而来,诸葛亮身边只有老弱残兵不到二千人,兵家有云:“虚而示之以实。”二千人也可以造出千军万马的声势,但是诸葛亮放弃了虚张声势的这一招。他披上鹤氅,戴上纶巾,拿起了一张琴带了两个书僮,坐在城楼上,燃起香,悠闲地弹起琴来。

史家形容司马懿是“兵动若神,谋无再计”,一个极杰出的人才。司马懿亲到城下观看,然后下令撤军,他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会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而他的二子司马昭却怀疑: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

连司马昭都已心生疑窦,难道“兵动若神”的司马懿却想不到这也许是诸葛亮的谋略?但是对着一座空城,城下的司马懿却没有看到谋略,却看到谨慎。

智谋有形,谨慎无形,有形易见,无形难知。“一生谨慎”,平淡无奇的四字,却正是诸葛与司马两大高手间的毫厘之争。

诸葛亮对司马懿的了解是极深的,也知道司马懿能更深地看透自己。诸葛亮却正是深入地利用了这一点,成功实施他的心理奇谋战。这不是一场眼见的烟硝之战,他争胜于无形。

在诸葛亮平和从容的琴音,司马懿笃定了“一生谨慎”的诸葛亮背后必有奇谋,于是选择撤军。诸葛亮上城楼弹琴,正是要用自己的琴音断绝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任何的军事尝试可能。

古语云:“泰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这是一个生命真正的从容与镇定,这是一种扎扎实实的修为。谨慎的诸葛亮以一座空城面对司马懿,所倚恃的正是“泰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的修为,他知道自己是超脱于生死、胜负,所以即使在大敌当前的空城中,他的琴音依然十分从容平和。

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高深莫测的预言

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

除此之外,诸葛亮的《马前课》还是一篇高深莫测的预言。《马前课》共十四卦,每一卦代表一个朝代。每次出兵前诸葛亮都要给自己算一卦,非常灵验。因为经常在出兵前用,所以取名“马前课”。后人使用《马前课》的人也很多,准确度很高,因此使得《马前课》可以完整流传下来。明朝的三言两拍之《赴伯升茶肆遇仁宗》中苗太监就是使用《马前课》算出如何见赵旭的。

两千年来,《马前课》预言出奇地准确。到了明末清初,大文豪金圣叹批注《马前课》。 此时《马前课》第九课至第十四课还未实现。第九课云:“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若宾。”第十课云:“猪后牛前,千人一口,五二倒置,朋来无咎。”

金圣叹对“十传绝统”的统字作出许多个推断,但他哪能想到这个统即宣统皇帝也。满清绝于宣统皇帝。而第十课的“千人一口”,是个和字无疑。那么1911年是猪年,1913年及牛年,中间不正是1912年吗?而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不偏不倚,刚好在1912年建立。此时离诸葛亮去世已近两千年了。**

责任编辑:李晓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无力回天 鞠躬尽瘁
    阴居阳拂 八千女鬼
    证曰阳阴阴阴阴阳在卦为颐
    解曰诸葛迕后后主降于魏
  • 豕后牛前
    千人一口
    五二倒置
    朋来无咎
  • 《马前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几部预言之一,传说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所留下的。这部预言非常简洁明了,只有十四课,每一课预言一个历史时代,而且每一课都按顺序排列。每一个历史时代过去后,人们回头一看就会发现诸葛亮的预言惊人地准确。
  • 第五课 
      
    五十年中 其数有八
    小人道长 生灵荼毒
      
    这一课是预言大唐末年藩镇割据演变来的五代大乱。
  • 在破解《马前课》的时候,我还研究了《推背图》等其它预言,认为《马前课》与《推背图》完全一致,可以互相印证对方的准确性,所以我在破解时为了增加准确性还引用了《推背图》里的几象。
  • 抗日战争只有8年,把日本占据东北也算上不过14年(1931年-1945年)。而且,中华民国政权在日军侵华期间依然存在,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在大陆继续统治到了1949年,因此,日军侵华只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的一个片断而已。而关于中华民国在大陆统治时期的预言则是第十课。
  • 预言中共的统治最终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要救得此难只有圣人出世,圣人出世后一切都会变好,就如太阳升起驱散那黑暗,普照大地一样。
  • 诸葛亮的预言马前课是非常准确的预言,对于第一至第十课的解法没有任何疑义,但是对于十一课以后的解法就有争议。特别是第十一课“四门乍辟 突如其来。晨鸡一声 其道大衰”,有的说是预言日本在1945年败退,有的说是预言中共在2005年走向灭亡。更有对于历史和预言无知的人,把第十二、十三课提到的圣人和中华道德复兴对号入座于中共的某些人,实在是荒唐可笑。
  • 关于诸葛亮的《马前课》第十一课,已经直接预言到了今日中国大陆已经发生或瞬息就要发生的一切。
  • 易经八卦是华夏文化的精粹﹐历朝历代有道之士皆用之推算国运。中国历史上的各种预言﹐归根结底都是根据易经而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