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阅读让孩子更聪明

作者: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气: 74
【字号】    
   标签: tags:

不管是哪个年龄层的孩子,阅读都能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阅读所带来强大的自主性和想像空间,刺激脑部神经、开发脑力心智的同时,还能开启一扇认识世界的心灵之窗。公共图书馆就是孩子读书的最佳场所。

阅读可促进脑神经发育

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的多曼博士在《给世上的父母亲》一书中写道:“严重的脑障碍儿,从2、3岁就开始阅读,结果他们比正常孩子的记忆力更佳,而且享受更多的读书乐趣。”一位脑部严重障碍的儿童汤米,母亲在他3岁半时,就教他念书。不久,汤米的阅读能力竟然增加了。到了6岁时,他已经能够阅读6年级的书籍了。

经过长期研究,多曼博士发现,幼儿从2岁起,就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幼儿都是很喜欢读书的,也是具有无限学习欲的;对于孩子来说,阅读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快乐;读书是可以促进脑神经发育的,是能够开发智力的。

读“书” 远离电子伤害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上图书馆阅读已经逐渐被iPhone、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所替代。父母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在苹果商店中为孩子下载智力游戏等电子教育产品也越来越普遍。

电脑和电视成为孩子假期里最亲密的“电子玩伴”,网路聊天则成为同学、朋友间主要的沟通方式。专家提醒,儿童长时间与电子产品接触,容易患上 “电子产品依赖症”。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不仅会造成儿童视力下降、颈肩综合症、滑鼠手等,与电子产品亲密接触,而疏于和小伙伴的面对面交流,也会造成孩子失去现实感和社交能力的退缩,甚至导致忧郁症。

用故事 归正不恰当行为

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珍妮,担心孩子迷失在电子产品里,沉浸在虚幻中,决定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读。“那里的环境,可以让我的孩子安静下来阅读。而且图书馆里有定期的讲故事会,许多孩子一起听故事、一起讨论。回答问题最好的小朋友还有奖励。我的两个孩子现在都喜欢来图书馆。”

美国华盛顿 BULL RUN 公共图书馆的南希施莱说:“我们鼓励孩子们在假期阅读,保持阅读能力,这样不会落后于起跑线。研究表示,在假期里,有些孩子会落后将近2个月,他们的能力也下降了。”

西西利亚也经常带孩子来图书馆,她说好的故事可以帮助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比说教有用得多。公公、婆婆很疼爱孙子,什么好吃的都要留给他。可是儿子有时不但不领情,不顺自己的心意时,还会和爷爷、奶奶发脾气,好像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很多次提醒他都没有在意。“ 我带他去图书馆找到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和他一起阅读,并让儿子思考,为什么孔融要把最好的梨谦让给别人,而不是留给自己。”一天儿子放学回来,悄悄地告诉妈妈:“ 我在学校也当孔融了,我和 Matthew 分享了我的糖果。”

课外书籍 激发想像创造力

有一项调查发现,相对于只阅读课本的孩子,那些经常看课外书籍的青少年,虽然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并不突出,但想像力和创造力却非常强。而且由于经常阅读课外书籍,他们了解的事情也会相对多一点,在以后的各项发展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会比那些只读课本的孩子高一些。

无法负担行“万里路”费用的父母,可以考虑免费地“读万卷书”。让孩子远离虚幻的世界,实实在在地感受书本里散发的智慧。◇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得庆幸的是,现代的父母都会提供孩子很多机会去尝试各种经验,让他们学美术、音乐,也给孩子很多机会去学各种运动,更别说闲暇时常会带孩子去旅行、参观博物馆或展览等。这种父母真的很让人放心,只需要另外特别注意两点就好了。
  • 孩子再怎么喜欢一项活动也很难长久钻研探究,一开始因为喜欢而做的事情也很快会失去兴趣......
  • 如果想协助孩子获得自信心,使孩子在做事时能尽全力、不会屈服于挫折、主动挑战,该怎么做才好?
  • 当孩子有显着的进步或是做出成果时,为了帮助孩子未来也能想起这些美好经验,并让这些事深刻得足以留在记忆中,最好能多多祝贺孩子。可以参考下面几种方式,因为比起每次都用相同的方法,灵活交替着使用效果会更好。
  • 父母都希望和孩子保持充满爱、持久且有意义的关系。了解情绪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和孩子建立这样的关系。人们正是透过分享情感与他人交流。
  • “满招损,谦受益。”涵养孩子谦虚的品德,能虚心面对世界,不自傲、不争斗的为人处世的生活态度,是亲子教育的重要方向。
  • 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孩子吵闹、暴冲奔跑、靠近危险场所的画面?什么样的一句话可以逆转这种状况呢?
  • 有些家长还是会担心孩子的课业,坚信会读书便等于成功的传统价值。不然为什么我们老祖先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而,孩子的成功方程式果真只有读书这一条吗?
  • 每次幼稚园或小一新生入学,总是免不了父母和小孩那依依不舍、十八相送的情景,看着孩子稚嫩的脸庞上挂着两行泪,哽咽的啜泣着:“我要妈妈”、“妈妈不要走”,我不禁回忆起自己刚进入小学的第一天。
  • 只要以正面的说话方式和孩子沟通,自己和孩子都能镇定从容地面对各种状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