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民国卫国战争历次大会战纪实:抗战的洪流

卫国战争之淞沪大会战16:大本营

原作(大陆)徐志耕  编辑(大陆)黄原真
font print 人气: 2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本营

松井石根率领他的增援大军破浪出发的这一天,中国政府在南京九华山的防空洞中成立了抗战大本营。蒋介石任陆海空三军的大元帅。大本营下设6个部。蒋介石任命军政部长何应钦为大本营的参谋总长,白崇禧任副参谋总长,原外交部长张群任大本营秘书长。

战局的发展,当然不像日本一些狂妄军人宣称的“三天打下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自然也不像张治中当初所想像的,一举就能把日本的海军陆战队扫进黄浦江。东方的一个大国和东方的一个帝国在行的,实际上是一场军力和毅力的较量。

就在张治中指挥第87师、88师和36师在虹口和杨树浦再度反攻的时刻,蒋介石曾派陈诚与大本营第二部部长熊式辉一同去上海视察战场,慰问官兵。他曾亲书手令带交因西安事变负伤后在上海养伤的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代理主任钱大钧:“对上海张司令及第87师,88师各师长以下之官兵,应致电慰劳,以示体恤怀念。连日苦战,不惜牺牲一切,壮烈堪嘉,殊不愧为我总理革命之信徒,兹特派陈次长,熊主任来沪慰劳,望各官长对于各士兵未出战时之体力精神,应予以特别保养,务使多加安慰。饮食多备滋养物料,以增我战斗实力,对阵亡各官兵姓名,希即详报,以便抚恤,而资昭忠。”

陈诚和熊式辉立即出发,他们到达上海后,顶着炮火弹雨深入阵地。虽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但凭着多年的戎马生涯,各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蒋介石问熊式辉:“对上海战场的观感如何?”

“不能打。”熊式辉直言相告。

“非能打不能打的问题,而是打不打的问题。”军政部常务次长陈诚用一句深奥的话回答了蒋的提问。

“什么意思?”蒋介石问。

“敌对南翔在所必攻,同时也为我所必守,是则华北战事扩大已无可避免。故日在华北得势,必将利用其快速装备沿平汉路南下直赴武汉,于我不利,不如扩大淞沪战争以牵制之。”

陈诚的见解与蒋介石的想法不谋而合。

“一定打!”蒋介石数得斩钉截铁。

陈诚接着说:“若打,须向上海增兵。”

蒋介石赞成陈诚的谋划。这就是8月21日大本营下令任命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的原因。副总司令为罗卓英,下辖第18军、54军、39军、74军,第6师和炮兵16团,担任蕴藻浜以北至长江岸边与浏河以东地区的作战。

大本营每晚都举行会议,防空洞内灯火通明,大幅作战地图上画满了红蓝箭头,和作战地图一样,大本营的6个部长也分红蓝两军,攻守胜败,争论不休!

第三战区发布了大本营的作战计划,以扫荡上海日军根据地,并粉碎沿江、沿海敌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的基本原则。作战任务是对目前我占领的要点,改修和加强工事,逐步攻击,以缩小日军的防御范围,使其增援部队无法展开,以达全部歼灭日军的目的。同时加筑真如大场、庙行、蕴藻浜至吴淞等地工事,以巩固围攻基础。

抗战已是民心所向,众志成城。从南京发出的向上海战场调兵遣将的电令飞传到四面八方:

“已到长沙之第15师,应令由汉口乘船运京;并令俞部长备船……”

“已到江西之第16师,应令直开苏州集中……”

“第19师留一团驻防温州,余令集中杭州……。

“第63师令向徐州集中。其在汉中之一团,待孙震部队接防后,再调可也……”

“湘何主席、江西熊主席:希即抽调保安团及各师体格最精壮之老兵5,000名,限10日内运京补充前方缺额……”@(待续)

--转载自 黄花岗杂志第二十二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大陆学者所纂写的“卫国战争大会战”系列,严谨地、忠实地记录了大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浴血守土、报效中华之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本栏转载自黄花岗杂志连载“卫国战争大会战”系列〈淞沪大会战〉之纪实,展人物春秋之史章。在中国共产党颠倒是非的谎言蒙蔽真实、道德纷失的年代,重现大时代刻记的忠贞,涤荡人心,诚殊珍贵。
  • B>风驰电掣宋希濂集合军官开会,部署乘车顺序,以及准备干粮和饮水事项等等。风驰电掣的列车沿着陇海路飞奔。沿线民众得知这是东征抗日的部队,人山人海地鼓掌欢呼。香烟、饼干、罐头和糖果像天女散花般地从车窗中投掷进来。南京一镇江一常州一无锡,离上海越来越近了,摩拳擦掌的官兵们,杀敌的热血在胸中沸腾。
  • (shown)沪宁急电   这一夜,蒋介石彻夜不眠。夜深了,蒋介石仍然没有睡意,他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对淞沪抗战的作战方针及指导思想:“对倭作战应以战术补武器之不足,以战略弥武力之缺点,使敌处处陷于被动地位。”
  • 剑拔弩张 对于日本朝野来说,1937年8月13日这一天,是一个吉凶难测的日子。这一天,日本内阁会议作出决定,派遣第3师团和第11师团参加上海作战。
  • 计谋和阴谋 对于日本这个惹不起也躲不过的邻国,蒋介石忧心忡忡。中国人抵御侵略的传统法宝是万里长城。从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动员了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大规模地构筑防御阵地,仅三年多时间,从内陆到沿海,从北方到南国,修筑了比万里长城还要长的防线。
  • 调兵遣将震惊世界的淞沪抗战就要开始了。… 从庐山回到南京,蒋介石斗志昂扬。…听说北伐名将白崇禧到达南京,消息灵通的日本记者立即发出电讯:“战神到了南京,中日战争不可避免!”
  • 二、血与火的搏杀 坚韧意志蒋介石决心以武力抗击日本的挑衅;隆隆炮声中,淞沪前线的最高指挥官在调兵遣将;前仆后继的攻坚战,从江湾到杨树浦一线全面展开;每一寸土地地都浸透了鲜血。  
  • 山东人梁鸿云平时不太喜欢说话,他喜读史书。“九﹒一八”事变后,19岁的梁鸿云投笔从戎进入航校,他立志为苦难的民族英勇杀敌。怀孕的妻子和幼小的女儿正等着他胜利的消息,而战云密布的严峻形势却告诉他,必须随时准备牺牲。
  • B>寸土必争1931年创立的中央航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空军英雄,他们在淞沪大会战中,搏击长天,歼灭日机,为国争光……。
  • 长天大捷 参加抗战的中国空军,不仅有高昂的杀敌志气,而且大多是中央航空学校的高才生。中央航空学校是1921年由孙中山先生创建的,是中国空军的摇篮。这里集中了满怀报国激情的热血青年,造就了中国第一代的天之骄子。…可尔脱机枪喷出一条火龙,敌机化作了千万片碎散的烟火!中国空军史上的第一声惊雷,写下了辉煌的第一页;也记载了一个英雄的名字──高志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