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采风

风水探秘(十三):坟与坟(2)

因为礼崩乐坏,孔子曾有一次略带无奈的说起对当世“隆礼”的苦衷,他说有人问人死后有无灵魂,如果告诉他有灵魂,他可能不把眼前尽人之责作为首要的事,而会用偏心去与鬼神做交换,实在是走错了道,走到邪道小道上去了;如果告诉他没有灵魂,那些不肖之子可能父母死后抛尸荒野也不管。

孔子一生“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很艰难地挽救世道人心,使为人的基点不致于彻底崩颓,而广兴私学,正是要归正教道,以救正天下,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者之培养,也为后世历史培养人才立下了基本模式。

对坟之礼制的规建,也像后来佛道教建像树塔一样,本不是为了人去膜拜偶像,而是助人正念,修正身心的。而后人,尤其是今人完全不知其内涵,所为所做,多是非常可笑的,而且立坟与塑像一样,偏离先圣本意,成了世人寄托情感,或炫耀其世俗功利和名声的资本了。

历史上有才有德,爱民勤政,公心很大的人物,人们会愿意把他埋骨于自己的土地里,沾润仁义德泽,因为这些了不起的生命,他的身体尽管只是载体,容纳他(她)的坟地却已经成了一个符号,成了一个标榜。

西子湖畔,有岳飞和于谦的坟,后人赞之“赖有于岳双少保,人间从此重西湖”,为他们建庙立碑,顶礼膜拜,敬心景仰。岳武穆墓前,还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侫臣”之千古妙联,可见忠直仁者,大德高人,其死犹荣千古,连埋覆他们的尘石也因之蒙受莫大的恩荣,因为世间最香莫过侠骨,最贵莫过德行!

可笑今人,对孝的理解如此变异,因为不了解坟之内涵,坟之功用,瞎忙胡闹。普通乡间,尤其如此。山林间这些遍处起的土堆,无益观瞻不说,还透出一种死黑之气,令人非常不舒服。

其实山林乡间“魃魅魍魉妖魔鬼怪”一类的低灵确实不少,在普通乡间,因为一般人们的意识低下,他们的生活处境常常就是动物性,人很难有高等的正念,正神也就放松看顾,那这些低灵就能钻这空子,来起一定的作用。

然后,乡间人愚昧无知中去拜这些低灵烂鬼,又更为高层神祇所鄙,更加不去管,这个恶性循环一旦形成,这里的生命就太可怜了。

中原一带,这一期文明从黄帝开始,通过道德文化的散布,从内提高老百姓的思想道德意识,同时佛道两大家这些历来的修道者,也在大力清除这些低灵恶物。这些东西就逐渐的往中原周边区域逃。

这些东西相互勾结,它们所带的场中就会形成瘴疠之气,由于这种东西的密度很大,历史上已经结合成很大的势力,一般外来的人光从肉身身体来说都很难抵御,也很担忧,这就是历来士大夫们很怕被贬于岭南、西蜀、云贵的原因。

以西蜀为例,当年汉朝创立五斗米教的张道陵天师到西蜀前,虽然经过李冰治蜀,这里成了汉中平原之外国家又一大粮仓,但是民俗也是很低下,定时要将活的牲口甚至用人来祭祀这些低灵。

直到今天,都江堰水节中也还有相关的流俗痕迹,其结果就是直接导致另外空间这些邪物的管控。李冰以后,它们以都江堰为界,与正的力量划江而治,但那时低层空间正的因素还不够强,所以历史上一直都在改造它。

天师张道陵在大邑鹤鸣创教后,带领徒众到了青城,居洞修行,大量驱赶盘踞于此的邪魔势力,斩杀甚多,并写下道令,将逃脱的低灵烂鬼大量驱赶到今甘孜、阿坝、凉山一带,后来这些地方又为藏人所进入,藏传佛教大展神通,降伏和消灭了许多。

由于邪魔低灵烂鬼控制一定的低层空间,形成一个势力后,这些东西也要收集役使手下,于是这些地方沦落的平常过世者,特别是没有安葬在穴位上的,也就容易受这些东西的摆布。

如果这个人在世时懂得行善积德之理并积极施行,后事也请风水师按照风水之法进行穴位安排,就能摆脱这些低灵恶物的奴役。我们前文说过,穴位也是根据一个人的福德进行安排,就算一般的小老百姓,不是大德之士,一生也没有什么大功绩,也可以安排一些“平安地”给他。

“平安地”指无富无贵,但可以一生平安,没有什么大灾大难。这种地很多,各地乡间到处都是。古时人心诚心静自然福寿齐全,可以享用这种“平安地”。

风水一脉最著名的宗师级人物--唐朝钦天监官员杨筠松,民间送其号谓“救贫仙人”,就是因其多在民间为普通小老百姓点了大量的“平安地”,并把风水术从皇家秘藏术法传入民间普及,培养出很多民间风水先生,虽然大多不得风水真传,但却能知晓一些风水之理,会点平安地等低品级穴位。

从天象变化到人世间的布局来说,当人世间出现大量的“平安地”,量变引起质变,最终会形成繁荣稳定的大王朝盛世,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国民大多为中产阶级。

--转载自正见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