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5年03月17日讯】“定力”一词虽来自修炼界,不过现代人也经常在一些企业管理中可以看到,最常见的就是日本企业的管理哲学“定心缔造成就”。简言之,一个人成就有多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的定力。那么深厚的定力,究竟能缔造出多大的成就?
很多人知道,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达摩为探索生命的真谛,于19岁那年舍弃王位,出家修行。后在菩提树下趺坐入定49天后,大彻大悟,讲法讲道济世度人,被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佛。他不仅为印度缔下了新的文明,也在东方留下了延续几千年的信仰文化,影响至今。如果说,释迦牟尼佛的定力缔下的成就,让现代人,尤其是受到拜金观念影响的人来看,太过遥远和陌生,难以领略和感知。那么我们可以看一看,康熙帝的定力,在华夏史上缔下的成就。
康熙帝的文治武功
康熙帝一生文治武功双全,在他统治大清的60多年里,不仅达成了满汉蒙的空前大一统,也在经济上创下了盛世的局面。康熙帝亲政后不久,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军事上,平定三藩、大破准噶尔等。康熙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康熙帝的德政也英名远播。被法王路易十四授予“国王数学家”称号的白晋,奉命前往中国大清宫,后被康熙帝留用,随侍宫中。白晋说:“具备天下所有人的优点,在全世界的君主中,康熙帝应列为第一等的英主。”日本人对康熙帝极为尊重和推崇,翻译了《圣谕》,并且称呼康熙帝为“上国圣人”。
康熙帝的功绩彪炳千古。若套用日企的管理哲学“定心缔造成就”,那么康熙帝的心能定到什么程度呢?
心静自然凉
康熙帝自幼习惯盛夏酷暑不开窗、不纳凉、不扇扇子、也不摘帽子。由于心里清净,所以也不觉的热。他说:“汝等见朕于夏日盛暑不开窗、不纳风凉,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此正古人所谓‘但能心静即身凉’也。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并建议不贪盛夏一时凉风,也会对身体很有好处,不致于深秋季节常犯脾胃疼痛、消化不良等病症。因为盛夏贪图风凉,而将暑气关闭在体内,造成脾胃不和。康熙帝对皇子的教诲可谓细致周到。
笃于勤学,不松不怠
康熙帝十七八岁笃志于学,劳累过度咳痰带血。他在庭训中说:“及至十七八,更笃于学。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每天未理政之前,五更就要起床诵读;傍晚政事结束,稍有闲暇,就与人探讨、琢磨学问。由于康熙帝过度劳累,咳出的痰中都带着血丝。即便如此,也没有放松懈怠。
告诫皇子,要立志于道
康熙帝十岁时,军前某大帅为讨他的喜欢,将一只罕见的黄鹦鹉装入金笼进贡。康熙帝见到贡品,拒绝了黄鹦鹉。原来,其祖父太宗皇太极曾拒收下人呈献的铜嘴雀,他说:“此雀虽有好音,可以悦耳,然玩物丧志,昔贤垂诫,不宜近也。”孝庄太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康熙,虽然年纪幼小,却在心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庭训中他特别讲,一切贤仁盛德都是从立志开始,立志于道,就会逐渐进入圣境。因此他谆谆告诫诸位皇子,要远离一切不良的喜好和嗜好。
处理细节,不可懈慢
在世人的眼中,王位是人间极尊之位。在位之人,集天下荣华富贵于一身,享福不尽。但是康熙帝,在这一帝位之上,以“勤修不惰”、“至诚无息”以及“勤俭敦朴,惟念民艰”要求自己。康熙帝的勤政,史上广泛记载。康熙帝看奏折,不仅一一回复,还会另行额外的“加班”,比如改错字、校正翻译。
庭训中,康熙帝说:“顷因刑部汇题内有一字错误,朕以阃笔改正发出。各部院本章朕皆一一全览,外人谓朕未必通览,每多疏忽。故朕于一应本章,见有错字,必行改正;翻译不堪者,亦改削之。当用兵时,一日三四百本章,朕悉亲览无遗。今一日中仅览四五十本而已,览之何难?一切事务,总不可稍有懈慢之心也。”康熙帝建议做任何事情,无论大小,都不能有懈怠、拖延的想法。数十年如一日的勤政为民,不厌不怠,如果没有深厚的定力,是无法做到的。
从浩瀚的史海翻出康熙帝的庭训点滴,加以整理,发现也别有风趣。段段的庭训,篇幅所叙虽小,但特别能引人共鸣。这些细节的修养,培养出的深厚仁心和定力,不仅在“良知良能,乾乾不息”中,定下了帝国基业的兴隆,大清国的宏伟和富庶;也定下了体恤百姓的仁善仁德,庇护一方。在人们追求事业有成,渴望财富的现代社会,康熙帝的这些细微的定力故事,也会以微言传递大义带给人们启迪。
责任编辑: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