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5年08月16日讯】公元前3100年前后美尼斯(Menes)统治下的埃及,在历史教科书中历来被视为古埃及文明的曙光。在早期埃及传说中,他被称为大(Ohe and Mena)、“斗士”(The Fighter)及“成就者”(The Established)。作为统一上下埃及的征服者,他建都孟斐斯,那里成为法老时代璀璨文明的中心。
公元前4世纪,在古希腊统治下的埃及,托勒密二世费拉德法斯(Philadelphus)命祭司马涅托(Manetho)编写埃及通史,以便保存在亚历山大城他的图书馆。美尼斯是马涅托书中最先提到的名字——他是统一上下埃及的第一王朝的第一位法老。
在早王国时期,美尼斯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至今是个热门话题。也有一种假说,认为在他之前几十年,下埃及已被征服,美尼斯实际上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通过将南方河谷地带(上埃及)的神祇和礼仪传入北方三角洲地带(下埃及,上下埃及分界点约在今天的开罗),并实行王族联姻,从而巩固了政权。
美尼斯被锁定为两位法老之一
Menes是马涅托给出的希腊语,其它的写法还有Min(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提出)、Minaios(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提出)和Menas(古希腊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提出)等等。
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名字各种形式的希腊语变体都来自埃及名字Mni——在阿拜多斯和都灵王名表中都有发现,对这个名字的词源存在争议:有人提出,此名的意思与“忍受”有关,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与埃及语的不定代词Mn有关,作为佚名男子的代称,意为“如此如此”。学者詹姆斯‧阿伦(James Allen)则尝试将另一种写法Meni和孟斐斯(埃及文Mn-nfr)相联系,据说,这座城市就是美尼斯所建。
据马涅托的说法,美尼斯开创了有八位法老的第一王朝,他自己约在位60年。他的主要成就即是建都孟斐斯,并修建巨大堤坝将其和尼罗河隔开。马涅托说,美尼斯曾经东征西讨——这很有可能。
狄奥多罗斯则说,美尼斯是第一个立法者,在埃及建立了对神的信仰。古罗马史学家普林尼则说,美尼斯发明了文字,但这种可能性很小。马涅托还说,美尼斯最终被一只河马夺去了生命。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美尼斯不是作为诸位法老合体的一位传奇人物,那么这个名字一定是第一王朝诸位身份确凿的法老中某一位的别号。许多学者都认为他代表某个法老,但究竟是谁,这个问题几乎和古埃及史学一样古老。
在今天,最普遍的观点有两种:美尼斯或是纳尔迈(Narmer),或是荷尔—阿哈(又简称阿哈,Hor-Aha或Aha)。几乎可以肯定,阿哈是纳尔迈的继承者。那么,如果美尼斯是纳尔迈的话,阿哈就是第一王朝的第二任法老;而如果美尼斯是阿哈的话,纳尔迈就是前王国时期(或如某些人所说——0王朝)的最后一任法老。
有关讨论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一直没有绝对确凿的证据能证明,美尼斯就是这两人中的一个。尽管许多学者言之凿凿,但其意见未能统一。
观点1:美尼斯就是纳尔迈
赞成美尼斯是纳尔迈的一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者的历史地位,以及出土的“纳尔迈调色板”,这块石板被认为是展示了其征服下(北)埃及的历程。
时为1897年,英国考古学家奎贝尔(J.E. Quibell)一直在尼罗河东岸艾得夫以北的重要遗址埃尔卡布进行着发掘。当地的守护神是秃鹰女神奈库贝特(Nekhbet),她与布托地区的眼镜蛇女神瓦吉特(Wadjet),为法老增加了两个女性称号;奈库贝特代表着上埃及,而瓦吉特则代表下埃及。
那一年,奎贝尔收获甚微,但第二年,在河对岸的科姆埃尔—阿玛尔(Kom el-Ahmar,见段后注1),他发现了著名的纳尔迈调色板。几乎不需深入研究就可断定,上面的人物与前王国末期、早王国初期的历史有着无可辩驳的联系。在同一个遗址,他还发现了一个礼仪用权杖头以及刻有“蝎子王”字样的权杖头的碎片——蝎子王是纳尔迈前辈的封号。
注1:科姆埃尔—阿玛尔,古埃及名为尼克汗(Nekhen),古希腊名为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意为鹰之城,在这里,鹰神荷鲁斯(Horus)是最重要的神祇。希拉孔波利斯位于今土耳其西南部,与埃及境内的阿拜多斯(Abydos)同为古埃及的政治中心。
从尺寸、重量和纹饰来看,这显然是一块具有礼仪功能的调色板,而不是用作日常化妆。“荷鲁斯纳尔迈”(Horus Narmer)的名字在两面都有出现。两面顶部的装饰很相似:他名字的象征文字——鱼和凿子用长方形(称为“王宫门面”)围起来,位于两个带角牛头之间。牛头很像是哈托女神的早期形象——在一些神话中哈托是鹰神荷鲁斯的母亲,荷鲁斯后来常以法老形象出现;但也很可能是公牛头,象征着埃及的王权。
1. 纳尔迈调色板正面释义
调色板的正面、法老名字的下方,描绘了纳尔迈头戴下埃及红冠的场景。他左手持权杖,右手持枷锁,面前是代表他名字的鱼和凿子的象形文字。一个侍者紧随其后,左手提着法老的便鞋,另一只手提着个篮子。侍者上方符号的意义不明。
法老前面走着的另一个人物或许是留着长发,但也可能是戴着头饰,他面前也有个意义不明的符号。带有相同符号的人物形象在纳尔迈权杖头和蝎子王权杖头残片上也都有发现,他们有着后世埃及祭司的典型形象,有时被描述为萨满或祭司。
这些人物之前,是四个举着特殊旗帜的人,这些旗帜包括一张动物皮、两只隼鹰和一只豺狗(或是力量之神赛特)。它们或是纳尔迈的王室,但更可能是代表他征服的地区。
在右侧,地上躺着10个被斩首的尸体,其头颅放在各自的双腿间。上方有条船,船上有鱼叉和鱼鹰——这个标记也常被解释为代表被征服地区。如果古埃及“州”(Nomes)的标志一直没变的话,那么这可能就是下埃及第七州的玛瑞提斯(Mareotis)。这些符号前还有一扇门和一只麻雀,象征着“创造”或“发现”。人们由此猜测,纳尔迈在这片被征服土地上创建了一个新的行政区。
调色板正面的中间场景,描绘两个男人牵着两只长颈兽,其脖子缠绕在一起,常常被解释为上下埃及的统一,其实,很难说它们就代表着南北埃及。这是埃及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象——被驯化的野生动物一般是法老战功的象征。
石板正面底部的场景仍然是描绘征服与胜利。代表国王勇力的公牛踏在一个败阵的敌人身上,并用它的角冲击着一座城市或要塞——其名字就写在围墙之内,但我们还不能破解其意义。
2. 纳尔迈调色板背面释义
调色板背面主要呈现一个核心场景,凸起的浮雕非常精细。君主纳尔迈正做出经典姿势:一手高举战争的权杖,一手擒着敌人的头。他身着短裙,一根动物尾巴垂在身后,头上戴的似乎是上埃及的白冠。
在他身后,我们再次看到侍者两手分别提着法老的便鞋和篮子(或许是水瓶)。这个人物的脖子上围着的标记大概是代表法老。其头后的标志或许表明他的头衔,可惜确切含义尚不清楚。国王赤脚、有人提鞋,可能暗示着某种礼仪。
赤露身体、仅束腰带的敌人跪在法老面前,敌人身后的鱼叉和湖泊样形状意义不明,或许代表着战役的发生地。不过,在埃及历史上,这样的场景往往具有高度的象征性,其刻划的未必是真实历史事件。
多数学者认为,敌人的头上是一片人格化的沼泽地——地的前面冒出一个人头。地上长出六棵纸莎草,认为纳尔迈统一了上下埃及的学者们认为,这代表着埃及三角洲。象征法老的鹰隼栖息在纸莎草顶端,似乎在从人头的鼻孔处令其窒息。
观点更保守的一些学者则提醒说,实际上,这可能指的是其它沼泽地,比如法尤姆(Fayoum)。不过从石板正面的寓意来看,姑且可以认为其代表下(北部)埃及。
在后世,一棵纸莎草经常用来代表数字1,000。由此有些人认为,调色板上的这组符号代表法老征服了6,000敌人,但这种解释还缺乏说服力。
这个核心场景下躺着两个落败的敌人,每人左侧都有一个象形文字,分别是一个结和一堵墙,通常被认为代表纳尔迈征服的两个地方。
史学家阿兰‧加德纳(Alan Gardiner)爵士在《法老们的埃及》(Egypt of the Pharaohs)一书中告诉我们,这个调色板的象征意义显而易见,即南方对北方的胜利,不过,详细的分析仍然显示证据不足。最有说明力的部分,可能是纳尔迈头戴红白两色的冠冕,但也有学者提出,白冠和红冠在埃及早期阶段还有其它含义。
纳尔迈的名字也出现在埃及早王朝时期法老们的大型墓地中,地点位于阿拜多斯的乌姆‧卡伯(Umm el-Ka’ab)。另外,在希拉孔波利斯(参见前文注1)神庙中发现的供品中,以及近年在以色列南部发掘出的埃及酒罐残片上,也有其名字出现。
观点2:美尼斯就是荷尔—阿哈
另一方面,认为美尼斯是荷尔—阿哈的学者们,其依据主要是希拉孔波利斯神庙各种文物上与阿哈相关联的某个象形文字Mn(音为mn,有时也指男子)。在阿拜多斯发现的陶罐残片上,纳尔迈和Mn的标记交替出现,据一些学者解读,Mn是一位领导者,或许是纳尔迈的继承者。
“阿哈”意为斗士或战斗的猫头鹰,其象形文字见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个瓦器的“王室门面”中,以及纳卡达地方的涅托泰普(Nithotep)墓中发现的一块象牙标识(涅托泰普被认为是阿哈之母、纳尔迈之王后,也可能是阿哈之王后)。这块标识的王室门面中同时出现了Mn的字样。
很多写有Mn的象牙板都属于阿哈,引人猜测阿哈即美尼斯。但也有很多学者不认同Mn等同于美尼斯的说法。
结语
还有很多证据表明,纳尔迈是统一埃及的主要人物,而他的儿子荷尔—阿哈则巩固了政权并建都孟斐斯。另一种说法是,纳尔迈和阿哈其实是同一个人。
归根结底,对于一个生活在5,000多年前的王者的身份,后世能在如此细节化的层面上争论不休,这实在是个有趣的现象。而我们关于美尼斯的了解,其实多半来自他去世2,500年以后史学家们的记述。或许,伴随着新的考古发现,我们能获得关于古埃及文明早期巨擘们的更多发现,不过,我们也很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美尼斯到底是谁。
责任编辑:苏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