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布格罗诞辰110周年

古典油画大师布格罗的两幅圣母子像赏析

文/卡拉‧莱桑德拉‧罗丝(Kara Lysandra Ross) 舒原 译
font print 人气: 256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5年8月9日讯】编者按:法国古典写实绘画大师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是19世纪最受欢迎、最为成功的画家之一,与安格尔(Ingres)、莱顿(Leighton)和热罗姆 (Gérôme)齐名。在他的一生中,他的画作在欧洲和美国售价都是最高的。他曾多次受美国名人委托作画,这也是何以他的很多画作保存于美国。低成本印刷 术和凹版印刷工艺的出现,则让贫富不同的各国人士都有机会收藏他美丽画作的样本,他的声名因而更加卓著。

布格罗的艺术遗产是宏富的,但事实上,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他都被忽视、贬损,甚至和“学院派”一同成为保守甜美的代称。只是在近几十年,不少画家开始研究正统古典绘画,布格罗作品才再次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最佳典范。在美国,收藏家、富豪等古典写实绘画的支持者建立了“艺术复兴中心”(Art Renewal Center)网站,大力推广布格罗的作品。同时,他的绘画已重新受到艺术市场的肯定,在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中屡屡拍出几百万美元的高价。

本文作者卡拉‧莱桑德拉‧罗丝(Kara Lysandra Ross)是“艺术复兴中心”的运营总监,也是一位19世纪欧洲绘画史专家。在本文中,她通过对比布格罗的两幅圣母像,展现了画家处理人体姿态和表情的丰富多变,及表现美感、真实感与微妙主题的深厚功力。

值布格罗逝世110周年(8月19日)之际,大纪元刊登此文,在纪念这位古典油画大师的同时,也希冀着更多读者能发现:从古希腊、文艺复兴到学院派,这些带来正向启发的美好艺术,才是人类应该回归的艺术之路。

* * *

尽管威廉‧布格罗(William Bouguereau,1825—1905)在艺术生涯中曾多次描绘圣母子,但其中有两个版本的画像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两幅画在很多方面很相似,但在象征意义上的区别又很有意思。第一幅是绘于1899年的《百合圣母像》,第二幅画则是1903年的《玫瑰圣母像》。两者都是四比三的画幅,都只描绘了圣母与圣婴,没有其他人物形象。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的《百合圣母像》(La Vierge aux Lys ),1899年作。(Courtesy of Art Renewal Center)

第一幅《百合圣母像》中的圣母玛利亚身着黑衣,眼帘低垂。她以谦恭内敛的神情看向下方,把婴儿耶稣紧紧抱在胸前。从母亲的身上,可以看到一抹悲伤,黑色的披肩则强调了这一点。

圣婴的双手对着观者的方向伸出。他直视着观众,象征着他将自己奉献给了人类。在画布的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枝百合花,将人物形象衬托了出来。

白色百合花象征着母性,这一含义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而久远年代以来,它就与“圣母领报”(the Annunciation,又称天使报喜)和“圣母升天”(Assumption)联系在一起。在前面的场景中,天使长加百列向玛利亚示现,带来她即将成为基督母亲的消息;在后者中,玛利亚的遗体升天,只见空空的墓穴中撒满了白色百合花。

尽管在阐释时有些差异,但百合的茎一般用来象征玛利亚内心的宗教信仰,花瓣象征她的贞洁,花的香味代表了她的神性,而叶子则象征了她的谦卑。从另一个角度看,画中的百合花只有三个花瓣,这已被阐释为代表着“三位一体”。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的《玫瑰圣母像》(La Madone aux Roses),1903年作。(Courtesy of Art Renewal Center)

与之相对比,在《玫瑰圣母像》中,圣母身着白色披肩,双眼望向上界,看上去坚忍而尽责。虽然圣母仍然将婴儿耶稣抱在胸前,但姿势更加平和:她的双手舒适地交叉在一起。在这充满母性的温馨一刻,她和孩子看上去都很放松。

后一幅画中的圣婴耶稣,比1899年版中看起来年纪大一点,但仍然体现为幼年基督的样貌。玫瑰的象征义也有很深的基督教渊源:玫瑰代表着牺牲,百合花则象征贞洁。虽然在整个中世纪,玫瑰与圣女们的联系都变得更加密切,但它后来逐渐变成仅仅象征玛利亚和耶稣之间的连结,因为玫瑰被称作花中皇后,而玛利亚则被视为天地间的女王。

尽管威廉‧布格罗以描绘农村少女和神话场景著称,他也成为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宗教画家之一。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布格罗像其他许多宗教画家一样,将他的画作视为向神及其最心爱的创造——人类致敬的一种形式。

他最有名的宗教作品还包括《圣母怜子图》(The Pietà ,1876年)、《基督受鞭刑》(The Flagellation of Christ,1880年)、《天使之歌》(Song of Angels,1881年)、《墓前的女圣徒》(The Female Saints at the Tomb,1890年),《仁慈》(The Compassion,1897年)、《纯真》(Innocence ,1893年)和《圣母与圣子》(Regina Angelorum,1900年)等。**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天使之歌》(Song of Angels),1881年。(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墓前的女圣徒》(The Female Saints at the Tomb),1890年。(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纯真》(Innocence),1893年。(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圣母与天使》(Regina Angelorum),1900年。(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责任编辑:林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4年12月27日晚间,神韵世界艺术团第三场的演出于德洲首府奥斯汀的朗氏表演艺术中心(Long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拉开帷幕,神韵演员们为观众们呈现了又一场完美的演出。
  • 油画家Sebastien Delalande先生十多年前从巴黎移民美国,12年前在达拉斯市中心创办了一家高端美发屋Sebastian Salon。2015年1月10日晚,他与友人结伴欣赏了神韵巡回艺术团在美国达拉斯AT&T表演艺术中心温斯比尔歌剧院的第三场演出。
  • [法]雅克―路易‧大卫《苏格拉底之死》,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哲学,呼唤复兴古典时代的庄严、道德与理想。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作为画界的代表,其绘制于1787年的《苏格拉底之死》(The Death of Socrates),以坚忍的主题成为完美的新古典主义宣言。英国著名出版家博伊德尔(John Boydell)在给同时代画家雷诺兹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的信中,曾盛赞这幅画作是自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和拉斐尔的梵蒂冈宫壁画之后最伟大的作品。
  • 译者按:19世纪后半叶以降,藉由“照相术可取代写实绘画”这一颇有迷惑性的主张, 现代艺术堂而皇之的全面颠覆着西方正统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表达体系,它推动画家放下写实基本功、乃至画笔,也带动观众不辨美丑、人云亦云。然而,终归有人会说出那句:“皇帝没穿衣服!”
  • 对神的讴歌是杰出的艺术家永恒的主题。尼古拉・普桑是法国17世纪最伟大的绘画大师,他的许多传世之作都充份体现了画家本人对神的虔诚信仰。卢浮宫在普桑去世350周年之际推出了“普桑和神”(Poussin et Dieu)的画展,向大师致敬,于4月2日至6月29日展出。
  • 作为路易十四时期画坛革新思想的引入者,夏尔•德•拉弗斯的画作体现了那个伟大时代艺术创作的演变进程——从他学院派的老师夏尔•勒布伦,到开启法国洛可可风潮的他的密友安托万•华托。尽管在前两个世纪几乎被人遗忘,但拉弗斯依旧在艺术史上扮演了要角,被誉为路易十四执政期间最好的画师,参与了当时所有伟大的历史性装饰工程,从杜伊勒里宫到凡尔赛。
  • 法国古典写实绘画大师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是19世纪最受欢迎、最为成功的画家之一,然而,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他都被忽视、贬损,甚至和“学院派”一同成为保守甜美的代称。近几十年,随着古典写实风潮的出现,这位大师开始得到公正的评价,其绘画也受到艺术市场的肯定,屡屡拍出几百万美元的高价。值大师逝世110周年之际,大纪元刊发美国已故古典写实油画家、著名艺术教育家理查德‧拉克的专文,带读者一起回顾这位古典油画大师的艺术遗产。
  • 法国古典写实绘画大师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是19世纪最受欢迎、最为成功的画家之一,然而,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他都被忽视、贬损,甚至和“学院派”一同成为保守甜美的代称。近几十年,随着古典写实风潮的出现,这位大师开始得到公正的评价,其绘画也受到艺术市场的肯定,屡屡拍出几百万美元的高价。值大师逝世110周年之际,大纪元刊发美国已故古典写实油画家、著名艺术教育家理查德‧拉克的专文,带读者一起回顾这位古典油画大师的艺术遗产。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