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人过生日为什么要吃长寿面

大陆面条厂家克明食品宣布12月1日涨价。图为面条示意照。(彩霞/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9346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6年07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吴英编译报导)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尝试中国面条,因为看上去就很好吃。你看这个小宝宝缠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食物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有时是中国人愿望、价值观及信仰的象征及动力。

《Paste Magazine》2016年7月11日报导,大部分中国家庭很重视节庆,要吃什么东西都有典故,例如除夕夜要吃鱼,因为“年年有余”,吃“鱼”会为新的一年带来好兆头。

生日时,长辈们通常会准备长寿面,祝贺“寿比南山”,而且还说面条要越长越好。

另外还有“出门饺子,进门面”,家中有人要远行时就要包饺子,将浓浓的亲情包进“金元宝”,让远行的亲人带到天涯海角,表达长辈希望儿女尽快回家团圆的心愿。

亲人远行归来时,结束思念之苦,长辈会下一碗面,欢迎归来。

在中国家庭,长寿面是生日和庆典必不可少的食物。通常要用小麦做的面条,因为用米做的话会太碎,容易断裂。

长寿面的吃法因人而异,干面或汤面都可以。

吃长寿面时有很多习俗,因地区或家庭而异。

例如,有个习俗是客人要将自己碗里的面条,拉到寿星的碗中,藉以祝愿好运、幸福及长寿。

另一个习俗是用筷子托起面条,拉起面条的长度越长越吉利。

还有一个常见的习俗是,不能切断面条,除非想试试寿命被削减的恶运。

有些地区的禁忌是,不能将面条装满整个碗,因为这意味着寿命走到尽头了。

文章说,中国西北地区早在4000年前就出现面条了,而长寿面的普及是在唐朝(公元618到907年)。

唐代诗人刘禹锡(Liu Yuxi)喜欢吃面,也常在诗中提到面。他在《送张盥赴举》诗中写道:“引箸举汤饼,祝词天麒麟。”(唐朝将面称为汤饼)

刘禹锡藉由这句诗告诉张盥,他是看着他出生及长大的,并夹了一筷子面条,祝福他像麒麟一样卓越。或许生日要吃长寿面的由来,就是出自于这首诗。

另一个故事是唐宣宗与妻子曾经历一段艰难时期,当时虽然资源缺乏,皇后还是以紫色披肩换得一碗长寿面,祝贺宣宗生日。

长寿面的由来还有其它说法,根据一个传说,在汉朝时期,有一天汉武帝开玩笑地告诉大臣们,鼻子到上唇的人中,其凹槽长度象征一个人的寿命长短,一位大臣东方朔回答说,商代活了800岁的彭祖,一定有很长的人中。

此后人们相信脸面长的人,寿命会很长,而中国字“面”,发音与面相同,因此人们开始将面与长寿联想在一起,吃面可以长寿,而且面条越长越长寿,也就开始有“长寿面”的说法。

责任编辑:黄小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年关将近,百位国中教师回锅当一日学生,在同德家商餐饮名师的指导下,学习两道饭店级年菜及伴手礼级手工饼干,让平日忙于作育英才的教师们也能在年节表现精进的厨艺,犒赏自己与家人,为下学期的教学储备更大的活力与热情。
  • 我和女儿来多伦多已近3年时间,女儿也从10岁长到13岁,从比我矮长到比我高。在异国他乡,我已度过3个生日,前两个过得马马虎虎,甚至第二个是在前一天才想起来的。前些日子,我觉人从娘胎里出生不易,得凑足多少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出生啊,应该庆祝。于是我提前2个月就告诉女儿,我哪一天要过生日。
  • 1956年由香港来到美国中西部明尼苏达州的蕾安(Leann),面对完全陌生、语言不通,天气酷寒的环境,由默默无闻到成为知名的中餐料理厨师,并且还让好莱坞明星史恩.康纳莱同意出资开设连锁中餐馆,一生传奇及绝技,由她的女儿娓娓道来。
  • 澳大利亚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迎来大批中国移民。从事餐馆工作的中国移民,为了适应当地人的用语习惯,发明许多与众不同的中国菜单。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