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日关系(9)

【文史】大唐文化影响日本文学艺术(下)

作者:刘晓

日本最早用假名书写的故事书《竹取物语》,内容深受中国神佛思想和传奇故事的影响。(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321
【字号】    
   标签: tags: , ,

(接上篇)除了文字、经史方面的影响,唐朝辉煌的文学艺术亦推动了日本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学之影响

唐朝文学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其中成就最为辉煌的当属唐诗,唐诗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也是非常显着。

史载,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都有过与唐朝著名诗人交往的经历,在唐朝诗人的指点下,他们对唐诗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在与诗人的唱和中,自己也变成了诗人。不少唐朝诗人在日本友人东归时,都曾写下赠别诗,如王维、李白、玄宗、孟孔、皮日休、陆龟蒙等。

随着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的归国,唐诗文集也传入了日本,并被仔细研读。诗人白居易因其诗形象生动、语言通俗、道民疾苦,而广泛并持久地为日本人所喜爱,其《长恨歌》、《琵琶行》尤为流行。

此外,从8世纪开始,日本朝廷上下还鼓励仿照唐诗进行创作,日王、贵族、大臣、士人竞相写诗,赠答相和,互相切磋,蔚然成风。日本诗人辈出,诗作纷呈,有些诗歌水平堪与唐朝诗人同类作品相媲美。在唐诗风靡日本的同时,日本本土的和歌、物语等文学形式也有所发展,如8世纪中叶成书的和歌集《万叶集》,收录了和歌4500多首。和歌不仅用汉字作音符,而且其也体现了中日文化的融合。最早用假名书写的故事书《竹取物语》,内容深受中国神佛思想和传奇故事的影响。

Gekkyu_no_mukae
《竹取物语》中的故事插图“赫奕姬升天”(公有领域)

 

艺术之影响

大唐对日本在艺术方面的影响体现在书法、绘画、雕塑、乐舞等多个方面。

有唐一代,涌现出不少著名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而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在学习中华文化之际,也对唐代与前代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些人的造诣也相当高。据说鉴真东渡时曾献给日本王室王羲之、王献之的书帖,因为日本人酷爱这两个人的书法。直到今天,书法艺术仍然风行日本。

Apsara_Horyuji1
日本法隆寺金堂壁画之飞天图遗迹(公有领域)

 

唐朝当然也有众多的知名画家,如吴道子、王维、阎立本等;此外,寺院、石窟还有不少精美的壁画。这亦让日本人心驰神往。每次遣唐使来到大唐,都有日本画家相随,他们在中国期间,到处访师学习,临摹画作,描绘唐朝风物,从而推动了日本绘画和建筑的发展。如绘于7、8世纪之交的日本法隆寺金堂壁画(毁于二战)及同时代的圣德太子像,均为仿唐的作品。日本的平成京等宫城均受大唐大明宫、太极宫影响。

640px-Heijokyo_Suzakumon_05
日本的平成京等宫城均受大唐大明宫、太极宫影响。图为日本的平城京朱雀门(I, KENPEI/维基百科)

 

唐朝的雕塑艺术同样辉煌,敦煌千佛洞等洞窟及陵墓的各类雕塑作品,栩栩如生,这自然也是日本工匠学习的对象。奈良时代,大兴佛寺,对佛像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不少日本工匠汲取唐朝造像艺术技术,塑造了众多的神佛形象,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对此也多有贡献。

而大唐乐舞风格多样,优美清新。隋朝时有九部乐,唐太宗时定为十部,后又分坐部伎乐六种,立部伎乐八种。唐玄宗更是精通音乐舞蹈,曾创作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并曾创建最早的皇家乐舞戏曲学院“梨园”,成员多达千人。在其影响下,唐朝上上下下均喜好乐舞,盛况空前。

自古喜好乐舞的日本人,亦受大唐音乐影响。中国隋朝时期,受中国儒学影响的日本圣德太子深知音乐的教化作用,因此积极引进中国音乐并使之与佛教音乐融合,称之为“伎乐”、“吴乐”。其后,日本朝廷喜好唐乐,除了派员学习外,还将唐乐引入日本,中国民间的踏歌也进入了日本。踏歌,多在节日聚会时演出,人们牵着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直到今天,日本许多地方的节日聚会时采用的还是踏歌的形式。

1607041338512669-450x228
唐太宗所作的大型乐舞《秦王破阵乐》也曾风行日本。图为敦煌莫高窟217窟壁画《破阵乐舞势图》(公有领域)

 

698年,唐乐被正式纳入日本朝廷乐队。701年完成的《大宝律令》规定设雅乐师,731年,定员为35人。此外,佛事活动中也要演奏唐乐。唐太宗所作的大型乐舞《秦王破阵乐》也曾风行日本。日本能演奏如此复杂的舞蹈,足见日本对大唐的学习到了何种精深的程度。

在唐朝乐舞的影响下,日本宫廷舞蹈也出现了文舞、武舞之分,“田乐”、“散乐”等民间歌舞形式也纷纷出现,日本后来的歌舞伎就源于这一时期的乐舞。@#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公元600年起,自南北朝以后中断了百余年的中日两国官方交往重新恢复,这一年,日本向中国派出了第一批遣隋使。至614年的十五年间,中日双方使节往来共五次,应该是相当频繁的。彼时,正是中国的隋朝。
  • 当历史走入大唐王朝时,唐朝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与当时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形成鲜明的对照,以致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一路遥遥领先。特别是初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缔造的“贞观之治”,如一轮皓月照亮人类历史的整个夜空。她在文化、经济、政治、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各个方,都远远超越以往的所有时代。其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度,从法制严密、机构完备到官制规范都令人叹服。唐朝还开创了官修正史的先河,由朝廷设专职史官,负责撰修前朝的历史。
  • 为了保证遣唐使达到既定的目地,展现日本的风貌,日本对使臣和留学生等都进行严格的选拔。如留学生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知书达理,多才多艺,汉学造诣深厚,既能为本国增光,又能回国后学以致用,当选的多为著名的学者和文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遣唐使在唐人心目中形象非常好,于“所朝诸藩中最盛”。
  • 辉煌的大唐文明对日本的影响体现在文字、经学、史学、文学、艺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宗教、礼仪、建筑、自然科学、社会风俗等许多方面,迄今仍清晰可见。不妨先说一说大化改新。
  • 大唐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佛教也是其中之一。佛教最早是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而朝鲜的佛教来自中国。552年,百济的圣明王向日本天王进献佛像、经论、幡盖,并上表劝信佛法,佛教正式传入日本。不过,此前,由于日本、中国和朝鲜人之间的频繁交往,日本的一些人很可能已接触佛教。
  • 为了使大唐之风广传,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日本朝廷亦仿效唐朝,建立了各级学校,广泛传授汉学。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