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无忧无虑的纯真世界——婴戏图

作者:郑行之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802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一种题材叫“婴戏图”,展现的是孩童活泼烂漫、无忧无虑的纯真世界,画中往往也含有丰富的生活信息及深刻的文化内涵。

历代出现了许多画“婴戏图”的画家。唐朝张萱(八世纪)与周昉(八世纪末),以精于仕女画与婴戏图而闻名。北宋末年,刘宗道与杜孩儿(十二世纪初)也因画婴戏而名噪一时。南宋初,则以苏汉臣(十二世纪)与李嵩(1190-1264)为当时婴孩画的代表性人物。

在各家“婴戏图”中,画面所释出来的意象,大抵都带有比较好的寓意与象征,因而经常被拿来与佳节庆贺主题结合,诸如“多子多福”、“早生贵子”、“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等,体现了人们对安乐美好生活的向往。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公有领域)

主体.贵气

宋代画家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描绘的是在秋日时分,一个富有人家的庭园中,姊弟二人围着一个黑漆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游戏。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局部。(公有领域)

画面中,姊姊身穿白色浅花纹的交领衫,衣领、袖口滚红褐色边,下着白色暗花纹裤;头上梳着双鬟,以青、红色发带、玉钗、珍珠等饰品装饰。弟弟则身穿红色金纹对襟罩衫,白色印花裤;头发理得只剩额上一络,这是当时常见的孩童发式。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局部。(公有领域)

两孩童的穿着、神态,散置一边的玩具,甚至是做为背景的湖石花草,都载明了这个环境的优美和贵气。两个孩童置身庭园一角,安心且无挂碍地全心投入游戏中,两人头碰头,投入程度几乎要与游戏合而为一。画家在两人周围留了较多的空白,目的是要将他们与背景隔开,引导观画者的注意力到主体上。成就了一片空灵的童稚天地。

推枣磨.游戏

左侧黑漆圆凳上有一个用枣子制成的枣磨儿,两孩童正专注地拨弄着枣磨。右侧另有一个同款圆凳,上面堆着人马转轮、八宝纹纸格、玳瑁盘、小陀螺、红色佛塔与双碗钵,地面还丢着一对小钹。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局部。(公有领域)

“推枣磨”是用鲜枣子三枚,细竹篾数根组合而成的。其中一枣去掉半枚果肉,露出枣核,下边用三根小棍子鼎立,另二枣置于竹篾两端,放在枣核上。玩的时候,两人轮流轻推,使之旋转不已。这个游戏可能是比赛看谁的枣核转得久,转久的就可加点。谁累积的点数多,谁就是胜利者。

在生活环境单纯的古代,人心也相对单纯,这样的游戏可能就是个很吸引人的休闲活动。看见两个孩儿在他们喜爱的游戏中,心满意足、两眼发亮的兴奋模样,让我们也不禁随之乐在其中。

平地拔起.太湖石

画面中,除了姊弟二人之外,最先映入观画者眼帘的是笋状太湖石,它自平地拔起,高耸入云,态势简直是要一拔冲天。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局部。(公有领域)

除了二童据以游戏的圆凳外,旁边另一只漆器圆凳的右侧满是盛开的雏菊。背景部分是太湖石及其两侧盛开的芙蓉,而前景则画有鸭趾草。

这些雏菊和鸭趾草,充分地让我们了解到,时序已是静美的秋天了。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局部。(公有领域)

布局.平衡

这样的布局,看来似乎是杂乱无章,但它所形成的横向安排,产生的力道却冲淡也平衡了太湖石的刚猛挺直之势,把拔高的危势给稳稳地定住。再加上岩石的表层因为画家以相同的皴法做了多层次的重叠与敷染,岩块的表面因而变得较为平整,虽高虽大,但没有任何凌厉之气了。

另外,几乎和太湖石等高的,所占面积颇大,拥在太湖石两边的芙蓉花,其植株的伸展形态,其花叶的斑斓自在,更是让画面转趋温馨平和的一个巧妙安排。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局部。(公有领域)

谢赫.六法论

画家让庭园景色占去画面将近大半,却把主角姊弟二人安排到左侧边边,看起来有点喧宾夺主,但这正是画家艺高人胆大的表征,二童周围的留白,正表示画家深谙南齐谢赫“六法”(注1)中“经营位置”的巧妙手法。同时,孩童的专注表情和充满喜悦的、亮晶晶的眼神,再加上花卉湖石的种种动态变化,在在都说明这幅画也符合了“六法”中“气韵生动”的要旨。

一般认为,《秋庭婴戏图》是苏汉臣随宋室南迁后的作品。《秋庭婴戏图》具宫廷院画的风格,在表现宋人审美观的同时,也为后代的我们展示了宋朝人的生活样貎。

黑漆圆凳.史料

画中有左右两张黑底白纹的漆器圆凳,造型优美大器。黑漆凳上的纹饰技法,有人称之为“螺钿”,我们没有看见镶珠贝应有的光泽,这可能与“平脱法”(注2)技巧有关。这两种漆器的装饰手法,前者是在漆胎上贴珠贝,后者则是贴金银箔片,经干燥后再加髹漆程序而成。

这漆器圆凳在当时只是个富贵人家很平常的家具,但历经漫漫时空的流转,物换星移中,许多实物已告灰飞湮灭,画家在画幅中留下了精密写实的写生画,使其一跃而成为艺术、文化史上重要的史料。而且由于南宋漆器存世的不多,黑漆圆凳因而常被视为重要考证依据。它的价值已不是“珍贵”二字可以涵盖得了的。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局部。(公有领域)

画家.评价

苏汉臣是宋代宫廷画师,历任宋徽宗宣和画院待诏,北宋亡于金,随宋室南迁,进南宋高宗绍兴画院复职。擅画童婴。传世作品有《货郎图》、《秋庭戏婴图》、《杂技戏孩图》等。

明代顾炳《画谱》中记有“章允恭题苏汉臣浴婴图”的跋文,云:“汉臣制作极工,其写婴儿,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笑者,可谓神矣。”

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李霖灿认为,《秋庭戏婴图》创作于北宋与南宋之间,画家通过宁静安稳、充满世俗情趣的画面寄托了故国之思,同时也隐晦地表达了对和平安宁和童真的向往与回味。

注1:“六法论”:南齐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中的一个论点。绘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自六法论提出后,后代画家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和重要原则。

注2:平脱法:漆器的一种装饰技法。可分为金银平脱,先将金银薄片剪裁成纹样,再黏贴在器物(如:铜器)的漆面上,接着以漆涂满周边,继而研磨抛光再錾花,制成精致的艺术效果。平脱是指其方法,配以金片即金平脱,配以银片即银平脱。@#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作品,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 诗人杜甫却描绘了一个完全支离破碎的春天;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触目所见居然是一片荒芜,杂草蔓生,连花朵都滴下了眼泪;唯一残存的,大概就是那一丝始终不肯放弃的希望吧。
  • 江南是鱼米之乡,因为农耕的需要,牛只处处可见,特别是水牛。当地的画家若想画牛,随时都有机会仔细观察牛的生态,举凡牛的行、住、坐、卧,画家们都可随手拈来,一挥而就。
  • 唐寅是明朝人,“明四家”之一,又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相传唐寅年少时拜沈周为师,跟沈周学画。
  • 唐寅的山水画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使用的皴法不多,但却能营造出丰富的质感。对岩块的属性与岩石本身的结构做灵活变化。在不断地临摹、试验中,创造出一种金刚石般质地的山岩。
  • 唐寅藉画作道出了他的心境,也告诉人们,他心中一直向往着的就是那种悠游恬淡、无所求的隐逸生活。
  • 北宋是一个艺术气息非常浓厚的朝代,北宋的皇帝没有一个不喜爱诗书绘画的,宋徽宗赵佶在诗书绘画上极具天赋,创出瘦金体的字体,独有的“鐡画银钩”谱出的旷古绝唱,不但已载入史册,并留芳千古。
  • 宋徽宗对画院的种种关注与推动,使得院体画在北宋后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画院内可说人才济济,而且几乎都是影响深远的画家,如马贲、王希孟、张择端、李唐、朱锐、苏汉臣、刘益、富燮等。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