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日本式养老在中国寻找商机?

人气 1519

【大纪元2017年07月28日讯】来自日本的一则消息称,“亚洲的护理和老年人医疗等‘银发产业’正在崛起”;“中国的护理服务和护理用品需求已从沿海大城市向内陆城市、从富裕阶层向中产阶层扩大”;“除了日本最大养老服务企业‘日医学馆’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外,其它企业跨行进入这一领域的现象也在增加”。

那么,中国的老年护理服务市场究竟有多大呢?一篇题为《日本式养老在中国寻找商机》的文章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其一、中国国务院下属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称,中国的养老产业规模到2030年有望达到22万亿;其二、有分析认为,在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的内陆地区,住宅型养老院的需求将增加;其三、在大城市很多人与父母住的很近,日托护理需求或将增加。

我们且不说,这种无凭无据的预测以及牵强附会的分析是否真能如实的反映出中国的所谓“老年护理市场”的现状;重要的是,市场被描述的再大,如果不能盈利,那也只不过是在“画饼”而已。按照“日医学馆2016财年(截至2017年3月)因设施和培训等先行投资增加,在华亏损14亿日元(约8498万人民币)”的数据,上述文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中国业务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要实现盈利可能仍需时间;“扭亏为盈需要数年”。

从上面这种自相矛盾的因果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年护理”这种意味着让老年人享受便捷、舒适的高品质生活的服务,在中国其实根本就没啥市场。即便有,那也只是跟少数、高端群体有关。显然,这样的群体跟上述文章提到的“外出务工人员”的父母无关。因为其子女大多是农民工,出来打工的目地只是为了让家里的老小能糊口。因此,对于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来说,肯定是住不起养老院的。

说起“养老院”,如今中国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农村、城市消费能力有所差别的问题。事实上,按照大城市“4个老人、夫妻2人、1个孩子”的家庭结构,一对年富力强的夫妻若要承担4个老人入住养老院的费用,恐怕也并不轻松。这还是在老人有退休金、有社保的前提下。据悉,目前在上海,“4-2-1结构”的家庭占到了80%。可想而知,这其中又会有多少儿女能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供老人常年居住在养老院?

更重要的是,类似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长期就存在着养老院不足、养老院床位数量不能满足需求的大问题。也就是说,即便住的起,也住不进去!几年前,大陆就曾有媒体曝出,2013年,北京某公办养老院有1100张床位,而每年只有50到60个床位会退掉。但那时,已经有1万多人在排队等候。据保守估计,他们要预订一个床位,至少要等166年。这里指出的仅是公办的养老院,因为价格有标准可循,所以不至于太离谱,只是这样的养老院并不多,床位也少的可怜。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公办的、还是民营的,大多数养老院的收费项目都会将基本的床位费、护理费与药品费以及医疗费分开。也就是说,一旦老人无法自理或身体有重大疾病需要治疗时,所产生的费用是单算的。对于一个患病的老人来说,怎么护理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得到有效的医治才是当务之急。从中国养老院缺床位的现状也就不难想像,在医疗状况更好不到哪儿去的现实面前,医院的床位数,尤其是针对身患重病的老人的床位数,又是否同样稀缺?这样的问题似乎是多此一问吧!

长久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早已在中国社会形成了共识。但除了为数极少的老干部之外,中国绝大多数中、老年人始终都要面对“养老”和“医疗”这两大致命性的问题。对于中国老人来说,这样的问题足以致命,正是因为很多在城镇工作的老人,尤其是老龄农民工,连参加保险的资格都没有;还有很多本就生活在农村、已无地可耕的老人,他们从政府收到的养老金是连基本的温饱都顾不上的。哪里还有钱看病、找护理?

就老龄农民工的参保状况而言,一篇题为《中国农民工:老而劳作、老无所依》的文章指出, 2013年,中国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总数的15.2%,约为4088万人。仅仅三年,50岁以上农民工数量便增加了近千万,然而,他们的处境却十分窘迫。按照“58.7%没有劳动合同”、“15.7%没有养老保险”、“17.6%没有医疗保险”、“0.8%工资遭拖欠”的比例来计算,中国的高龄农民工中,有大约2400万没有劳动合同,642万没有养老保险,719万没有医疗保险,还有约33万人的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应该说,连劳动合同都没有,工资都收不到的农民工也就更别指望会有保险了。

这还是指的有活可干的农村老人,那些留守在家,只靠政府给的养老金来生活的,几乎是连饭都吃不上了。一篇题为《中国第一代农民工如何养老?》的文章指出,政府在2009年曾推出了一个“农村养老金计划”,每个月向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的养老金,最低只有60到70块人民币,相当于城镇职工平均养老金的3%左右。

这些数字若拿给那些希望在中国针对老人寻找商机的日企来看,不知它们会作何感想?对于入不敷出的中国老百姓而言,消费的首要前提仍是价格。而对于那些身上背负着养老、包括养父母、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商品或服务的“性价比”永远都会排在决定购买的首位。也就是说,在服务、设施尚可的情况下,仍会选择最经济实惠的。这对于常年服务追求生活品质、而非仅为了温饱的日本客户的日企来说,恐怕是有些尴尬。

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中国的进口商品向来不比国货便宜。那些有条件享受日式养老服务的,完全可以直接去更宜居的、包括日本在内的海外等国,踏踏实实的享受货真价实的优质服务,又何必要在国内体验这种极有可能掺了水分的洋货呢?“日本式养老”来中国,或只是“看上去很美”,这也正是那家“日医学馆”目前在中国市场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原因了。#

责任编辑:莆山

相关新闻
西方媒体 中国养老问题和违反人权情况
日本养老金纪录漏洞 影响数千万人
日本养老金可能“缩水”引发民怨
中国社会保险及养老问题日渐尖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