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konos岛上除了有不少的酒吧和俱乐部之外,也有不少的教堂,只是那些绝大部分都是希腊正教的教堂。
在基督教教堂的建筑当中,各位比较熟悉的应该是西欧的教堂建筑,这包括了罗马公教的教堂、和新教的教堂(在新教的各教派当中,路德派和英国国教的教堂建筑,其实大致上接近于罗马公教的教堂建筑。)对于东方正教(包括希腊正教)的教堂建筑,相信大家比较陌生。这一次我在Mykonos岛上、邂逅了一座希腊正教风味相当浓厚的教堂,所以想可以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希腊正教教堂的建筑轮廓。我会用Mykonos岛上的“Metropolitan Church”(当地人称之为“Megali Panagia Mykonos”),和东方正教在美国旧金山两座俄系的东方正教教堂,来做解释的范例,特别是旧金山教区的主要教堂“Holy Virgin Cathedral”。
【希腊和俄国都是东方正教。俄国的部分是继承希腊的。东罗马帝国的重心位在希腊文化圈,在东罗马帝国灭亡之际(公元1453年),俄国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许,不但担负起希腊正教的延续,连政治上俄国国君都以“凯撒”自称。“Tsar”据说就是从“Caesar”转变来的。】
东方正教的教堂建筑、和传统西欧的教堂建筑,在平面图上就有基本的差异。西欧大部分的教堂建筑,从中世纪就开始往“不等长十字形”平面图的方向发展,信众站、跪、和坐的区域,通常是一个狭长的长方形。而教士进行仪式的重心,则集中在教堂的另一个远端。这样的平面设计,被称为“Latin Cross”。而东方正教的教堂建筑的平面图,则大致是“大约等长的十字形”,教士进行仪式的地区,比较接近教堂的中心。这样的平面设计,被称为“Greek Cross”。自从钢筋被用在建筑上面之后,人们开始可以建造更大的室内空间而不需要内部的墙柱,因此东方正教教堂的平面图,也随着从“大约等长的十字形”,进一步简化成正方形、或是长短差异不大的长方形。
东方正教的教堂、和传统西欧的教堂,在外观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传统西欧的教堂,从中世纪就开始发展尖顶;而东方正教的教堂,则一直使用圆顶,还经常是多重圆顶。(西欧的教堂,也有使用圆顶的例子,譬如梵谛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不过毕竟是少数。)当东方正教传到斯拉夫地区之后,可能是为了减轻积雪的压力,教堂原来厚重的圆顶,变成了比较轻盈的洋葱顶、或圆锥顶。同时,外部的色彩也开始多样化。
不过这东方正教教堂与西欧教堂最大的差异,莫过于内部了。在基督教初创的那几十年,猷太教中心的耶路撒冷神殿还未被罗马摧毁。而这一座神殿里的神坛区和信众区之间,有一张帘幕隔开。早期基督教的教堂,也效彷这种作法。后来这张帘幕在西欧的教堂的发展中逐渐被淡化,甚至只遗留了栏阶,作为象征性的区隔。可是这张帘幕在东方正教教堂里的发展,则正好相反;它逐渐地变成硬实的有门高墙,墙面则用来绘制耶稣、圣母和其他圣者的图像(icon)。而这一道有门高墙,也因此被称为“Iconostasis”。
Iconostasis的结构,和其上所绘的图像,是遵循着一些规律的。如果空间允许,它通常有三道门。中间那一道,只有教士可以进出,而旁边两道,则是给其他执事人员进出。中间门的两旁,会各绘制有两幅icon:面对进入方向右边的第一幅,通常是耶稣像。而左边的第一幅,通常是“圣母圣婴像”。其它的两幅icons,则可能是四大福音书的作者之一,或是此一教堂致献的圣者。如果空间允许,这排icon的上方会有更多排的图象,而那几排图象的内容,也遵循着一定的惯例。
除了iconostasis的墙面,东方正教的教堂内部墙柱及屋顶,也都会尽量绘满icon。相较之下,西欧教堂的内部装饰,就比较不那么繁复、紧凑。再则,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欧教堂的内部的绘画和雕塑,就遵循着我们熟悉的美术风格。但是东方正教教堂内部的icon,则还保留了不少中世纪图象画的风格。所以走入一座东方正教教堂、和走入一座西欧的教堂,可能会产生出不同的情怀。
最后,东方正教教堂的轴线有固定的方向:它的圣坛区会设在教堂的东侧,而入口则会设在西侧。西欧教堂轴线的方向,就比较有弹性。此外,西欧教堂的信众区域,会设有许多排的长椅和跪垫。但是东方正教的教堂信众区域,通常并没有排椅和跪垫,在仪式进行期间,信众们是站立着的。不过近代也有些教堂开始设置座椅,像Mykonos岛上的Metropolitan Church就是一个例子。
东方正教和罗马公教的分裂,发生在公元1054年,而导致各个新教脱离罗马公教的西欧宗教改革,则开始于西元1517年。这两桩事件,致使三方(东方正教、罗马公教、和新教)长年不相往来。可喜的是:到了二十世的后半,三方开始有了显着的对话。我很希望这样的沟通能够持续下去,让人类社会的隔阂,逐渐消弭于无形。@#
(点阅【爱琴海之旅】系列文章。)
──转自作家行云部落格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