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神将岳飞传(13)

【岳飞传】南宋战神的忠与孝

作者:柳笛
岳飞的忠孝精神,至今被人赞颂怀念。(大纪元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3719
【字号】    
   标签: tags: ,

宋金交战的烽火早已成为灰烬,是非成败的恩怨湮没在历史中,转瞬成空。当年的大英雄岳飞,也已逝去八百年有余。然而在今天,金戈铁马的战事依然为人津津乐道,忠义许国的英雄依然被人追念传颂。

因为岳飞,早已是中华民族之魂。谈到岳飞,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或许就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岳母刺下的“尽忠报国”,既是岳飞一生的理想和写照,也是他恪守父母教诲的一片纯孝。“若内不克尽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臣?”[1]在古代,忠孝是古人最重视的道德观。岳飞也认为,在家孝顺父母的人,在外才能是忠君报国的义士。

岳飞成年后,戎马倥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军营里或战场上度过。他在为国尽忠的同时,也做到了事亲至孝。

岳母刺字。(柚子/大纪元)

克尽事亲 移孝作忠

岳飞的后人回忆先人遗事,起句便谈到岳飞的孝道:“先臣天性至孝。”[2]这宛若天性的孝顺,在岳飞侍奉母亲的故事中,完美地展现。岳飞参军之初,岳母也鼓励他离开家乡,从戎救国。由于家乡也处在战乱中,岳飞放心不下,不得已留下妻子奉养母亲,独自出征。

后来河北(宋朝北方行政区划)陷落,岳飞失去了母亲的音讯,多年寻访却无老母下落。终于有一天,岳母托人从家乡送来口信:“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3] 竟然无一句提及自身近况,一心安慰儿子为国效力。但岳飞仍然连续派人悄悄穿越战区迎接母亲。前前后后寻访十八次,岳母才终于被接到了岳家军在鄂州的驻地。

见到日夜牵挂的母亲,岳飞既欣喜又愧疚,向她恭敬地拜泣,表达未在身边尽孝的愧意。由于多年饱经忧患,岳母和儿子团聚后便痼疾缠身,饮食起居都需人照顾。岳飞尽管军务繁忙,每天黄昏也要到岳母住所,亲自尝药、送膳。

除此之外,岳飞对母亲的照顾也达到无微不至、事无巨细的程度。根据四季节气的湿燥、寒暑,岳飞及时为母亲更换衣物、器用;在寝室中,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走一步路,生怕发出声响,影响母亲静养;如遇出征,必然严格要求家人用心奉养,如果发现有照顾不周之处,便从妻子开始一一训诫、处罚。

岳鄂王像,取自清金史(古良)绘《南陵无双谱》。(公有领域)

古人视孝为做人的基础,也就是“百善孝为先”,总是竭尽所能地孝亲敬老,出现了许多孝道故事。在岳飞心中,母亲不仅是生养自己的人,更是教会他国家大义的启蒙导师,因此,岳飞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忘为母尽孝,报答她莫大的恩情。

也就是大约两年的光景,在岳飞平定杨么叛乱后,这位贤明的母亲在营中病逝。当时的岳飞目疾发作,痛苦难当,但面对母亲骤逝的噩耗,他不顾自身病体放声恸哭,一连三天滴水不进,向母亲表达最沉痛的哀悼。这样一来,岳飞容颜消损且病情加重,必须整日待在重重帘幕遮蔽的幽暗室内养病。

岳飞还上表请求,辞官为母守孝三年。当身体有所好转,他等不及高宗批复,便和长子岳云一同扶灵归葬。从鄂州到江州庐山近千里的远途,都靠岳飞父子不顾道路泥泞及烈日薰蒸,赤着脚一步步走了下来。将士们心有不忍,提出愿为岳飞代劳,但是待母一片赤诚的岳飞怎会答应?一路上,见到岳飞父子者,无不感动。

安葬了母亲,岳飞在墓旁筑庐隐居,继续守孝。后来,由于战事紧急,高宗不断下诏、遣人请他再次出山。岳飞回想父母生前的教诲,终于决定重返鄂州军营,继续主持北伐大业。而他的一片至孝,化作亲手为母亲雕刻的一尊木像,每日晨昏定省,视之如生,以全人子最后的孝道。

耿耿战将 忠义许国

岳武穆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公有领域)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孝子岳飞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更是立下终生报国的志向。面对国破家亡、金兵肆虐的乱世,他报效国家最直接的行动,便是在戎马生涯中,力主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迎回二圣,一雪靖康之耻。而他为了这个志向,浴血奋战、忧劳一生,也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可能要问了,对国家一腔精忠热血的岳飞,为何会在高宗十二道金牌的催促下,班师还朝,让北伐取得的战果付诸东流?因为岳飞是至孝至忠之人,忠国也忠君。而且他的选择也不仅仅是简单地忠于皇命,而是从国家大局出发,不得已而做出的无奈选择。因而他的忠义之心,才更令人唏嘘感佩。

在接到班师令之初,岳飞立即上奏反对,认为北伐胜利在望,千万不要错过一举驱逐金兵的大好战机。之后岳飞乘胜追击,直取朱仙镇。但是朝廷为了让岳飞班师以促成议和,便命令其他各路宋军或撤军或原地驻军,同时连下十二道金牌班师令。这招“釜底抽薪”让岳飞意识到,纵使岳家军孤军深入能够连连告捷,但因失去援军支持,无法长久维持战果,更会让数万岳家军人身陷被围困的险境。

前有金兵虎踞,后有奸相掣肘,北伐注定会功败垂成。正是天意难违,岳飞看到了违诏进军的可怕后果,只得忍痛放弃北伐救国的夙愿。班师途中,岳飞考虑到当地百姓的安危,特意停留五日,掩护百姓南迁避难。当听到金兵卷土重来、屠戮中原时,岳飞发出历史上最沉痛的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4]

虽然,岳飞恪守君臣之道,但他绝非不顾原则、一味地迎合皇帝。很多时候,他看到高宗被奸臣蒙蔽或者做出错误决策时,便忘记个人的得失荣辱,向君主疾言力谏。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岳飞真正完成了一位忠臣应尽的使命。

十二道催促班师的金牌,令北伐战果付诸东流。(夏琼芬/大纪元制图)

比如高宗在初即位时,与群臣商议迁都之事,岳飞以从七品武官的卑微身份,直接上表反对南迁,也因此丢了官职,无处容身。对于宋金议和之事,岳飞也自始至终极力反对,还对皇帝直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5]并痛斥奸相秦桧,令高宗无言以对。议和达成后,高宗沉浸在主和派奸臣粉饰的太平中,遍赏群臣。是岳飞,又呈上苦心规劝的奏疏:“切惟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6]

再到了第四次北伐前,高宗见战局缓和,密令岳飞班师。然而岳飞不愿让宋朝错失殄灭敌军的大好时机,毅然“违诏”挥师北上,于是才有了后来的郾城、颍昌大捷,让直捣黄龙府的梦想近在眼前。

根据史料记载,岳飞从少年时起,就具有刚正耿直的性格,言谈举止不避祸福。他面对军国大事,思虑的是整个大宋基业,还有万千大宋子民的福祉。岳飞这一生,不仅忠君报国,同时也从利国利民的角度出发,规谏皇帝。其忠耿之心、正义之音,天地神明可鉴, 因此后代帝王、臣民也对岳飞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注释:
[1]出自《鄂国金佗稡编》卷14,《乞终制札子》。
[2] [3]出自《鄂国金佗稡编》卷9,《行实编年六‧遗事》。
[4] 出自《三朝北盟会编》卷207:《岳侯传》。
[5]出自《宋史》卷365:会金遣使将归河南地,飞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桧衔之。
[6]出自《鄂国金佗稡编》卷14,《辞开府札子》。

责任编辑:张宪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历史上的北伐战争,既有晋代祖逖中流击楫的豪放意气,也有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尽瘁,更少不了岳飞北上抗金、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正因为这些千古流传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赋予锐意进取、统一国家的意义。
  • 文可题诗填词,流传千古;武能统军作战,统一南北。历史上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中, 岳飞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在征战途中,岳飞饱览锦绣山河,寄情言志,留下感人肺腑的篇章。 或许这就注定了,岳飞的一生将在战场上度过,以苦为乐,矢志不渝。
  • 郾城大捷是南宋前所未有的辉煌战绩。纵是反对北伐的宋高宗,得到捷报后,也激动地下诏嘉奖岳家军,创造是宋金交战15年来百余战中,孤军在平原大胜金人的奇迹,统帅岳飞更是“忠义贯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的神将。
  • 北伐失败,不仅让岳飞一生的梦想破灭,也让他过早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在战场,岳飞是让金兵闻风丧胆的盖世英雄;回到官场,他却因战功赫赫而饱受猜忌。在三十九岁的盛年,一心为国的岳飞被权臣谋害,留下永远的遗憾。
  • 综观岳飞平生,他事亲至孝、报国至忠,在军中纪律严明、大公无私,堪称传统道德的典范;武艺高强,长于谋略,领兵打仗所向披靡,屡建奇功,是南宋抗金战事中的第一人;诗词奏疏,浩气纵横,寄托重整山河的弘大抱负,千百年来传唱不休,更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武兼备的国士。
  • 演义传说总是那么动人心弦,岳飞第四次北伐,也就是最为人熟知的北伐战争,是他一生最辉煌、最壮烈的功绩。郾城颍昌大捷、误走小商河、大战朱仙镇,哪一个提起来都那么令人热血沸腾,仿佛瞬间回到那个久远的时代。
  • 任迪简二话不说,一下把那壶醋当成酒全喝完了。原来,任迪简担心治军严厉的李景略,会因这个失误处死小兵,于是为小兵遮掩过错,
  • 名列凌烟阁功臣的尉迟敬德武勇超凡,进出敌阵重围,往返自如。他为何对秦王李世民忠心不贰?他是怎样的明辨大是大非之人?面对皇上的赐婚,他如何表现对糟糠之妻不离不弃的恩义?
  • 4月19日起,由大纪元、新唐人联合制作的九集历史纪录片《历史英雄系列:兵仙韩信》,将在新唐人电视台的美东、休斯顿、美西、大陆、欧洲等频道播出。《兵仙韩信》以秦朝末年,楚汉相争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韩信跌宕起伏而又辉煌的一生。以动画和文物古迹相结合的画面,再现了韩信生平,以及他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 刘锜是南宋四大名将之一,外表出众,而且是个奇才,见到他的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他的不凡,连皇帝见到他都赞赏有加,并提拔他的官职。他在面对强敌金兵的围攻顺昌之战役中,以五千精兵击退几十万大军,表现奇才的方方面面真功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