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牙周病是身体慢性发炎?为体内灭火可防多种疾病

文/苏冠米

牙周病不仅是口腔疾病,也可能意味着身体已经慢性发炎。(Shutterstock)
牙周病不仅是口腔疾病,也可能意味着身体已经慢性发炎。(Shutterstock)
人气: 2516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牙周病不仅是口腔疾病,也可能意味着身体已经慢性发炎。改善牙周病除了正确刷牙、定期做口腔检查之外,还要灭掉身体的炎症之火。

牙周病的8大病状

牙周病主要分为两类:牙龈炎与牙周炎。牙龈炎多为牙菌斑过多所致,症状为牙龈发红、肿胀、刷牙流血。牙周炎除了有牙龈炎症状外,会进一步侵犯牙龈下方的齿槽骨和牙周韧带,使牙齿渐渐松动。

牙周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 刷牙时牙龈出血,或平时也会流血
● 口臭
● 牙龈从粉红色变为暗红色
● 牙龈肿胀或冒出脓包
● 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及牙缝变大
● 牙齿对冷热敏感
● 牙齿松动或咀嚼无力
● 牙齿发生位移或无法正常咬合

牙周病不只会让牙齿松动、脱落,基隆卫生局指出,如果牙菌从牙龈进入血管,随血液扩散到全身,会产生可怕的并发症:动脉硬化及血栓、脑膜炎、扁桃腺炎、心脏病、糖尿病、肺炎、胃溃疡、关节炎、孕妇早产等等。

牙周病可发展为慢性发炎 不可小觑

牙周病往往意味着“慢性发炎”。

日本糖尿病专科医生西田亘在其著作《断开糖尿病,从好好刷牙开始》里指出,牙周病是因细菌入侵导致牙齿周遭组织发生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很像嘴里出现小火苗,虽不到失火状态,但置之不理就会变成慢性发炎。

当牙周病患者觉得“牙齿浮浮的”,其实就是慢性发炎了。CRP免疫蛋白(C-reacting protien)检查可了解体内发炎程度,牙周病患者CRP免疫蛋白比例会比一般人高,表示身体长期处于慢性发炎状态,牙周局部发炎因子会扩散至全身。

西田亘表示,当细菌通过牙龈渗入血管时,就会出现堪称是小火苗的坏荷尔蒙(发炎性细胞激素),为身体带来各式各样的“灾难”,如糖尿病。

正确清洁+按摩 改善牙周病

消除“慢性发炎”的关键,西田亘认为是口腔护理与治疗牙周病,嘴巴是“生命(食物)的入口”,也是“疾病(细菌)的入口”。

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牙菌斑。因此要靠正确的洁牙方法及定期口腔检查,以控制牙菌斑的生长。

洁牙工具:

小刷头软毛牙刷:小刷头在口腔内能灵活转动,软毛材质较不伤牙龈及牙齿。

牙线:可加强清洁牙刷无法到达的牙缝间隙。

牙间刷:如果有牙缝较宽或牙龈萎缩的问题,可协助清洁。

每天早上起床与睡前都要彻底刷牙,平常饭后也可以清洁牙齿。每次刷牙至少2分钟,刷牙力道不能太重,避免伤害牙龈。同时搭配使用牙线、牙间刷。

如果刷牙发现牙龈流血,须就医检查。一般民众建议每半年找牙医洗牙及检查口腔。

除了勤刷牙,按摩牙龈也很重要。西田亘建议利用牙刷轻柔按摩牙龈,可促进血液循环,让牙龈更紧实强韧,有利于对抗细菌的入侵。牙龈最脏的部位是上下唇内侧,因为食物几乎不会碰到这里,也不容易受到刺激,所以需要仔细按摩。

2味饮品 缓解牙龈肿痛

牙周病的常见症状——牙龈肿痛,也反应了牙龈的发炎情况。在中医角度看是由于胃火太盛,循经上炎所致。

中医养生专家武国忠在著作《不上火身体就健康》里建议,牙龈肿痛时,应保持饮食清淡,并停止食用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的食物和甜品。但可多吃白萝卜、百合、西瓜、薄荷、绿豆、苦瓜、梨、番茄。还可试试口含西瓜汁或是饮用柠檬葡萄汁。

1. 口含西瓜汁

先挖出瓜瓤挤汁液,每次含约2分钟后咽下,再含新的瓜汁,反复多次。西瓜汁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促进牙龈消肿退热。

2. 柠檬葡萄汁

材料:柠檬半个、葡萄150克、蜂蜜适量。
做法:洗净葡萄,剥皮去核。柠檬去皮,切块。一同放入果汁机榨汁后过滤,加入适量蜂蜜调匀。

每天早晚各饮用1次柠檬葡萄汁,可清热消炎,缓解肠胃上火、牙龈肿痛的症状。

远离慢性发炎因素

肥胖、饮酒、压力、熬夜、抽烟、不良饮食、老化等因素,都会引发身体慢性发炎,或加重症状。

据国泰综合医院资讯,预防牙周病的方法之一,是增强免疫力,以减少细菌“逞强”的机会。而抽烟、过量饮酒、压力都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常熬夜的人也容易出现牙龈发炎、充血的情形。

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常见的含糖食物、精致碳水化合物(白面条、白米饭、玉米榖片)、油炸食物、反式脂肪食物,高温烧烤食物等等,都容易造成慢性发炎。特别是高糖食物不仅容易造成蛀牙,也会使人体发炎指数升高。

减肥并改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如作息规律不熬夜、饮食清淡、多运动等等,都有助于改善慢性发炎,远离牙周病和其它并发症。◇

· 牙周病会自己好起来吗?6种症状要小心

· 口臭暗示身体6大警讯!药师教你对症去除

· 牙周病怎么办?中医5招保养牙齿 预防牙周病

责任编辑:李清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