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念珠雕刻五百罗汉 微雕传神有何秘密?

作者:宋宝蓝
清 乾隆二年 陈祖章 雕橄榄核舟(底刻“后赤壁赋”全文)。(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608
【字号】    
   标签: tags: ,

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以神佛的高超法力,可以洞观微观下的三千大千世界,而寻常的凡夫俗子,若想洞观可没那么容易。在没有电子显微镜的时代,中国出现一种精巧绝伦的微雕技艺,将人的心思和视觉发挥到极致。匠人能在方寸之间,雕刻出一个完整的小世界。虽然没有芥纳须弥一样的超远与豪迈,却也能透出匠人的精巧之心。

据《虞初新志》记载,康熙皇帝的宠臣高士奇有一串念珠,一共一百零八枚,以山桃核作成,每粒念珠圆如小樱桃。这串念珠的奇特之处是,上面雕满了罗汉。

如小樱桃那么大点儿的桃核,一枚之中竟可雕三四尊,或五六尊罗汉。而且罗汉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有站者、坐者、诵经者、荷杖者;也有的正在入定于龛中;有的趺坐在树荫下说法;有的环坐一圈,彼此指画论议……

清 雕橄榄核罗汉十八子手串,以丝绳贯串木珠十八颗与珊瑚珠佛头四颗而成。(公有领域)

桃核很小,所刻罗汉,大小仅如一粒米,而且相貌奇古。他们或穿着有织文的绮绣,或穿着袈裟,或麻布短衣。这些罗汉神情风雅,举止洒脱,驻足于松柏岩石之间。微雕技艺传神,所刻罗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经统计,这串念珠上雕刻了五百个罗汉。

除此之外,罗汉用的蒲团、竹笠、茶奁、荷叶、瓶钵、经卷等物一应具全,也都雕刻在上面。同时还雕有云龙、风虎、狮像、鸟兽、狻猊、猿猱,这串念珠宛如一个生机勃勃的小世界。

崔铣郎中所着《王氏笔管记》也中有一段记载:唐朝德州刺史王倚家,有一管毛笔,粗约一寸,中间刻着一幅画《从军行》,虽然雕刻细微,但是人马毛发,亭台远水,均是清晰可见,雕刻技艺精巧,细腻无比。每一部分还刻有《从军行》二句诗文,比如“庭前琪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等。

元末明初陶宗仪所着《辍耕录》中,说到宋高宗一朝,也提到一位能工巧匠詹成。詹成所雕造的鸟笼,四面使用竹质花版,每一竹片上雕刻着宫殿、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细如纤缕,而且玲珑活泼。

清 雕枣核仙人手串。枣核十八粒,依果核大小、形状雕出身材、神情不同的仙人,每人服装及手持物各异。(公有领域)

要想成就一件精美的微雕艺术品,是否有哪些秘密?

据康熙年间钮琇所着《物觚》介绍,康熙一朝,姑苏有一金姓老匠人,雕刻手艺堪称一绝。他能在一枚桃核上,雕镂出一艘“东坡游舫”:舫上高大隆起,舫下宽敞而平坦,中间是方形船舱,船舱四周雕饰着美丽的花纹。两侧各有一扇小窗,开合自如。打开小窗,看里面还陈列着一桌几,三把椅。中间所坐之人正是苏东坡,佛印禅师则坐在东坡的对面,里面还有一个吹箫的少年。

据他所说,从事微雕的匠人,不仅要有精准的眼力,精巧入微的心思,还需要摒弃杂念,平心静气。“气静而神完”,匠人能静得下来时,所呈现的艺术蕴涵的精神就会完整无缺。由此看来,整个过程俨然修道一般。或许这就是成就绝巧技艺的所在吧。@*#

(据《虞初新志》卷16、卷17;《太平广记》卷214)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陈逢显猴塞雷 毫雕1公釐世界最小猴(中央社记者黄旭昇新北市6日电)为迎接猴年到来,台湾雕刻家陈逢显雕刻0.1公分小猴子,表情姿态生动、活泼,小猴子上昂的尾巴,手中捧着粉红色寿桃,整件作品栩栩如生。
  • 对于世界各地的艺术专家而言,源自于十六世纪、为数不多的黄杨木微雕(miniature boxwood carvings),一直是个难解的谜。这种比手掌还小的手工艺品雕刻着宗教场景与图案,必须透过显微镜或X光才能看到其内部的微小结构,但其确切的制作过程迄今仍不为人所知。
  • 晋商的国际贸易远及俄罗斯、日本、南洋各岛等国家,贸易间频繁往来,需要大量的现金来支付。对于大宗的商品交易,随身携带上百万两白银,不仅耗时耗力行动不便,而且也存在很大风险。
  • 大明宝钞的防伪技术,可谓精细严密。相较于历代纸币,大明宝钞的技术含量最大也最精密。
  • 有一种雕刻,自古代就有,微雕,将细小的物件上刻字、绘图。此部影片给各位展现的微雕艺术,材料选用是“铅笔尖”,要在一个铅笔的“笔尖上”雕刻一个吉他。一个铅笔雕师傅先把铅笔削成一个平面,再把那个平面画一个“吉他”,从旁边向内刨,刨呀刨,吉他侧边的型刨出来噜。
  • 五代至北宋的画家黄筌给儿子留下了精湛、精细的写生画稿示范,《写生珍禽图》,从其中,后人可以看到他的画艺如何再现造化之妙。
  • 朱熹是理学家,认为:天,即理也,其尊无对,非奥灶之可比也。逆理,则获罪于天矣,岂媚于奥灶所能祷而免乎?言但当顺理,非特不当媚灶,亦不可媚于奥也。
  • 在成年礼的“加冠”这场生命礼仪中,德、礼相依且缺一不可,更重要是彼此的关系是以“德”为本,是“以德制礼”,以“礼”为末。因此,“德”是为成年礼的核心枢纽,养成一个具有良好品格,同时能够承担家庭国家责任的男子是成年礼的重要依归。
  • 祭礼本对鬼神而设,古人必先认有鬼神,乃始有祭礼。祭礼在东西方古文明中是普遍存在的,信奉神明。不过,信奉神明是虔诚、是感恩,而不是交换,不是说给神佛烧香磕头就能保佑升官发财、生儿子。人礼拜时的有求之心,是亵渎神明。
  • 毛子水认为:孔子重人事,他的“不知禘之说”,可以说是实话,亦可以说是托词。季路问事鬼神,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这章的话,也许有同样的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