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光宇·旅人漫记

贝尼尼的罗马(中) 巴洛克喷泉艺术的辉煌

文/姜光宇
罗马纳沃那广场四河喷泉雕像之恒河河神。(Belenos/shutterstock)

罗马纳沃那广场四河喷泉雕像之恒河河神。(Belenos/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2359
【字号】    
   标签: tags: , , ,

续前文» 贝尼尼的罗马(上) 巴洛克建筑艺术的辉煌

漫步今天的罗马城,随处可见的喷泉无疑是赏心悦目的风景。以罗马为背景的电影,无论是《罗马假日》还是《天使与魔鬼》,喷泉都是推进情节必不可少的标志物。这里要重点给大家介绍的,是贝尼尼的“四河喷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看过电影《天使与魔鬼》的朋友都知道,四河喷泉是故事中代表水元素的地方。喷泉所在的纳沃纳广场(Piazza Navona),原是古罗马帝王图密善的大型竞技场遗址,1477年被改作集市,后经教宗英诺森十世潘菲利(Pamphili)家族主持重建,以华丽的巴洛克艺术闻名,被誉为“罗马最美广场”。

一踏上椭圆形广场,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直插云霄的红色花岗岩方尖碑。在这件古罗马遗物的顶端,饰有教宗家族的牧徽,以及口衔橄榄枝的鸽子——代表诺亚方舟的故事,也是和平与圣灵的象征。方尖碑连通神界与世俗,喻示着更高智慧降临人间。

纳沃纳广场中央的方尖碑,下方即是著名的四河喷泉。(<a href="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2/Obelisk_in_Piazza_Navona.jp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Livioandronico2013/Wikimedia Commons</a>)
纳沃纳广场中央的方尖碑,下方即是著名的四河喷泉。(Livioandronico2013/Wikimedia Commons)

承托方尖碑的是白色石灰华制成的基座,四面各有喷水口。四面来风的拱桥形设计,让人产生方尖碑高悬半空无所依托的幻觉,当时贝尼尼的许多同行对此设计都钦佩不已。

四位河神的象征意涵

基座四周以半卧姿态呈现的,就是四河喷泉的主角——四位河神,象征17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四大河流。贝尼尼通过拟人化的大理石雕像来呈现,并以丰富的动植物来展现地域风情,帮助观者辨识雕像是何方神圣。

四座雕像中,形象最为开化的是象征欧洲的多瑙河神。他举手触碰教宗的牧徽,仿佛在迎接主的荣光,陪伴他的是一匹骏马。

罗马纳沃那广场四河喷泉之多瑙河。
罗马纳沃纳广场四河喷泉雕像之多瑙河河神,下方的骏马由贝尼尼亲自雕刻完成。(Wolfgang Moroder/Wikimedia Commons)

恒河河神身躯向外扭转,神情冷静,并没有注视教会的光芒,代表着亚洲在精神上尚未沟通天主教的世界。老人手拿一支桨,代表着恒河水域广阔、适合航行,船篙旁盘绕着一条大蛇。

(公有领域)
罗马纳沃纳广场四河喷泉雕像之恒河河神,棕榈树由贝尼尼亲自雕刻。(公有领域)

从棕榈树下的雄狮,人们很容易分辨出旁边的尼罗河神。他左手扯着盖头的布巾,代表当时人们尚不知尼罗河源头在哪里,也象征教会眼里“异教徒”的蒙昧——非洲世界还没看到基督教的光明。

罗马纳沃那广场四河喷泉之雄狮雕像。(Jean-Pierre DalbéraWikimedia Commons)
罗马纳沃纳广场四河喷泉之雄狮雕像,由贝尼尼本人完成。(Jean-Pierre DalbéraWikimedia Commons)
罗马纳沃那广场四河喷泉雕像之尼罗河。(<a href="https://it.wikipedia.org/wiki/Scultura_barocca#/media/File:Fountain_of_four_rivers_TheNile.jp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gregw66/Wikimedia Commons</a>)
罗马纳沃纳广场四河喷泉雕像之尼罗河河神。(gregw66/Wikimedia Commons)

最后一位是代表美洲的拉普拉塔河神。光头老汉惊讶地伸出左手,代表新发现不久的大陆已经开始见到神的光明。老人身边的银币象征着美洲的财富,岩石下钻出的怪兽是美洲特有的犰狳。

据信,大师本人亲自雕刻了岩石、棕榈树、狮子和马,四位河神及其余形象由四位助手完成。

罗马纳沃纳广场四河喷泉雕像之拉普拉塔河河神。(公有领域)

集实用与艺术性于一身

对古罗马人来说,水是众神的礼物——所有河流都有神祇守护;在后世,天主教会修建的水渠及公共喷泉,则使罗马市民在台伯河之外获得了新的用水来源。四河喷泉落成于1651年,不仅与民生息息相关,也为罗马城增添了一座开启先河的“纪念碑”。同代作家曾这样描述喷泉揭幕的一刻:人像雕刻如此自然逼真,让市民们大为震惊。

四河喷泉也展现了巴洛克艺术的高度戏剧性:雄强健硕的肢体,夸张的表情姿态,还有令人目不暇给的细节。同时,雕像倾斜的动态和伸展的肢体,引导观者绕喷泉欣赏,也使整座喷泉成为有机整体。四河喷泉代表了贝尼尼艺术巅峰时期的成就,深深影响了此后一个世纪的意大利喷泉景观艺术。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iazza_Navona_Danubio_e_Gange_fontana_dei_Fiumi_lato_SO_Roma.jpg
罗马纳沃纳广场四河喷泉。(Wolfgang Moroder/Wikimedia Commons)

贝尼尼的巴洛克喷泉

最后,来看看罗马城里由贝尼尼设计的其它几座喷泉。

位于巴贝里尼广场的特里同喷泉(Fontana del Tritone,1642—1643年),是贝尼尼受托完成的第一座公共喷泉,出资人是教宗乌尔班八世,由艺术家本人一手设计和雕刻。

喷泉中心是人鱼形状的古希腊海神特里同。长有四只海豚尾巴的海神头部后仰,双臂举起海螺正在饮水,水流从海螺喷射而出。按贝尼尼原初设计,水流应由贝壳的两侧流淌到水池中,但因水压不够,后人已经看不到这样的效果。在海豚的尾巴上,可以看到巴贝里尼家族的纹章——三只歇息的蜜蜂。

(Andre.o.mob/Wikimedia Commons)
位于巴贝里尼广场的特里同喷泉。(Andre.o.mob/Wikimedia Commons)
位于巴贝里尼广场的特里同喷泉
位于巴贝里尼广场的特里同喷泉局部——蜜蜂纹章。(Miguel Hermoso Cuesta/Wikimedia Commons)

蜜蜂纹章也是蜜蜂喷泉(Fontana delle Api,1644年)的主题。这座贝壳形的大理石喷泉也位于巴贝里尼广场,贝尼尼当初设计它,是用来饮马的。

贝尼尼设计的蜜蜂喷泉。(<a href="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8/Giovanni_Lorenzo_Bernini-Fontana_delle_Api-Piazza_Barberini.jpg"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Yair Haklai/Wikimedia Commons</a>)
贝尼尼设计的蜜蜂喷泉。(Yair Haklai/Wikimedia Commons)

在纳沃纳广场的三座喷泉中,南端的摩尔人喷泉(Fontana del Moro)也有贝尼尼的参与。

这座喷泉最早是由德拉博尔塔(Giacomo della Porta)于1574—1575年设计建造的,由四个特里同雕像和中心的海豚组成。1653年,贝尼尼受教宗之托加以改造,先是在中心增加了一个海螺,后来又改成立于贝壳上、抓着海豚尾巴的特里同雕像,其形象有如摩尔人或非洲人,故而得名摩尔人喷泉。

值得一提的是,1874年,喷泉的雕塑原作被整体迁入博尔盖塞美术馆,如今人们在广场上看到的是复制品。

纳沃那广场南端的摩尔人喷泉。(公有领域)
纳沃纳广场南端的摩尔人喷泉。(公有领域)

此外,贝尼尼在早年,还和父亲彼得罗·贝尼尼(Pietro Bernini)共同建造过一处热闹的喷泉景观,就是位于西班牙台阶下端的破船喷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1627年)。传说早前台伯河洪水泛滥,让一艘破船漂到了西班牙广场附近。在喷泉的设计中,水先注入破船,再从四方流出,真像一艘漏水将沉的破船。

(Daniele.Brundu/Wikimedia Commons)
位于西班牙台阶下端的破船喷泉,由贝尼尼父子共同完成。(Daniele.Brundu/Wikimedia Commons)

贝尼尼设计的这些喷泉,连同大量教堂和官邸,已成为今天罗马城中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杰作。当您来到罗马,一定记得去探寻贝尼尼的足迹,发现一个“贝尼尼的罗马”!(待续)

作者简介»

姜光宇。(摄影:伊罗逊)

姜光宇,现居美国,热爱旅行,醉心西方艺术。他曾是中国知名青年演员,因在《雍正王朝》中饰演三阿哥而崭露头角。

责任编辑:苏明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是知名的电视主播,也是优秀的影视演员。从新疆到北京,从爱尔兰到纽约,他一路求索,体会戏梦人生。
  • 对于喜欢逛博物馆、美术馆的朋友来说,美国首都华盛顿DC绝对是一个妙不可言的去处。这里坐落着大大小小近二十座博物馆、美术馆,而且很多免费对公众开放。这其中,最让我流连的、也是每到华府必去的,就是“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
  • 荷兰画家维米尔作品:左图《持水壶的女人》,右图《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公有领域)
    关于荷兰画派大师维米尔,有一件趣事。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荷兰的一份报纸做了个民意调查:在我们国家,你最喜欢的人是谁?排第二名的是一个叫做汉‧凡‧米格伦(Han van Meegeren)的人。他可说是史上最著名的“赝品大师”,以伪造维米尔的画作闻名于世。
  • 新世纪影视正在带给世界清流,《归途》只是开始。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 聚会宴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古希腊,有一种称为“会饮”(symposium)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宴饮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十分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