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十五)八字(忠字之十八)

礼乐与国家的命运

作者:陈彦玲

仓颉像。(素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399
【字号】    
   标签: tags: , ,

一本搜集了跨越了大约六百年历史的诗歌记载,也是孔子教学的五经之一的《诗经》也出现在《忠经》的最后一章,用以强调治国中礼乐的重要。《忠经》之《尽忠章第十八》上说:“故明王之理也,务在任贤,贤臣尽忠,则君德广矣。政教以之而美。(注:君上立教,臣下所敷。)礼乐以之而兴。(注:君上制作,臣下所行。)刑罚以之而清。(注:君上恤刑,臣下所化。)仁惠以之而布。(注:君德既备,人怀始康。)四海之内,有太平音。(注:乐至而歌,自然之理也。)嘉祥既成,告于上下。(注:君臣之始于政能,着于群瑞。故其成功可以告于神明也。)是故播于《雅》《颂》,传于无穷。”强调了国家命运与礼乐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君主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音乐,《小雅》则为宴请宾客之音乐。而《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通常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也专指宗庙祭祀用的诗歌。然与敬神敬德相悖离的靡靡之音则令人颓废不振,精神散漫,若整个国家弥漫着这样的气氛,则百工如何做好自己的事业,那么离民不聊生将不远矣!所以一个明智的君王肯定十分重视国家上下阶层的乐音歌舞,平民有歌谣,上流社会也有他们的歌舞,都是展现出当朝的思潮与精神状态。

南宋 马和之《诗经豳风图卷》(局部)。(公有领域)

《韩非子》论君王的十过里,就提到了可以亡国的靡靡之音。故事里记载着卫灵公拜访晋平公的旅途中,夜宿濮水时听到了从没听过的音乐,他赶紧召来乐师师涓命其谱写下来。为此还多耽搁了一天,让师涓能将该曲练习熟悉之后,好去跟晋平公献艺。晋平公在施夷台上摆酒设宴款待卫灵公,师涓也献上了新曲。但是,万万没想到,曲子还没弹完就被晋平公的乐师师旷给制止了。

师旷虽然目不能见,自称盲臣,但他的听觉也似乎比一般乐师还灵敏,其精通音律之能,可明辨正邪。他为何在两国君主的宴席上制止访国乐师师涓的弹奏呢?因为他听出来了,那首所谓的新曲其实正是纣王时代音乐家师延的作品,还断言此曲必然是于濮水旁听到的,这是怎么回事呢?那么我们得来说一说师延的事迹了。

《拾遗记·殷汤》是这样描述师延的,说他“精通阴阳,晓明象纬,自上古伏义以来,世遵乐职。到了殷商之时,总修三皇五帝之乐。他弹奏的弦琴乐音可以让地神出来聆听,吹奏玉律的时候,众天神纷纷降临。在轩辕黄帝的时代,已经年岁数百,他能辨听众国的乐声,就能知晓该国的兴亡。夏朝末期的暴政让他带着乐器投奔殷商。但商朝纣王后来却沉溺于淫声魅色,而且把弹奏清音雅乐的师延拘留狱中,想处他以极刑。师延在狱中弹奏起了清商、流征、涤角之音。但纣王不但不醒悟,反而说出了嫌弃的话:“此乃淳古远乐,非余可听说也。”所以不愿释放他,迫使师延改奏迷魂淫魄之曲,才得以逃走,免得遭炮烙之刑。

到了周武王起兵灭纣时,师延才消失于濮水,有人说他投水自尽,也有说他隐居山水之中了。因此,师旷才点出师涓所弹奏的师延亡纣之靡靡琴音应是在濮水边听到的,师旷理所当然地制止了师涓的抚琴。《史记·乐书》上说:“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然而,师延已不再,师旷亦难寻,能通天地的德音雅乐何处寻觅?被音乐界誉为继文艺复兴之后开创音乐史上新辉煌的神韵交响乐团,不但成功地改变了世界音乐的版图,也将天人合一的元素藉由东西方乐器的绝妙搭配表现无遗。不只音乐界推崇备至,众多听者反馈,他们被神韵交响乐的德音雅乐开启了心灵深处的善念,浊世中的恶贪俗念被消弭,红尘中的仇怨恨行被化解。这不只是个人最美好的聆听飨宴,也是净化世界的使者。想回到自己生命的纯净,想为这个世间贡献一些祥和的力量,到场聆听神韵交响乐的演出会是物超所值的选择。@#

点阅【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章对比了政刑之治与德礼之治。大意是说:以政令来诱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若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整饬,百姓有廉耻之心,而且归服,走上正途。
  • 说起修炼,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不论是远古时期黄帝的乘龙飞升,还是秦始皇、汉武帝对神仙的笃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与各朝各代的修炼者所留下的事迹息息相关。就连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与修炼人有关的地名。
  • 为政篇,首章以“为政以德”定基,次章则讲“思无邪”。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之道在于去邪归正,故举《诗》要当一句以言之。孔门立学,无论学什么,都在人心上下功夫,归于己心之德。为政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载物,坦坦荡荡。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