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永恒的思索–《黄鹤楼》新解

黄靓
font print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8日讯】崔颢的《黄鹤楼》被人们誉为题黄鹤楼的绝唱,严羽在《浪沧诗话》中称此诗是唐人七言诗第一。诗仙李白看此诗后也是“眼前有景写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中国八十年代出版过一本中国文学史,曾作过中文系大学生的教科书,书中说这首诗抒发了“登临吊古,怀土思乡”之情,其它的书也大都采用这种说法。这种说法其实不够确切。让我们看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去?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代传说,武昌蛇山面临长江,景色壮观,仙人曾在此乘黄鹤升天,因此建楼纪念,取名“黄鹤楼”。诗人登此楼,此时并没有留意眼前的壮丽的景色,却被这美丽的传说深深吸引。诗的前四句一气呵成,气势万钧。前三句,句句有”黄鹤“一连三个黄鹤,对黄鹤的热切呼唤跃然纸上。四句中连用二个“空”字,写尽了“仙去楼空”的惆怅。这四句绝不仅仅是“借典故入手擒题”[1] 更不是一般的登临怀古,而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仙人乘黄鹤而去的无限向往﹔对自己能够得道成功,有个永久归宿的企盼﹔对黄鹤一去不返的深深遗憾和怅然若失之感。诗人的这种心情在他的另一首诗《行经华阴》中可得到印证。诗人到长安,路经华阴时下了这首诗。首句是“O□i太华俯咸京”意思是高峻、巍峨的华山俯视人间的京城长安。华山自古认为是“众神之地”,一个“俯”字写出神仙之地的居高临下,仙地的崇高,京城的渺小。诗的最后一联是“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诗人此次到长安未必不是去追名求利,其实名利客也包括自己。诗人看到飘逸出尘的华山感叹自己何苦为名利奔波,不如在此山修道长生。

五、六两句作者从暝暝的思索中回到现实。仙人黄鹤杳然已失,而眼前的景物,汉阳城、鹦鹉洲、睛川、草木历历在目。眼前的景物可以说是美好的,却抹不去诗人对仙人的向往。“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此处的“日暮”语意双关,既指“太阳西沉”“黄昏到来”,也指人生之将尽,“日暮途穷”,有人生之将尽,归程无处的茫然。“乡关”一般指”家乡”《中国文学史》一书据此引出“怀土思乡”的结论。若解释成“家乡”有如下几个问题:

一、与前四句意思不连贯,思念家乡与仙人乘黄鹤升天有何关系?
二、与情理不合,自己的家乡在何处,怎能不知?
三、这样理解有些拘泥和肤浅。

若把“乡关”泛指“归宿”就更为确切和顺畅。古人修道成仙乘黄鹤冉冉而去,飞向那美好的归宿,而我的归宿在何处?站在烟波浩渺的江边,想到归程无处怎不使人发愁。诗中最后一个字“愁”,真是水到渠成,极有分量。

纵观全诗,此诗绝不是“登临吊古,怀土思乡”之作,而是一个觉醒的人对生命的思考,对如何将短暂的人生归入真正永恒的深深思索。

参考文献

[1] 《休闲唐诗鉴赏》湖北出版社

──转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为扭转游客连年递减趋势,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武汉黄鹤楼管理处昨日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黄鹤楼文化理念”主题词,作为对外进行旅游促销的口号,如获采用每字一千元人民币。
  • 这首诗被推为唐诗中七言律诗第一首,称为千秋绝唱的奇作。的确,前四句巧用黄鹤的神仙故事与黄鹤楼连用,一气呵成,抒发怀古之豪情,白云千载,鹤去楼空,紧接着后四句拉回现实,日暮黄昏,凭楼远眺,烟波迷蒙,愁肠万种:何处是故乡?当年誉满天下的诗仙李白登上黄鹤楼见此诗而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我们来自四面八方 从黑夜走到天亮 静静的走来 静静的离开 不怕脚下路有多长
  • 他用力地挥着球棒 一记一记地,不停地 挥着球棒 他意志极为坚定 不怕失败 失败了再来 也无惧于辛苦 汗流浃背,疲累不堪 他还是练习着挥棒
  • 每人心中都有一亩田 有人种写作 有人种陶捏 有人种…… 不会都相同 但相同处是 用心费心和细心 在小心呵护之下
  • 空谷跫音已然消声 时间在晃动里更换变数 不懈的震动 压抑梦呓成真 生灵在夜空下呼叫 惊吓划破好山好水
  • 万人相聚府右街,法轮金光天上悬。 和平理性天地春,莲花朵朵开人间。
  • 犹记当年上访时,和平请愿挽倾危。 泰山压顶身姿挺,恶浪滔天信仰持。 无畏无私迎巨难,可歌可泣铸丰碑。
  • 琉璃莲心不染尘 情涛欲海非吾身 烟名霞利浮云过 一念无眷洗真神
  • weed killers
    燥夜凡华一梦轻, 金颜化绪被风行。 何方有路回家土, 彼岸甘霖笑笑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