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寻梦”系列文章之一

【敦煌寻梦】历史与梦想的起点

作者:兰音
汉武帝的侍从官张骞于建元二年踏上了这次出使西域的冒险之旅。(大纪元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443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这是一方恢宏瑰丽的佛国世界。慈悲禅定的佛陀、端庄秀美的菩萨、翩翩起舞的飞天、静默恬然的圣徒,用逼真而震撼的方式守护着荒原大漠中的净土。

这是一部鲜活生动的历史相册。金戈铁马的北朝,富丽辉煌的隋唐,萧瑟动荡的五代,温柔简淡的宋元,跨越一千多年的历代王朝次第登场,留下了古老的时代印记。

这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形神兼备的彩塑、笔法精妙的壁画、卷帙浩繁的经文、古朴灵动的建筑,在信仰和艺术的感召下,凝结成中华传统文明的永恒的巅峰。

在佛教兴起的早期,石窟寺是僧徒修行、世人朝拜的重要场所之一。随着佛法的东传,它遵从神佛的指引,在中华神州大地上找到了一处幽静殊胜的所在——敦煌。从此,斧凿声声,洞开方寸天地;笔墨洋洋,描画极乐世界。敦煌石窟群,犹如无数明珠镶嵌在长廊一般的断崖峭壁上。

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文明奇观,敦煌石窟目前由莫高窟、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五个庙石窟等几大石窟寺群组成,其中又以莫高窟的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

此为中唐时期的莫高窟第158窟西壁的持璎珞飞天。(公有领域)

如今的莫高窟,高低错落分布着735个洞窟,中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制彩塑2415尊。它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由于近代,第17窟——藏经洞的发现,五万余件文物重见天日,并衍生出了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敦煌学。

有人说,这是一个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共同为之疯狂的神奇宝窟;有人说,这里的壁画,不亚于七百年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壁画;也有人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敦煌和它蕴含的佛教文化,就是这样一个挖掘不尽的宝藏、一个诉说不尽的话题。

人类的艺术映射着世界。如果说最美的世界在天上,那么最美的艺术,就应该献给天上的神明。敦煌是纷繁的色彩、是流动的音乐、是凝固的信仰,更是人们对于生命真谛与归宿的梦想。敦煌艺术,哪怕地处西陲,哪怕历经沧桑,依然是那样的流光溢彩、那样的撼人心魄。

敦煌溯源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一词,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武盛世。自公元前121年始,汉武帝在河西一带设四郡、置两关;敦煌郡即四郡之一,因具有广开西域之功,故得此盛名。而河西,就是黄河以西,在祁连山与其北侧群山夹峙的地方,那一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也叫作“河西走廊”。

这条咽喉一般的长廊,东西长约一千二百公里,宽数公里至几百公里不等,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接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是一条天然的地理大通道。敦煌正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成为中原通往西域乃至中亚、西亚诸国的起点,也成了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第一站。

此为莫高窟第220窟甬道南龛内南壁的《药师佛说法图》。(公有领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河西走廊非凡的意义。它是中华王朝在西方开疆拓土、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承载着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僧俗百姓的宏图与梦想。而这条走廊上最美的梦境,非敦煌绿洲上的那片石窟艺术莫属。

敦煌的历史,早在上古人神共存的时代就开始了。《山海经》中,西部的群山中有一座幅员百里的三危之山,山上住着西王母的三青鸟,还有长着四个角的牛、三个身子的鸟等珍禽异兽。据《尚书》记载,尧舜时代,南方三苗部落作乱,舜帝便将他们流放到三危一带。

三危,是古籍中出现的最早有关敦煌的记载,指的是敦煌东南的三危山。此山自古就是当地的第一圣境,有“危峰东屹”之美誉。三危山东西绵延数十里,因有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得“三危”之名。三危山的主峰与鸣沙山隔大泉河相望,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就修建在河水多年冲刷而成的鸣沙山崖壁之上。

此为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的佛教史迹图之“汉武帝跪拜金佛”。(公有领域)

长年以来,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生活着以游牧为生的羌人。战国以来,这里是以月氏族和乌孙族为主的牧场,后来月氏赶走乌孙,掌控了河西。到了秦朝末年,匈奴人崛起,他们在中原王朝的边境肆意掠夺,同时贪婪地蚕食周边部族。很快,他们一统大漠,建立王朝,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成为河西走廊上新的霸主。

西汉初年,匈奴人进攻马邑城(今山西朔城),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救援,不料被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之久。汉匈的第一次交锋,以汉军险些覆灭而告终。刘邦为了国家的休养生息,不得以采取和亲政策,同时每年源源不断地送去大批丝绸、粮食等生活物资,以求得边境的安宁。但是彪悍的匈奴人总是违背约定,长期侵扰汉朝的西北方,成了汉朝最强劲的敌人。

在西汉建立的六十多年后,最具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登基了。怀着经略天下的豪情壮志,他锐意进取,选贤任能,决心打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盛世。汉武帝把目光投向了西北大漠,准备放手一搏,扭转汉匈之间数十年的不平等的交往。有关河西走廊与敦煌的精彩大戏,即将拉开序幕。

出使西域

就在汉武帝登基不久,一个绝妙的机会出现了。汉军偶然俘虏了一名匈奴军官,通过审讯向汉武帝汇报了重要的情报。匈奴的单于杀死月氏首领,并残忍地把其头骨制成酒器。新一任的月氏王无力复仇,被迫西迁。

汉武帝由此想到,如果能够联合月氏,形成东西两侧的夹击形势,就有机会一举铲除西北匈奴的威胁。这样的战略构想,英明睿智但同时困难重重。首先,关于月氏国的下落和遥远的西方绝域,汉朝人一无所知;而汉军若要往西走,必须经过由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共同掌控的河西走廊。

此为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的佛教史迹图之“张骞出使西域”,表现的是张骞持笏下跪,辞别骑马的汉武帝,出使西域。(公有领域)

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年轻的汉武帝,毅然在朝中招募敢于奔赴西域、寻找月氏的勇士。最后,侍从官张骞站了出来,于建元二年(前139年)踏上了这次冒险之旅。临行前,汉武帝为他精选百名壮士随行护卫,更选派了一位忠心耿耿的胡人堂邑父,担任向导和翻译。

远离了富庶繁华的长安,张骞使团逐渐走进另一个世界:凛冽呼啸的朔风、黄沙漫漫的戈壁、灼热刺眼的烈日、难得一见的绿洲。然而,这些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并不是最可怕的,他们随时面临着被匈奴人俘虏甚至残杀的危险。张骞等人刚刚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就遭遇了匈奴人的埋伏,所有人被押解到匈奴王廷。当时的军臣单于为了招降张骞,把他软禁起来。

张骞在匈奴处一待就是十年,并娶妻生子。监禁的生活,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和梦想。他身在敌营,心系汉廷,以此为契机深入了解匈奴的日常生活和军备情况。某一天,张骞趁着匈奴人监管松懈之时,成功逃出匈奴辖地,带着堂邑父等数人继续西行。

此时的月氏部族已经一分为二,西迁至伊犁的是大月氏国;另有少数人在甘肃、青海一带与羌人杂处,是为小月氏。张骞使团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翻越帕米尔高原,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大月氏的所在。然而长期安居的月氏人已经不复当年复仇的热血。尽管月氏王对张骞的探险满怀敬佩,但是对汉武帝夹击匈奴的战略并不感兴趣。

此为敦煌莫高窟的盛唐第45窟的壁画,表现“胡商遇贼”情节。
(公有领域)

张骞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于元朔元年(前128年)启程归汉。在返回的路途中,他们不幸又被匈奴人抓获,扣留了一年多。趁着匈奴爆发内乱,张骞再次逃出牢笼。整个出使的过程,前前后后历时十三年之久,当年的百人使团,如今只剩下张骞和他的妻儿,以及忠仆堂邑父。

元朔三年(前126年),十几年杳无音讯的张骞,奇迹般地出现在汉武帝君臣面前。虽然他没有完成联合月氏的使命,但是他的归来足以令所有人欣喜若狂。这十几年中,张骞九死一生,游历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诸国,不仅为汉朝带回了西域地图,还掌握了那里的地理、物产、风俗、民情等全面资讯。

当张骞在朝中将十多年的西域见闻娓娓道来,所有人听得心驰神往,仿佛通过河西走廊,瞭望到一望无际的大漠、高大俊朗的良马、美味的蔬果。汉武帝感念张骞出使的功勋,加封他为太中大夫,之后又封他为“博望侯”,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张骞西行的足迹,为开辟中西通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极大地鼓舞了汉朝君臣经略西方的理想。@*#

点阅【敦煌寻梦】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张宪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河西,又称“河西走廊”,西汉时指现在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是内地至西域的必经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被称为“河西”,是因为其位于黄河以西。彼时,河西走廊为匈奴控制,这自然也对汉朝的侧翼构成威胁。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和巩固西部地区,汉武帝展开了河西之役,其再展运筹帷幄之能,亦彰显了他的雄才大略。
  •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有4.5万平方米。其中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古代建筑造型、音乐、舞蹈等艺术。
  • 汉武帝刘彻,武帝是他的谥号,正式谥号是“孝武皇帝”,后来人一般省略“孝”而称他为“汉武帝”,这大概是源于人们对汉武帝赫赫武功的崇敬和纪念。古代的谥法中认为,克定祸乱、拓地开封者,都可用“武”作谥号。历史上著名的拥有“武”谥号的君主,还有周武王、魏武帝等人,他们大多是开国皇帝,在马上取得天下,带领精兵猛将开疆拓土,在军事史上建立了辉煌功绩。
  • 自元光四年(前129年)起,备战多年的汉武帝开始了和匈奴人长期的军事较量,在龙城、雁门、河南地、漠南等地展开激烈的战事。其中,出身卑微的卫青,凭借不世出的军事才华以及高尚廉洁的品德,在战争中一次次立下头功,不仅给予匈奴人迎头痛击,更彰显了大汉国威,令大汉举国上下为之振奋。
  • 两千多年前,在大汉王朝的西北方,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有一块神秘瑰丽的地带。那里有几十个异域古国,由一位叫张骞的汉使历经千辛万苦而发现。从此这些国家被称作“西域”,它们也同时了解到在东方有一个富庶广博的天朝上国,叫大汉,有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汉武帝。
  • 汉武帝在北征匈奴、连通西域之际,也开拓南部、西南以及东北部的疆域,使汉朝的疆域在武帝后期达到极盛。当时,西汉的疆域在西北包括今天的新疆和甘肃地区,西南则到达今云南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线,南方到达福建、海南岛等,东北方向的版图则扩展到朝鲜半岛北部至大海。除了局部的收缩外,这样的疆域一直持续到西汉末年。汉武帝在为汉朝王朝开拓疆域方面,也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 说起中国的神传文化,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如女娲补天、伏羲演八卦、仓颉造字、黄帝作乐等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其实,五千年来,上天并不间断着给予人间启示,在神州这片土地上留下神佛的遗迹,其中,自东晋十六国起开凿的敦煌莫高窟就是一个光耀夺目的明证。
  • 飞天是佛家文化中最为优美灵动的神明形象。她们凌空翩翩起舞,演绎梵音仙乐,在彩云香花之中,留下曼妙的身影。飞天的美,就如李白咏赞仙女的诗:“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 北魏正光元年的一天夜里,河西番禾县的望御山谷的上空,狂风暴雨大作。忽然,一道雷电凌空劈下,地动山摇,崖壁开裂,显露出一块丈八高的巨石。巨石的形态仿佛一位张开双臂、迈步行走的巨人,只是缺失了头部。
  • 敦煌石窟,既是中华佛教圣地,也是一座深藏于大漠的艺术博物馆。历史上许多艺术大师的真迹早已失传,而那仅见于文字记录的风华,都能在这里找到鲜活的踪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