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措”与“时气”

――浅谈古汉语词组的一词多义
作者:朝晖
十三经注疏(图片由朝晖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347
【字号】    
   标签: tags: ,

在传统文化的研习中,我发现古汉语词组不仅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还与单字的读音有关。比如“举措”一词,由于《汉语词典》对“措”这个单字词义标注的遗漏,使得现代人对“举措”一词的理解上有缺失。(《汉语词典》对“举措”的主要释义是“举动、行为”)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说文》:“措,置也。”也就是“措”这个字的主要字义是“放置”或“搁置”,比如《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其中的“措”是指“放置”;《史记·周本纪》:“成康之日,政简刑措。”其中的“措”是指“搁置”,“刑措”意即“刑法搁置不用。”这个字义目前没有争议。

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康熙字典》对“措”其中一个字义的标注:“《汉书》亦作厝。通作错。”也就是说“措”这个字由于跟“错”读音相同,所以可当“错”的通假字,表示“错误、过失”。那么“举措”的词义就变成了“行为举止有过失”或“举出其错误之处”。

例如:《汉书·宣帝纪》:“盖闻上古之治,君臣同心,举措曲直,各得其所。”其中的“举措曲直,各得其所。”大意是“指出施政错误的地方,分辨是非曲直;让事物或人都得以适当地安置。”古代的好皇帝都很重视官员的劝谏,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因此笔者认为这样理解“举措(找出错误)”一词,更符合原文的内涵。

又如:《荀子·天论》:“政令不明,举措不时。”其中“不时”是“时常、经常”的意思。这两句的大意是“(君王)政令不贤明,(朝廷官员)行为会时常犯错误。”这是一个因果的句式,“举措(举止错误)”的词义一目了然。但是,《汉语词典》却将这个句子中的“举措”释义成了“措置,措施”。如果真是“措”通作“错”,那“措置”应该理解成“错误的处置”,“措施”应该理解成“错误的实施”吧。

“时气”一词《汉语词典》的注释是:(1)气候、天气;(2)时疫;(3)气运(古代的典籍中没有这种用法,词典中所举的例子也有可能是现代的作家误用词汇,因此我们在阅读古代典籍时要把这个释义排除)。据笔者考证,“时气”与“时疫”就是古人说的“瘟疫”。例如,《汉书·鲍宣传》:“岁恶饥饿,六死也;时气疾疫,七死也。”宋·欧阳脩《与王发运书》:“寻而入夏,京师旱疫(干旱加瘟疫),家人类(家人大多都)染时气。” 宋·苏轼《圣散子叙》:“若时疫流行,平旦于大釜中煮之,不问老少良贱,各服一大盏,即时气不入其门。”不知为什么《汉语词典》不直接注明。

笔者还注意到中国古代的大医学家对“时气(瘟疫)”有独特的见解,例如,唐代的大医学家孙思邈《千金方》记载:“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孙思邈认为,冬天发热,夏天着凉,刚好遇到瘟疫流行,就容易被传染。

在古代的医书上经常看到“天行时气”这个词,它的意思是“天降瘟疫”,换一句话说,古代的医学家认为,瘟疫是上天安排的。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降真香》还记载一种避开瘟疫的熏香材料:“(降真香)烧之,辟天行时气,客舍怪异。小儿带之,辟邪恶气。”李时珍认为烧降真香[1]可以避开瘟疫;而上述苏轼所描述的“圣散子”药方也是说“即时气不入其门(让瘟疫不入自己的家门)”,这说明“天降瘟疫(天行时气)”,古人没有想要去消灭它或战胜它,只是提供了避开它的方法;历史上出现的瘟疫从来没有被人类战胜过。

结语:通过我们对“举措”及“时气”的词义分析,笔者认为,在阅读古诗文遇到不认识的单字或词组时,字典里的释义只能当参考,实际领会词组的意思还是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并且兼顾单字的读音,注意是否有读音相同的通假字,以免出现理解错误。如本文所举的例子“措”、“厝”都可以当“错”的通假字。

附注:

[1]降真香是唐代文人及道家的真人很喜欢的一种香料,唐.·白居易《赠朱道士》:“醮坛北向宵占斗,寝室东开早纳阳。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其中“醮坛”即道家的祭坛。唐·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之六:“案头行气诀,炉里降真香。”宋朝时期著名的道士、金丹派创始人、诗人白玉蟾甚至将他的丹房命名为“降真室”,有同名诗传世。

笔者认为,现在整个世界的大环境正处于阴阳反背、阴盛阳衰的天象之下;植物也不例外,即使是山南边日照很充足的阳木,其中的阴气也很重;不管是降真香还是其它香料,如果不严格地进行去阴气处理,都达不到“辟天行时气”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会起反作用。@*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看《热点互动》节目,我是主持人林晓旭。在汉语热在全球发烧的过程中,也引发了应该是学“正体字”还是学“简体字”的这样一个争论。同时对于学习方法也有争论,因为有的人主张要学习汉语拼音;有的人主张学习注音符号,对于很多大陆人来说注音符号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
  • (大纪元记者童昕综合报导)近来陆续出现一些研究结果,认为中国人的大脑结构比西方人更发达与汉语有关。拼音文字只使用左脑,而汉语则左右脑同时使用,实验证明有汉语文化背景的国家普遍智商高于周边地区。而且右脑发达还能使人达到性格开朗,心胸宽广,心平气和,更能宽容别人。
  • 编者按语﹕国内学者岳建一先生的“愧痛汉语危机”一文,虽然说的是汉语的危机,和我们这几代中华儿女对我们自己民族语言现状所应该抱有的惭愧和痛惜,但是,编者认为﹕当代海内外华人,凡自称文人、作家者不可不读。凡御封的精英、大师者不可不读。凡自号改良家、革命家者不可不读。凡要做文坛领袖、神鬼教主、政治豪强和怀有各式各样“伟人梦”者不可不读。眼下,凡高唱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却又民族风骨丧尽者,尤其不可不读……。当然,要读懂它,读通它,也颇不容易。因为,多少年来,早已在灵魂和人格上折腰于“红色匈奴”,在思想和文化上背离了的民族传统,近年来在学识和风采上又“但知有欧美、不知有秦汉”, 特别是在精神上实已成为“孤魂野鬼”的形形色色中国人,还有那些满嘴“爱国爱族”、却一心“风流两岸”的海外所谓华人学者,今天,当真要想读懂、读通这样一篇真实,真诚,在语言上、文思上和心灵上都含蓄着卓荦不群之做人风骨、政治胆量和民族豪气的文章,确实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把阅读该文当作一个开始,一种沉重的开始,并让我们在这样一个沉重的开始中,将我们的心紧紧地贴着我们民族的命运,然后再在蓦然回首之间,感受一次中国人的灵魂震颤吧……。
  • 汉语热正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逐步升温。西方人以及不懂汉语的华人如何能较容易地学好汉语,以及汉语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好汉语,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 “汉语中从来不用像其他自然语言那样寻找令人厌烦的词根或者派生词。她的词根就是单词,单词也就是词根--他们也从来不用考虑人称的变格、动词变化、数、性、语气、时态以及其他语法上的细节。除了大自然带给她的光线以外,她没有任何规则,也完全不需要担心会发生任何混淆和困惑。因此,他们的语言朴实、简单和容易,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时应该的那样。”--李约瑟《中国的科技与文明》(卷七,P13)
  •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多音节语言最基础构成单元是Word(词)。“Word”的表意思路是一一为每一具体事物单独赋音;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是无限的,所以Word的数量也是无限的。
  • 三)语法与表现力--无招胜有招
  • 古汉语的发音四声为平、上、去、入。它是齐梁时期由陆厥、沈约、谢朓等文人创立的;“平”即平声,“上、去、入”为仄声。从那之后特别是唐代开始,文人写诗都是依四声的发音来创作。
  • “前音后定”是现代汉语中个别词组的读法,也就是说一个词组中前面字的读音,是由后面的字决定的。
  • 唐诗中格律诗的对仗句子,巧妙地运用了古汉语词组的构词法和平仄读音,自格律诗在唐代出现后,古人创作了大量的名篇及对句,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及诵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