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冬至一阳生 吃什么食物特别迎好运?

作者:容乃加
冬至,天地一阳生。吃什么食物配合此时天地节气特别迎好运?(大纪元后制/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64692
【字号】    
   标签: tags: , ,

在一年之中,“冬至”是一个让人印象鲜明的节气标志,因为天地间阴阳交替的转机——“一元复始”就在冬至。同时在冬至,也是祭祀天地、祭拜祖先、家人团聚储备能量的重要日子。古来在冬至这天留下一些饮食传说、节俗,展现了在冬至迎福增强正能量的作法。

冬至一元复始迎阳气

许多古书,包括启蒙教材《幼学琼林》都记载了“冬至一阳生”。就在冬至这一天,阴气开始渐渐消弱,阳气复返,《汉书‧五行志》说“冬至阳爻起初”,即“一元复始”的表征,这是中华《易经》阴阳学说的古老智慧。在冬至的卦象上,初爻从阴复阳,标志阳气循环返回起点,寓意天地间又回到万象更新的起点。

冬至红白汤圆反映“阴阳交泰开新运”的含意。(龚安妮/大纪元)

在这个时机吃红白冬至圆开年运,特别能反映“冬至一阳生”的意义。冬至圆的“圆”是“元”的谐音,圆形的冬至圆是岁月循环往复、一元复始的形象表征,红白冬至圆则蕴含着阴阳交泰开新运的意义。冬至一早,民间百姓先在大厅敬神明、拜祖先。祭拜的菜肴一定有冬至甜汤圆,并配上其它丰盛的菜肴。就在冬至日,来碗红白冬至圆,祈祝新年“阴阳交泰开新运”!

吃赤豆粥去疫病秽气

冬至吃赤豆粥去疫病秽气!南北朝时代的民俗志《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冬至日吃赤小豆做的红豆粥,以攘除疫病秽气。传说古代共工氏有个不才的儿子在冬至日死了,成了疫鬼,为患人间。但是它畏惧赤豆,所以人们都在一元复始的冬至日这一天煮赤豆粥来吃,用来禳除疫疾。

韩国的冬至节到如今还保留冬至吃红豆粥这种习俗;日本人在新年第一天早晨吃红豆加上香烤麻糬饼,这都是东亚文化圈的古中国风表现。赤豆是一种很营养的食品,也有除体内湿气的效用。冬至圆加上红豆粥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禳除疫病秽气,否极泰来!

吃馄饨长智慧

盘古开天于混沌中,带来宇宙的诞生,因而谐音词“馄饨”就成了祝贺新年新生、开展智慧、开创未来的象征。

冬至吃馄饨,祝贺新年,开智慧,展未来。(Fotolia)

清朝人普遍有冬至吃馄饨的民俗,《燕京岁时记》记载“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上溯宋朝就可见这种民俗,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记载:“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还提到以馄饨祭祀祖先。冬至吃馄饨庆贺一元复始,感谢先祖的庇荫,庆贺新岁,开展智慧,开创未来!

吃水饺保健康

冬至还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俗称“安耳朵”,是从东汉传下来的。俗谚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不吃饺,冻坏脚骨爪”、“吃饺子安耳朵”等等都和这个缘由有关系。

东汉末年非常动乱,瘟疫大流行。那时告老还乡的“医圣”张仲景在河南施药救人。他在白河边上看到一些在寒风中打颤、两只耳朵都冻烂了的贫穷乡人,很想帮助他们。就在一个冬至日,张仲景的徒弟们在南阳东关某地搭了个棚子,架上大锅煮沸了水,为穷人济食暖身、舍药治病,这食疗药膳就是张仲景研制的可以御寒的方子“祛寒娇耳汤”。大锅中煮的大水饺包着袪寒药材和羊肉,可以暖身,防止耳朵冻烂,张仲景给取名叫“娇耳”。从冬至日一直到过年,来到的穷人都得到赈济,吃一碗热呼呼的娇耳汤,吃过后的人浑身发暖,两耳生热,耳朵也不再受冻烂之苦了。

在中国北方,冬至和过年吃水饺已经是长年成俗了。今人在冬至这一天,也来吃一碗热呼呼的娇耳汤,为健康加分。

冬至补冬养精蓄锐

鸡汤
冬至进补最常见的药膳鸡汤。(shutterstock)

顺应阴阳过生活是《黄帝内经》提醒人的根本的养生之道。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养精蓄锐,是延年益寿的重点。冬天养“藏”,是进补增强元气,养精蓄锐的好时机。

补冬是让食物配合天地之气的收藏,可以得到相加相乘的补益效果,尤其在一年中最长的冬至夜进补,成了“补冬”的代表作。常见冬至夜用鸡和汉方炖补,有的用桂圆(龙眼干)和糯米,煮成甜的米糕养心神。还有其它的冬季进补方,五花八门,可以根据各个的身体状况、虚实冷热作选择。 在冬至之夜补冬,一锅美食,浓浓的氤氲热气,幸福感不也特别浓厚?!过了这一夜,迎来阳气上升的运势!

履长节除邪气 吃猪脚面线延寿

冬至还有一个名称叫“履长节”,因为从冬至之后,白日渐长,阳气渐升,人们踏日影沐浴阳光,可以吸收阳气驱除体内的邪气。因此,古人发展出媳妇在冬至向家中、家族长辈献鞋袜的贴心礼俗,也称为“献袜履”,祈祝长辈“履长”——晒晒太阳吸收阳气,驱除邪气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三国时代的第一才子曹植作了《冬至献袜履颂表》,表述献鞋袜意在“亚岁(冬至)迎祥,履长纳庆”,祝颂冬至迎祥纳庆。

冬至吃猪脚面线祝贺延年益寿。(林仕杰/大纪元)

从冬至献鞋袜祝福祝寿,转为献猪脚面线,可作为配合节俗的食俗作法。在民间,逢到长辈生日,请吃猪脚面线,是祝贺延年益寿的民俗。面线绵长不绝表示长寿无疆,猪脚则表示健步康泰。

当年应考的学子吃猪蹄,含有预祝考生们“金榜题名”的含意在里面。因为猪蹄炖得熟透软嫩,就是“熟蹄”,即是“熟题”的象征,考生吃了“熟蹄”,金榜题名在望。

在冬至这一天为家中长辈准备香炖猪脚面线,晚辈同时也可吃上一碗,同除邪气,齐颂一家延年益寿!又前途在望!

这些冬至的迎福食物,起作用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且都带有冬至时节的天地能量和善能量的加持作用。若再加上自己“应天而行”的德行开新运,得到上天的加持,就更无往不利了。古籍《尚书》说:“天祐于一德”,《易经‧大有》告诉人,刚健之德“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就是这个道理!@*#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章前句是评一不当做而做的事,后句是评一当做而不做的事。有人认为,从意义上讲,应当各自为一章。但既然作为一章,编者应有苦心。就“为政”而言,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无论“不为”还是“必为”,都上循天理,内怀仁心,而勇于担当。
  • 中华传统文化讲天人感应,佛家讲万物有灵,无神论者不相信,不过上天偶尔露一手,让人看到奇迹。
  • 孔子百世可知,其依据就在于中华文化,在于道统。汉代董仲舒说了个非常著名的话“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注意,孔子这里说的“继周”,有特定的含义,是指继承周礼、周的文化。只要行在中华文化的轨道上,有“因”有“损益”,“虽百世可知也”。
  • “现在传统凉茶铺好像越来越少了,凉茶会式微吗?”笔者带着疑问请教香港史学会总监邓家宙博士,他没有急于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举了几个趣味的例子,从凉茶品牌的兴衰史到当下的快餐文化,原来凉茶百年来都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饮品,在不同的时代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期“凉茶趣谈”,就与大家分享凉茶的转型历程。
  • 拉菲尔《雅典学院》。(公有领域)
    100这个数字到底有什么秘密能引起多数人的共鸣呢?爱因斯坦是位伟大的科学家,不是随便就能说他是迷信或思考不严谨的人。然而,他选择了100。为什么不是98或47?而且,不是只有科学家喜欢100。
  • 钱穆对本章的解说,则非常高妙。他说:人类社会,有法律契约,有道德礼俗,所以为指导与约束者纵甚备,然使相互间无信心,一切人事仍将无法推进。信者,贯通于心与心之间,既将双方之心紧密联系,而又使有活动之余地,正如车之有𫐐𫐄。
  • 今年适逢香港电车120周年纪念,本栏目“纪载香港”制作特辑,在上两期介绍了电车百年间香港的城市变迁以及电车的特别型号,今期将走入张顺光的收藏世界和柴宇瀚的历史天地,分享他们与电车的不解之缘。(大纪元制图)
    “为什么取名《叮叮与我》呢?就是讲我自己最喜欢、和我有切身关系的藏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收藏家张顺光从八十年代起开始收集与电车相关的纸品和物件,转眼已经过去30多年了。今次合作写书的历史学者柴宇瀚博士补充道:“取这个名字还有另一层意思,电车作为一种日常的交通工具,就是我们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电车相关的故事,可以是700万的香港人中的你和我,也可能是外国人来到香港,认为这就是香港的特色!”
  • 儒家对孝的重视,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历朝历代都说“本朝以孝治天下”。甚至西汉皇帝的谥号里都有个“孝”字,其它王朝皇帝的谥号也多有“孝”字。所以,中国正统之政,重点是讲“教化”、“王化”,而非暴力统治,皇帝是“作之君、作之师”,官员是“父母官”,家国同构。从家庭到朝廷,孝是主导性的伦理。
  • 黄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无独有偶,佛教和道教都有盛大的祭典仪式。佛教中有盂兰盆会;道教也有中元普渡;这些祭典仪式都是对冥间鬼魂的盛大祭祀普渡。那么,生灵在另外时空中是否也会轮回转生呢?
  • 今期继续讲述百年电车发展历程,尤其是当下仍然活跃在电车轨道上的古董派对电车以及仍载客中的古董120号电车,有幸搭乘,宛如穿越时空,回到旧时光。(大纪元制图)
    “叮叮——叮叮——”香港电车以特有响铃声得名“叮叮车”。自1904年来,在港岛区特定的电车轨道行驶至今,见证着香港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今年适逢香港电车120年,“纪载香港”栏目专访香港电车历史专家暨收藏家张顺光先生联同历史学者柴宇瀚博士,分享新作《叮叮与我——香港电车120周年图片集》背后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