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冬至一阳生 吃什么食物特别迎好运?

作者:容乃加
冬至,天地一阳生。吃什么食物配合此时天地节气特别迎好运?(大纪元后制/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64711
【字号】    
   标签: tags: , ,

在一年之中,“冬至”是一个让人印象鲜明的节气标志,因为天地间阴阳交替的转机——“一元复始”就在冬至。同时在冬至,也是祭祀天地、祭拜祖先、家人团聚储备能量的重要日子。古来在冬至这天留下一些饮食传说、节俗,展现了在冬至迎福增强正能量的作法。

冬至一元复始迎阳气

许多古书,包括启蒙教材《幼学琼林》都记载了“冬至一阳生”。就在冬至这一天,阴气开始渐渐消弱,阳气复返,《汉书‧五行志》说“冬至阳爻起初”,即“一元复始”的表征,这是中华《易经》阴阳学说的古老智慧。在冬至的卦象上,初爻从阴复阳,标志阳气循环返回起点,寓意天地间又回到万象更新的起点。

冬至红白汤圆反映“阴阳交泰开新运”的含意。(龚安妮/大纪元)

在这个时机吃红白冬至圆开年运,特别能反映“冬至一阳生”的意义。冬至圆的“圆”是“元”的谐音,圆形的冬至圆是岁月循环往复、一元复始的形象表征,红白冬至圆则蕴含着阴阳交泰开新运的意义。冬至一早,民间百姓先在大厅敬神明、拜祖先。祭拜的菜肴一定有冬至甜汤圆,并配上其它丰盛的菜肴。就在冬至日,来碗红白冬至圆,祈祝新年“阴阳交泰开新运”!

吃赤豆粥去疫病秽气

冬至吃赤豆粥去疫病秽气!南北朝时代的民俗志《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冬至日吃赤小豆做的红豆粥,以攘除疫病秽气。传说古代共工氏有个不才的儿子在冬至日死了,成了疫鬼,为患人间。但是它畏惧赤豆,所以人们都在一元复始的冬至日这一天煮赤豆粥来吃,用来禳除疫疾。

韩国的冬至节到如今还保留冬至吃红豆粥这种习俗;日本人在新年第一天早晨吃红豆加上香烤麻糬饼,这都是东亚文化圈的古中国风表现。赤豆是一种很营养的食品,也有除体内湿气的效用。冬至圆加上红豆粥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禳除疫病秽气,否极泰来!

吃馄饨长智慧

盘古开天于混沌中,带来宇宙的诞生,因而谐音词“馄饨”就成了祝贺新年新生、开展智慧、开创未来的象征。

冬至吃馄饨,祝贺新年,开智慧,展未来。(Fotolia)

清朝人普遍有冬至吃馄饨的民俗,《燕京岁时记》记载“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上溯宋朝就可见这种民俗,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记载:“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还提到以馄饨祭祀祖先。冬至吃馄饨庆贺一元复始,感谢先祖的庇荫,庆贺新岁,开展智慧,开创未来!

吃水饺保健康

冬至还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俗称“安耳朵”,是从东汉传下来的。俗谚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不吃饺,冻坏脚骨爪”、“吃饺子安耳朵”等等都和这个缘由有关系。

东汉末年非常动乱,瘟疫大流行。那时告老还乡的“医圣”张仲景在河南施药救人。他在白河边上看到一些在寒风中打颤、两只耳朵都冻烂了的贫穷乡人,很想帮助他们。就在一个冬至日,张仲景的徒弟们在南阳东关某地搭了个棚子,架上大锅煮沸了水,为穷人济食暖身、舍药治病,这食疗药膳就是张仲景研制的可以御寒的方子“祛寒娇耳汤”。大锅中煮的大水饺包着袪寒药材和羊肉,可以暖身,防止耳朵冻烂,张仲景给取名叫“娇耳”。从冬至日一直到过年,来到的穷人都得到赈济,吃一碗热呼呼的娇耳汤,吃过后的人浑身发暖,两耳生热,耳朵也不再受冻烂之苦了。

在中国北方,冬至和过年吃水饺已经是长年成俗了。今人在冬至这一天,也来吃一碗热呼呼的娇耳汤,为健康加分。

冬至补冬养精蓄锐

鸡汤
冬至进补最常见的药膳鸡汤。(shutterstock)

顺应阴阳过生活是《黄帝内经》提醒人的根本的养生之道。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养精蓄锐,是延年益寿的重点。冬天养“藏”,是进补增强元气,养精蓄锐的好时机。

补冬是让食物配合天地之气的收藏,可以得到相加相乘的补益效果,尤其在一年中最长的冬至夜进补,成了“补冬”的代表作。常见冬至夜用鸡和汉方炖补,有的用桂圆(龙眼干)和糯米,煮成甜的米糕养心神。还有其它的冬季进补方,五花八门,可以根据各个的身体状况、虚实冷热作选择。 在冬至之夜补冬,一锅美食,浓浓的氤氲热气,幸福感不也特别浓厚?!过了这一夜,迎来阳气上升的运势!

履长节除邪气 吃猪脚面线延寿

冬至还有一个名称叫“履长节”,因为从冬至之后,白日渐长,阳气渐升,人们踏日影沐浴阳光,可以吸收阳气驱除体内的邪气。因此,古人发展出媳妇在冬至向家中、家族长辈献鞋袜的贴心礼俗,也称为“献袜履”,祈祝长辈“履长”——晒晒太阳吸收阳气,驱除邪气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三国时代的第一才子曹植作了《冬至献袜履颂表》,表述献鞋袜意在“亚岁(冬至)迎祥,履长纳庆”,祝颂冬至迎祥纳庆。

冬至吃猪脚面线祝贺延年益寿。(林仕杰/大纪元)

从冬至献鞋袜祝福祝寿,转为献猪脚面线,可作为配合节俗的食俗作法。在民间,逢到长辈生日,请吃猪脚面线,是祝贺延年益寿的民俗。面线绵长不绝表示长寿无疆,猪脚则表示健步康泰。

当年应考的学子吃猪蹄,含有预祝考生们“金榜题名”的含意在里面。因为猪蹄炖得熟透软嫩,就是“熟蹄”,即是“熟题”的象征,考生吃了“熟蹄”,金榜题名在望。

在冬至这一天为家中长辈准备香炖猪脚面线,晚辈同时也可吃上一碗,同除邪气,齐颂一家延年益寿!又前途在望!

这些冬至的迎福食物,起作用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且都带有冬至时节的天地能量和善能量的加持作用。若再加上自己“应天而行”的德行开新运,得到上天的加持,就更无往不利了。古籍《尚书》说:“天祐于一德”,《易经‧大有》告诉人,刚健之德“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就是这个道理!@*#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