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纪念张琼月老师 府城杏坛永远的芬芳

民国64年张琼月老师(前左)与丈夫王延寿(前右)、长子王启光(后右)、次女王熙媛(后左)摄于家中。(王启光提供)
人气: 286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1年05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孙帼英台南报导)

纪念张琼月老师

张琼月老师。
张琼月老师。(王启光提供)

府城杏坛永远的芬芳

一个私人创置的“张琼月老师纪念奖学金”传承了两代共44年,这不仅表示张老师的爱心与志愿绵延不断,更是奖学金创置者为人子女思亲报恩的具体体现,堪称现代社会的楷模!

民国6年(1917),张琼月生于台南,世居民权路二段,毕业于台南州立台南第二高等女学校(台南女中前身),26岁嫁给王厝王延寿为妻,膝下育有一男二女。

张琼月身材纤细,脸上经常挂着微笑,在学时品学兼优,文学、艺术、舞蹈均有造诣,尤其日语典雅、风度优美,有少女诗人之美誉。自小,张琼月就立志从事教育工作,毕业后到教师研习科进修,取得教师资格后,回母校明治公学校任教,适值台湾光复,学校改名成功国民学校。

张琼月待人诚恳,教学认真,很受全校师生推崇爱戴。她平素重视道德修养,常以“仁心”、“恕道”、“尽忠职守”、“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要求自己,教化学生、子女。民国66年(1977)张琼月因病去世,作育英才近四十年,一生都奉献给成功国民小学。

在告别仪式上,张琼月的独子28岁的王启光,当众宣布成立“张琼月老师纪念奖学金”,年年奖助成功国小的学生,让母亲对教育的热爱绵延不止。

民国64年张琼月老师与丈夫王延寿摄于家中。
民国64年张琼月老师与丈夫王延寿摄于家中。(王启光提供)

存仁心行恕道 恪尽职守

张琼月认为,做人要有仁爱之心,尤其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具备爱心来灌溉幼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她的座右铭,凡事都为人着想,与人无争无尤。她常训斥子女要心存感恩,分享成果,不要树立敌人,这样才能建立融洽和乐的社会。

王启光回忆小学时期,母亲曾受家长之托照顾班上一位男学生,整个暑假不但让他在家食宿,帮他补习课业,还为他添购衣物,视为己出。开学后,仍不见家长来接回去,母亲毫无怨尤,每天更以脚踏车接送学生上下学,让自己的独子背着书包在后面追随。

王启光说:“母亲这种自我牺牲的情操,不只表现她的大爱,更训练自己的孩子学会自立自强,以及体会施比受更有福。”这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

四十年如一日恪尽教职、诲人不倦是张琼月“尽忠职守”的最佳写照。王启光说:“她经常勉励学生,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有敬业精神。”

有骨气有义气 关爱他人

“做一个有骨气的人!”王启光说:“母亲平素教导学生、晚辈,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正人君子。”临终前叮嘱他:“把掌心向下,关爱他人,千万不要掌心向上,向人乞讨。”

在白色恐怖时期,很多遭受政治迫害的家属生活在莫名的恐惧中,孩子到了就学年龄也不敢报地址申请入学。张琼月知道了同学康家的处境,多次主动去替康家的孩子们申请入学,并安置在她的班级上课。

后来,康家的孩子们在社会上都很有成就,排行老四的康信隆说:“因为有张琼月老师我们才能进学校就学,张老师是我们家兄弟姐妹们的启蒙恩师,恩同再造。我们虽然长得不高,但尊敬老师的心是很高的。”

善行代代相传 福荫子孙

张琼月老师纪念奖学金成立以来,匆匆届满44年,自2014年起转由孙女王歆沂捐献,传承两代从无间断,除了让后人缅怀张琼月的师表风范,更彰显她在教育上的成就。

张琼月献身教育余荫福报子孙,家中三代共有八位教育菁英;孙辈多人及其伴侣都出于美国各大名校名医,各个努力上进是国家社会的栋梁。◇

责任编辑:唐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