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2年06月18日讯】“清零”防疫导致中国经济停摆后,李克强频频露面试图挽救经济,似乎风头一度超过了习近平。随后,中共党媒负责人被密集更换,宣传风向赶紧又回到全面力捧习近平的态势。6月17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同时刊登文章,《勇毅笃行 长风万里——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述评》,急迫地要为习近平拿回经济主导权,却泄露了不少实情。
对“清零”防疫的苍白辩护
党媒的长篇经济述评文章超过6800字,本该集中讨论经济问题,但开头却用了1500字为“清零”防疫辩护。“清零”防疫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有目共睹,党媒也知道没法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即便找不到相关逻辑,也要硬着头皮唱赞歌。
文章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大局大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引领中国经济这艘大船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向前、行稳致远”。
党媒拒不承认错误的“清零”防疫政策,仅称“进入6月,大江南北,一度遭受疫情冲击的国内多地经济正迅速‘回归’—— ”;“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园区车间一派繁忙景象;6月6日起,北京大部分地区恢复餐饮堂食,大街小巷重现‘烟火气’;吉林、浙江、福建、湖南等一些省份陆续恢复跨省游”。
文章不小心泄露了中国各地执行“清零”防疫带来的窘境,连正常的“烟火气”都曾被消失了。此类人为的决策失误本该避免、检讨,但在党媒的宣传中却成了功绩。
文章回顾,3月17日,习近平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强调坚持“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强调“坚持就是胜利”,“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4月29日,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坚持动态清零”。
一段时间以来,党媒已经尽量回避宣传“清零”防疫,也尽量回避报导各地疫情;此次发表经济述评文章,却直言是习近平亲自下令,并谎称“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这样的辩护毫无逻辑,但就是不能承认错误,也不允许任何人质疑。文章还总结称,“目前,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这样的说法,“清零”防疫不但无过,还大大地有功了;不知党内官员和普通老百姓有多少人会认同。
谁在主导“稳经济”
党媒的述评文章称,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七大政策加快落地”,“六方面33项政策聚焦扎实稳住经济持续加力……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党媒一句话,就把李克强连续开会部署的工作,安到了习近平身上。文章还称,习近平“高度关注市场主体发展”,指出“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这话更像是李克强经常说的,也变成了习近平的要求。文章还称,在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党媒4月29日报导政治局会议时,没有提到一句“习近平强调”,而仅称“会议强调”。不到两个月后,党媒又候补报导了习近平的话,此外还包括:习近平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和扩大就业,组织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
上述问题应该是李克强最先捅破的。当时,新华社的报导还试图向地方推责,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
尽管文章拼凑了不少习近平过去的讲话和一些经济数字,但除了口号,并未展现具体的经济政策。党媒恨不得把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日常工作都挪到习近平身上,试图证明习近平一直在主导“稳经济”,但显得过于牵强,难以贴地气。
新华社的其它报导不同调
6月16日,新华社还报导,《经济形势怎么看?稳物价、助企纾困如何发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经济运行热点》。
文章继续试图报导经济恢复的好消息,但也称,“尽管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供需两侧稳定恢复仍面临不少挑战”;将“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
党媒不同调的报导表明,现在就急于唱赞歌还为时过早,但随着北戴河会议的临近,习阵营应该在努力掌控舆论,为习近平巩固权威。
报导称,“国务院日前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涉及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等6方面33项措施”;将“全力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努力为下半年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这篇报导表明,李克强主管的中共国务院仍然在主抓“稳经济”,党媒却宣传习近平主导了“稳经济”。
无独有偶,6月17日,新华社转载《经济日报》的文章,《金融助力稳住外贸基本盘》。文中也提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表明还是中共国务院在主导“稳经济”。
同日,新华社还转载《北京日报》的文章,《市场回暖,机票告别“白菜价”》。文章称,“两折三折的‘白菜价’机票已经基本搜寻不到……机票价格正逐渐回归正常曲线”。文章还举例称,从杭州飞北京的航班,4月初的价格还是含税380元,现在除了1000元整的机票价格,再加上140元燃油附加费和50元机场建设费,总共1190元,是4月初时的3倍。
文章引用民航局相关负责人的话表示,“此前由于航空运输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供需关系严重扭曲,国内航线平均票价远低于正常价格水平”;“‘白菜价’的机票价格对于整个行业发展其实是不利且不可持续的”。
党媒的文章再次透露,“清零”防疫对经济的伤害有多大。
中共政治局会议又不谈经济?
6月17日,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党媒仅报导审议了《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金融单位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
报导称巡视“聚焦职能责任强化政治监督,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发挥了反腐利剑作用”;还称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化对金融工作政治性的认识”,“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金融和经济恢复密切相关,政治局会议却更强调政治,似乎中共高层并不真正关心经济。一个月一次的政治局会议竟然不谈经济,党媒却试图证明习近平在主导“稳经济”,实在难有说服力。
6月17日,习近平视频参加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致辞更多还是口号式的,并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已经建立,目前准备与欧洲国家商讨类似的合作,中国的外部经济空间势必再次被压缩,中共至今束手无策,中共高层的口号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党媒还宣传2022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这样的论坛无法与印太经济框架抗衡,参与的国家主要期待中共的投资,但显然会落空。
中共高层对经济并无良策,但在舆论上却要争夺经济的主导权,党媒空喊口号之余,却不断泄露了实情。二十大之前,此类的斗争还会继续,可以想见,真正的经济问题会被继续高悬。
大纪元首发
责任编辑: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