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大智慧——中国诗歌源头《诗经》序言

文/高天韵
《御笔诗经图》 - 乾隆帝御笔写本(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16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神州是诗的国度,三千多年的诗歌长河引人惊叹。《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一直是后人研究的经典,其中许多名句沿用至今。

《诗经》也叫“诗三百”,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在汉代以前,这部诗集至少有四个不同的版本,我们今天所见的是由西汉时鲁国的毛亨和赵国的毛苌采集注释的版本,所以称为《毛诗》。其中每一篇诗作下面都有小序,介绍诗的内容、意旨等。而在第一篇《关雎》下面,除了小序外还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或《毛诗序》,但作者不详。

此序仅六百余字,乃是一篇古代诗歌理论专文,阐明了诗歌的性质、分类和社会作用,涵盖人伦、治国、文学艺术、道德等多个层面,对今日中国社会仍有启示意义。本文节选其部分内容以做介绍。

从《关雎》说起——风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关雎》被列为《诗经》之首,它究竟有何深意?

《毛诗序》开篇写道:“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此段大意为:《关雎》是关于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首篇,用它来教化天下、归正夫妇之道。因此,可以用它教化乡村百姓,教化诸侯邦国。风,即讽喻,教化。用讽喻来感动人们,教育、感化人们。

寥寥数语,阐明了《关雎》的重要性。正如孔子所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诗刻画了发乎情、止于礼的美好爱情,也点出了传统的婚姻观:君子配淑女,夫妇双方德才并重、琴瑟和鸣。这种境界因此被视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

彼时中原大地,传统道德规范着人的言行,男女之情以婚姻为目标,以恩义相守,并非受欲望驱使的游戏。反观今日中国,纯情、忠诚、仁义等美好品质飞速地流逝,婚外情、乱性等败象泛滥,一发而不可收。今人读《关雎》,有几人会关注诗作的风教之义呢?

日本江户时代 细井徇 《诗经名物图解.桃夭》(公有领域)

诗言志 正得失 美教化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一段对诗的本质下了定义,并且诠释了诗、歌、舞的层进关系——“诗”是人心志的传递。存在心里的叫作“志”,用言语表述称为“诗”。人的情感涌动,就会通过言语流露,当言语不足以表达时,就会嗟叹;当嗟叹也不足时,人就会歌唱,进而手舞足蹈(以充分地表达情感)。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阐述诗在古代礼乐教化中的功用:“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段大意是: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配上调子就成了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是安和而欢乐的,因为当时的政治平和;动乱之世的音乐是怨恨而愤怒的,因为政治暴戾;亡国之音则悲哀、引人愁思,民众困顿。所以说,要想摆正得失的关系,感动天地和鬼神,没有比诗更合适的了。先王就是利用它来理顺夫妻之道,培养孝顺的行为,使人伦敦厚,使教化更加完善,改变(不良的)风俗。

南宋 马和之《诗经豳风图卷》(局部)。(公有领域)

诗有六义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以上大意为:所以诗有六义:“风”,“赋”,“比”,“兴”,“雅”,“颂”。统治者用“风”来教化百姓,百姓用“风”讽喻统治者,通过配乐诗歌的方式进行委婉的劝谏,(这样)吟唱诗的人不会获罪,听到的人足以警戒,这就叫“风”。到了王道衰微,礼义颓废,政教败坏,诸侯国各行其政,老百姓各家的风俗不同的时候,“变风”、“变雅”的诗作就涌现出来了。国家的史官看到政教衰亡的情况,为人伦的败坏而感到忧伤,哀叹刑法政令的苛刻,于是吟咏诗歌以抒发情感,用来讽喻君主,这是通达世间变化,而又怀念旧时风俗的作法。所以“变风”是发自于内心情感,但并不超越礼义。发于内心的情感是人的本性;合乎礼义规范体现了先王教化的恩泽犹存。

何为“风”、“雅”、“颂”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这是在说:如果诗只是讲述一个国家的事,只是表现作者一人的情感,就叫作“风”;如果诗述说的是天下事,表现了四方风俗,就叫“雅”。“雅”,是正的意思,即诉说王政兴衰的缘由。政事有小大之分,所以有“小雅”和“大雅”。“颂”,是指赞美君王崇高的品德,并将他的成功向祖宗神明禀告。“风”、“小雅”、“大雅”、“颂”)这就是“四始”,诗的义理尽在其中。

“告于神明”是一个重要论点,也是中国古代价值观的核心。敬天畏神的心态使得古代各阶层人士谦卑为怀、自省自律。反观现当代中国,中共以无神论愚民洗脑,系统性地摧毁和破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导致道德急剧下滑,许多人为了私利而无所顾忌地为所欲为,这便是大陆官场腐败、社会乱象丛生的根本症结。

《毛诗序》于今时的意义

诗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的心志、情感,也记载了国君施政的成败与时代的美丑。而这一切得失、变迁背后的关键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对个人而言,孝顺父母、夫妻相敬是起码的为人准则;对统治者来说,维护国家安定,保障百姓福益,维系传统规范乃是上天所赋予的责任。

古代典籍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与超然的智慧,不仅记载了千年前的社会生活,也为后世提供了国泰民安的精神宝典。这正是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林芳宇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3月31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三十一日电)“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国的诗经“关睢”篇启蒙了许多人对爱情美好的想像,据表示,关睢的故乡在中国陕西洽川,当地堪称中国情诗的发源地。
  • 关雎不乱偶而居且勤劳,用以教化人,要求倾慕中的男女和结婚后的夫妻必须感情专一、勤劳……
  • 这两句大意:在个人修养中要始终把自己当作荑稗那样,保持谦卑的品德。这样修炼出来的道德品质才会与众不同。
  • 翻开《诗经》,有一片美丽的星空。人们耳熟能详的北斗星、启明星、大火星、织女星、牵牛星等等,都能在《诗经》中找到踪影。
  • 儒家文化提倡的是入世的修行,传统的道德礼义都是须要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去遵守。《中庸.第十三章》有这样一段话——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 一个人在生死关头,平时的修养如何就展现无遗。前几天某地深夜发生地震,网上流传的视频中,一些男女赤身露体就往大街上跑。或许地震的时候,在建筑物有可能倒塌的生死关头,这就是人生百态…那么,古代的读书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周礼对他们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呢?
  • 春秋时鲁国的大臣叔孙豹在一次出使晋国时,与晋国大臣范宣子谈及何为“死而不朽”,他认为延续几代的功名利禄,算不上不朽,而真正获得永恒的是人在有生之年要“立德”、“立功”和“立言”。其中拥有让人敬仰的德行最为重要。无疑,西周至春秋初期卫国的国君卫武公就是这样一位让时人和后人敬仰的君子。
  • 古典汉文(Classical Chinese)简约、精炼,数不胜数的名家名篇散发着音韵之美,以及微言大义的感染力。当我们提倡恢复传统时,不应忽略文言文——汉语言文化的源头。在浮躁动荡的当下,古文佳作展示的恬淡心境与睿智哲思正是今人所需。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