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动物教会小孩人生大道理

用爱心照护动物 可从中领悟生与死的人生真谛
饲养动物能让孩子们学会纪律、责任,以及生命的自然规律。(Biba Kayewich)
font print 人气: 62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3年12月08日讯】(Walker Larson撰文/大纪元记者余欣然编译)以前,每当奶牛走近篱笆探过头来吃妻子手中的苹果时,女儿会吓得直哭。而现在,她只是安静地观察它们,看它们如何迈着缓慢而有力的步子,摇摇晃晃走下山坡,去寻觅可口的餐点。

女儿还不到一岁。我希望随着她慢慢长大,奶牛会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一群与她和爸爸妈妈都不一样的生命;不知怎地就能把外面的青草变成她早餐桌上香喷喷的牛奶;它们悠闲的身影沿着山坡蜿蜒而上,山坡尽头是一片松树林,风吹过林梢,松涛阵阵,天籁之音不绝于耳 ;真希望这安宁、祥和的画面能够定格,成为她人生画布的底色。

提起教育,我们往往会联想到书本、铅笔和黑板—没错,它们的确重要。但是,大自然这本书才是孩子们最重要的老师之一。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她却越来越被忽视。正如理查德·卢夫(Richard Louv)在《失去山林的孩子》(Last Child in the Woods)一书中写道:“就在年轻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纽带断裂之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却表明,人的心理、身体和精神健康与我们跟自然界之间的联系直接相关”。

在大自然这本书中,动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观察它们可以启发孩子许多智慧。通常来讲,动物对孩子们有着魔法般的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儿童服装、玩具和书籍上都画满了动物的形象,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应有尽有。但是,它们都无法替代现实世界里那些活生生的小动物。

饲养动物能让孩子们学会纪律、责任,以及生命的自然规律。(Biba Kayewich)

为什么养育孩子时要将动物列为生活的一部分?原因众多,有一点尤其重要。人与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人类的摇篮—伊甸园。我们和动物互相依附,谁也离不开谁。如果将人类历史比做一块精美的挂毯,那么动物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丝线,抽掉它,整个挂毯将被拆散。

在我们古老的故事、诗词和歌曲中,动物的身影交织其间。荷马史诗《伊里亚德》(The Iliad)描述过帕特洛克罗斯(Patroclus)高贵的战马。它们在特洛伊城下狂风呼啸的海滩上对着这位勇士的尸体哭泣。荷马当然知道马没有理性,它们不会哭泣。但透过刻画这匹哭泣的马,他表达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人与动物之间能够产生情感上的纽带。剥夺孩子建立这种亲密关系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他或她丰富阅历,体验人生的机会。最起码,不许孩子与动物接触,会导致他们无法了解自己的承传。

传统上来说,大部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曾与动物亲密接触,因为过去西方多属农业社会。有些常识性问题,过去的小孩比现在的同龄人懂得多。比如食物从哪里来,我们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环境,是怎样由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复杂网络构成。这是大自然的秩序,忘记它,我们就得后果自负。

这里点出了儿童与动物互动的两大益处:一是教会他们纪律和责任感,二是让他们了解生命的自然循环。

如果小孩子定期要做的家务涉及另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就会切身体会到自己的疏忽或做事不能始终如一的话,会带给对方怎样的痛苦。一头哞哞叫的奶牛、一只呜呜叫的狗或生病的兔子都能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反过来,孩子们也会看到,由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生命才得以茁壮成长。一只快乐的猫、狗或山羊能够长大去履行天职,皆因孩子们辛勤地喂食、喂水、清洁,和细心照料。

除此,还有更深刻的领悟。养动物能让孩子了解到生命一体两面的现实,例如快乐和悲伤,生的奇迹和死的神秘。我清楚地记得童年时的一个画面:自己怀里抱着一只黑色的母猫,它的身体毫无生气。那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只猫,她被车撞了,眼神变得呆滞,身体瘫软无力。我十分难过,但脑海中想的更多的却是,一个原本可以咕噜咕噜叫、会爬树、会躺在我腿上休息的小家伙,如何变成一动不动的一堆毛皮,体温也在迅速消失。那是我初次面对死亡,虽然懵懵懂懂,但这次经历为我日后应对人类的离世做好了心里准备。

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年秋天,父母开始在乡下的一小块地上养羊。来年春天,母羊怀孕了,我们第一次经历产羔。不幸的是,接生很不顺利。许多羊羔生下来便死亡。还有一些死在子宫内,我们不得不请兽医来把它们从母体中取出。

不过,仍然有些小羊存活下来。刚出生的羊宝宝在草丛中努力挣扎,母羊怜爱地嗅着、舔着它,用鼻子拱着帮它站起身来。春天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小羊羔刚剪断的脐带上浓烈的碘酒气味。任何见过动物分娩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时刻是多么神奇。当亲眼目睹繁殖的奥秘,看到生命力如何在动物身上生生不息地延续,像人类那样一代传给下一代,我们就能领悟生命的神圣和脆弱。

当然,动物并非人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尊严远远低于人。即便比人类的小孩卑微,它们对孩子心智的发展和形成却助益良多,而孩子们也能从它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动物本身就奇妙无穷,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为孩子日后与他人相处,以及面对更深刻的人生现实打好基础。教育家约翰·西尼尔(John Senior)认为,不同种类的爱可互相叠加。他从爱的发展角度,描述了一个男子由童年到成熟的健康成长过程。西尼尔写道:“爱的成长分为五个可累积叠加(而非断裂)的阶段。每个阶段由其所爱的对象来定义:即父母、动物、男孩、女孩和上帝”。

原文:How Raising Animal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Child’s Education刊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责任编辑:韩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儿童节到了,台中市各小学以系列欢庆活动,取代往年的“小礼物”,而过往所谓“三不一没有”的节日“小特权”,不穿制服、不带书包、不打上下课钟,市长林佳龙表示,就让学校决定自己的特色,更鼓励校园以认养流浪猫狗,宣导“爱护动物”、“生命教育”当作儿童节礼物。
  • 刚刚出版新书《遇见你,陪伴你》的大陆女星孙俪,近期在上海、广州等地举行签售会。在现场,她大方分享自家领养小动物的种种趣事,以及她介绍的为读者着想的新书装订方式,都感动网友。
  • 大自然并不缺乏各色各样的美丽图案,比如豹子的斑点,斑马的条纹,箱鲀鱼(Boxfish)的六边形图案,不一而足。但针对这些图案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仍缺少一个完整的解释。一项新研究发现,被称为扩散电泳的物理过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十年前,一位有远见的母亲带着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由衷钦佩、对学习永无止境的热爱以及传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儿了?如今,走进百货商店的玩具通道会让你吓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灯光向你闪烁着,预先录制的声效在空气中噼啪作响。一切都过于张扬和夸张,到处都是醒目的商标。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儿了?孩子们对世界最初体验的那些健康又美丽的玩具在哪里?好在它们仍然存在,只不过比以往更少见到。这里列出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玩具清单,这些玩具可以培养孩子的运动技能、想像力、乐趣、创造力以及与美好现实联系的体验。
  • “为什么要生孩子?”,让我们来看看孩子给我们的人生与家庭带来哪些快乐与好处,这些也许更真实一些。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