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扶摇,欢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谜。
有一种绿色的小果,咬下它的一瞬间,感觉天旋地转,你的喉咙像被皮带勒紧一般,无法呼吸、胸闷,非常难受,但是适应后却越嚼越“香”,还要边嚼边吐,吃到后面吐出来的汁液鲜红,嘴角、牙缝看上去像是在流血。
虽然食用它时并不雅观,长期食用还会造成红口黑牙,可世界上仍有近十分之一的人为之着迷,即便他们知道自己会因此患上口腔癌,也停不下来……相信不少人已经猜到这个小绿果是什么了,它就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为I类致癌物的──槟榔。
自从槟榔被认定是I类致癌物后,很多国家都纷纷采取措施,减少嚼槟榔的人数。
印度是世界槟榔种植、消费大国,近几年,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地区立法禁止销售槟榔;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国上下都爱嚼槟榔,从2013年开始,已经立法禁止销售和食用槟榔;在同样盛产槟榔的台湾,从1997年开始,就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槟榔防治日”,号召市民不再嚼槟榔……
除此之外呢,在槟榔的外包装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印度、台湾等地都会印有明显的口腔癌图片,以此来提醒消费者,槟榔嚼得越多,离口腔癌就越近了。
即使这样,全球仍有6─7亿人口经常咀嚼槟榔,因为吃槟榔实在是太“有趣”了,以至于它在悄无声息中,已经发展成继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之后,世界第四大成瘾物,让人不得不重新关注它对健康的危害了。
五花八门的吃法
根据世卫的报告显示,西太平洋地区的槟榔咀嚼率高得吓人,也难怪了,毕竟这里是槟榔的“家”。槟榔树属棕榈科常绿乔木,主干可长到二十米高,“槟榔”一词源于马来语“pinang”,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尼一带,在亚洲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等热带地区、其文化流传与分布的范围相当广泛。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不同的食用方法。
比如在泰国、缅甸,吃槟榔习惯在荖叶上抹上石灰,然后包住槟榔充分嚼食,有的人还会加入一些烟丝和一些麻、辣、甜、香等不同口味香料增加刺激性。
在被中国网友戏称为开挂国度的印度,也是吃槟榔最厉害的国家之一,他们会将槟榔用沾有石灰的荖叶包裹着,然后撒上各种香料、调味品或者果酱之类的,有的摊主还会将槟榔点燃后再一把塞入食客的嘴里,看到这个吃法您是不是惊呆了?不过摊主表示啊,只要手速够快,火苗会在进入口腔的瞬间就熄灭了,也就不会烫到嘴巴了。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嚼食者喜欢折下一小段荖花沾上石灰,和槟榔一起放进口中。咦?别人都用荖叶这里怎么用荖花呢?荖花其实是雌性荖藤的花穗、荖叶则是雄性荖藤的叶,都属胡椒科植物。荖花有浓郁的胡椒香气,能增进食欲,而荖叶的味道是更为温和一些的辛辣呛味。在台湾,也一样有佐以荖花的吃法。
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食用方法不同,但无一例外都使用了“石灰”,可别小瞧这东西了,它是让口水变红的主要原因。它来自海里的珊瑚或贝壳,把它们燃烧后,磨成粉末,加工成“熟石灰”。在槟榔中加入“熟石灰”呀,可以让槟榔中的生物碱,更好地被吸收到血液中,让人产生一种飘飘然的欣快感。
由于运输等原因,并非所有人都能吃上新鲜槟榔,有些地区只能将槟榔晒干,再点上卤,制成槟榔干食用。比如在我国湖南省,就有吃槟榔干的习惯,并且还创新出各种各样的口味,什么爆珠槟榔、薄荷槟榔还有号称不烧口的枸杞槟榔等等。
一边是花样嚼槟榔的嚼食者,一边是操碎心的世卫,号称世界第四大成瘾物的槟榔可不是浪得虚名,那它究竟有什么魔力?可以让全球十分之一的人为它疯狂呢?
恶魔果实的魔力
这一切都是因为槟榔中的“槟榔碱”在作祟。“槟榔碱”不但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人产生兴奋感,而且还能增强神经的耐受性,也就是对同等级的刺激变得不敏感,必须以更大的刺激,才能获得原来的兴奋程度。让人越来越上瘾、越来越欲罢不能。
很多槟榔加工商为了让槟榔产生“劲儿大”的效果,在对其进行加工时会额外“加点料”,其中最常见的添加物是五味中药,即细辛、麻黄、薄荷、甘草以及生石灰,而经过这五味中药的浸泡,槟榔对人神经的刺激就更大了。
有些嚼食者甚至觉得还不够过瘾,再来根烟,喝口酒以增强刺激感,最终在尼古丁和酒精的多重作用下,产生了“槟榔加烟,“魔力”无边,槟榔加酒,永垂不朽”的病态嗜好。
“槟榔碱”不仅让人成瘾,它也是致癌的元凶。有研究表明,嚼槟榔的人患口腔癌风险是一般人的28倍,若烟、槟、酒来者不拒,口腔癌的患病率更是一般人的123倍!
看到这里,观众朋友们是否和我有一样的疑问,槟榔不是一直号称绿色无害的植物口香糖吗?能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如果一直嚼槟榔会发生什么呢?首先,牙齿会变得特别敏感,辣的、酸的、甜的、冰的……很多食物都吃不了,吃进去牙齿就酸得受不了了,甚至连吃香蕉都不行。然后,人的味觉会慢慢减退,吃什么都没有味道,最后只能靠吃更多的槟榔来刺激味觉了。牙齿也被嚼出的红色汁液,染得特别黑,一笑就露出了两排黢黑黢黑的牙齿,着实是有些吓人啊。
如果大家看过常年嚼槟榔的人的脸,他们的面部大都很相似——太阳穴鼓起、腮帮子特别大、咬肌变得格外发达,原本秀气的瓜子脸,硬是嚼槟榔嚼成了大气的国字脸。
槟榔可以改变容貌可不是夸大其词,给大家讲个真实的笑话。2015年《广东日报》曾报导过,一个逃犯因吃槟榔吃成樱桃小嘴,“易容”逃亡13年才被抓的新闻。顺德一男子杀人后潜逃了,在逃亡间,担惊受怕的他终日靠吃槟榔消愁,竟然意外发现自己的嘴巴变小了,脸变大了。因此,他就重新捏造了身份,成功逃过了警方的通缉。
不过啊,什么易容,什么红唇黑齿,什么越嚼越丑,这都算是槟榔最小的伤害了,槟榔的魔力可不仅此而已,它最大的魔力在于,可以让人在爽歪歪中,一步步走入痛苦的深渊,直到被确诊为口腔癌,直到被切除部分舌头和喉咙,直到被切除脸盘……
早就2003年,世伟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收集了包括台湾、印度、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篇槟榔研究报告,并邀请16位专家研讨,最终确认槟榔为I类致癌物。
研究表明不论有无添加红白灰等配料,嚼食槟榔本身就可能导致口腔癌。也就是说,槟榔果没有任何一种健康的食用方法。经常嚼食槟榔会造成口腔粘膜下纤维化,这是导致口腔癌病变的主要原因。
在咀嚼槟榔时加入的“熟石灰”会显著的增加口腔的pH值,引发炎症促进槟榔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产生可促进癌变的活性氧化合物,说白了,就是让人更容易患癌。所以,除口腔癌外,食道癌、肝癌、胰腺癌、喉癌和肺癌在槟榔咀嚼者中也很常见。
虽然世卫早早就公布了槟榔致癌的消息,各国也积极采取了措施,可是槟榔的魔力并没有被击垮。因为着了魔的成瘾者即使戒除了,很容易再次成瘾,再加上它低廉的价格和深深刻在生活里的传统民俗,等等原因,每一个都足以成为禁食槟榔路上一颗大大的绊脚石。
戒不掉的槟榔
想要禁食槟榔是相当困难的。尽管政府及医学界一再宣导槟榔对健康的危害,但根据台湾健康署的调查,近10年来,槟榔的嚼食率并未显着改变,嚼食者往往戒除了却又不断“卷土重来”。
有一位口腔癌患者,在切除癌病变组织后,仍不放弃持续嚼食槟榔。理由是工作时间长,需要提神,如果不嚼槟榔就觉得哪里怪怪的,感到很累很疲倦,晚上反而无法入睡,因睡眠障碍导致白天精神差,于是嚼槟榔嚼得更起劲了,最后在这样的矛盾中,连忧郁症、焦虑症与躁郁都来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另一颗禁食槟榔的绊脚石,是它的价格实在是太低廉了,相比尼古丁、酒精及咖啡因,槟榔可以带来更为便宜的快感。
在缅甸仰光市中心的街头,一包成品小槟榔,大4、5个左右,价格大约是100缅元,人民币才几角钱。缅甸人买槟榔,一次买一小袋,揣在口袋里,吃的时候就拿出来一个,非常方便。当地的司机是槟榔的忠实客户,每次在路边等待时就买上1包,一天可以吃掉5、6包,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保持兴奋地工作一天。
除此之外呀,槟榔悠久的药用历史和错综复杂的民俗文化,也是槟榔难以被禁食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代人爱嚼槟榔,迷恋的是那种欣快感。而在几千年前的古代,槟榔不是人们口中的“致癌物”,其“魔力”恰恰源于它的药用价值。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首,在中国古籍《本草纲目》记录着:“疗诸疟,御瘴疠”;在王像之《舆地纪胜》中也有“槟榔代茶,所以消瘴”的记载。尤其是“槟榔除瘴”的说法流传很广。因为在中国古代的南方地区,瘴气盛行,人一旦患病就活不长了,因此槟榔就常被用作辟除瘴气。同时呢,槟榔还有消积、杀虫、下气、行水的功效,也可以帮助人们消食,驱虫。在中国槟榔最大种植地──海南,当地人至今仍保留着食用槟榔花熬的汤,杀虫、祛病的习惯。
除药用价值外啊,一些国家还赋予了槟榔很多文化上的意义,甚至成为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嚼食槟榔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从古代起,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就有王室成员用槟榔来清新口气和放松身心,为了方便随时可以吃到槟榔,国王还有专门的侍从随身携带装槟榔的盒子呢。
公元14世纪,旅行探险家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在印度旅行时,写下了在印度的所见所闻:“印度人对槟榔有很高的评价,如果一个人拜访朋友,朋友送他五片荖叶,这被看作是待友的最高礼遇,如果对方是王子或显贵,赠送槟榔远比金银礼物更加尊贵。”
在越南,槟榔和荖叶是爱情和婚姻的重要象征,在越南语中,历史上的“槟榔”这个词(chuyện trầu cau)曾是“婚姻”的同义词。咀嚼槟榔是新郎的父母和新娘的父母之间,关于这对年轻夫妇婚姻的谈话的开始。所以呢,在越南的婚礼上,槟榔会被隆重地使用。
在我国湖南,槟榔发展到今天,已不再被用作除瘴消病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拉近人际关系的社交工具,熟人见面要先递槟榔、求人办事也要递槟榔、老板招揽生意要递槟榔、婚丧嫁娶还是得递槟榔。在当地人看来,如果你见人不给槟榔,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也正是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啊,让人过着离不开槟榔的生活了。
几千年下来,一颗小小的槟榔承载着许多人们悠久的传统民俗,从实用价值极高的药物,到蕴含美好愿景的信物。然而什么东西一旦过度使用,令人上瘾,则反成为了一种危害,真是值得人们警醒。
未解之谜,我是扶摇,我们下期再见。
欢迎订阅Youmaker频道:https://www.youmaker.com/c/UnsolvedMystery
订阅频道Ganjingworld频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2dgb6zFtQ9TYK11080c
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vQZ1p_-AXgAWiyHhE7CxQ
订阅未解之谜Telegram群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谜》节目组制作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