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夫妇遇生死劫 “芙蓉屏风”了却今生缘

文/常山子
他带着妻子就任官职,路上却遭遇生死劫,彼此了无音讯。夫妻俩最终能重逢吗?。(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83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他带着妻子欢喜上路,就任官职,不料,半路遭遇生死劫,彼此了无音讯。

妻子坚贞忍苦,一心为丈夫复仇;丈夫时刻不忘糟糠之妻。最终他们能重逢吗?

元朝至正十一年,崔英带着妻子王氏从家乡真州(今江苏仪征),搭船前往浙江温州永嘉县就任县尉。

崔英家境富裕,妻子王氏也是出身大户人家,自小读书,善良贤慧。夫妻俩鹣鲽情深。崔英画画、写字,王氏写诗题词助兴。这回,崔英因父荫得到官职,夫妻俩都期待新生活的到来。

行船至江苏圌山,靠岸稍做休息,崔英便带着妻子前往神庙祭祀。回到船上,夫妻俩手持金银酒器,举杯对饮。一旁的船夫,便生了歹念。

半夜里,一阵慌乱间,王氏发现丈夫崔英不见了,丫鬟与仆人全都被杀了。王氏惊骇不已。

这时,船夫走向王氏,“你知道我为何唯独不杀你吗?”王氏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船夫接着说,“我的二儿子还没娶妻,过一两个月他就会从杭州回来,到时候,我就让他娶你为妻。你就是我们家的人了,你不用害怕。”

说完,船夫就搜刮了崔英所有的财产。

王氏忍住悲伤,心想一定要为丈夫报仇。于是接下来的日子,王氏全然地听从船夫的话。日子一久,船夫看着贤慧的王氏,心中暗自高兴得到了这么个好儿媳,也渐渐地不再防备王氏了。

一个多月后,正值中秋节,船夫摆了一桌酒菜,整晚痛快地喝酒,后来竟醉得不醒人事。王氏见状,赶紧悄悄地上了岸,接着她头也不回地拼命地往前跑,一直跑到天色渐亮,精疲力尽的她再也跑不动了。突然树林里传来念经声,她就顺着声音,来到一座尼姑庵。

尼姑庵里 落发为尼

庵主见到王氏,问她为什么来到此,王氏不敢如实相告,就说自己是真州人,丈夫去世后,公公就把守寡的她,嫁给了永嘉县崔县尉做偏房。但正室夫人对她百般鞭打辱骂。最近,丈夫被免职还乡,船舶停在附近,她将饮酒的金杯,掉到了江里,“正室夫人大发雷霆,一定会置我于死地,所以我才逃到这里。”

庵主听完后,很是同情,就建议王氏留在庵里。于是,王氏就在佛前落发为尼,法名慧圆。

每天一早,王氏必到观音像前跪拜百余回,祈求为丈夫申冤。而且王氏能读书识字,不久就熟悉佛教经典,很受庵主器重。而她为人又善良温柔,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她。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有一天王氏发现庵里屏风上新挂了一幅芙蓉画,她惊讶不已,“这不是夫君崔郎画的吗?”她赶紧去询问庵主画的来历。

庵主说:“是前几天一位施主布施的。”

“施主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以什么维生的?”王氏问。

庵主回说:“他是本县人,叫做顾阿秀,兄弟俩以撑船为生。这几年过得很如意,但人们多议论他们在江湖上打劫行抢,也不知传闻是真是假。”

“他们常来这里吗?”王氏又问。

“他们很少来。”

王氏默默地记下“顾阿秀”这个名字,然后在屏风上提了一首词。但尼姑们都不知道词背后的真正含意。

少日风流张敞笔,写生不数黄筌。芙蓉画出最鲜妍。岂知娇艳色,翻抱死生冤!

粉绘凄凉余幻质,只今流落谁怜!素屏寂寞伴枯禅。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

不久后,庵里来了一位县城的居民郭庆春,他见那幅芙蓉画与提词,很是欣赏,就买了回去。后来,郭庆春就将屏风画献给了高纳麟。御史大夫高纳麟退职后就住在苏州。

御史大夫侠义来相助

有一天,高纳麟听到有人来到家门口要卖四幅字画,他一看那字体清劲有力且不俗,就问卖字的说,“这字谁写的?”那人回说:“是我写的。”高纳麟看此人相貌不凡,就问他的姓名与籍贯。

只见那人面容忧愁,皱着眉头说,自己叫崔英,世代住在真州,接着就讲起了带着妻子搭船去永嘉县任官,半途却遭到船家的暗算,所有家产都被抢了,“我被丢到江水中,但妻子却不知去向。所幸我幼时学会了游泳,我就沉在水里等船家走远了,才爬上岸来,投奔附近的百姓家。”

后来崔英到衙门告状。但告官一年多了,却石沉大海,现在他只能靠卖字画为生。

高纳麟听了,十分同情,“你目前的情况,一时间可能也没有什么办法。如果阁下不嫌弃,就留在我家,教我的孙儿读书写字,如何?”崔英十分感动,答应了他。

崔英跟着高纳麟走进屋内,忽然看见屏风上的芙蓉画,一时悲从中来,哭了起来。高纳麟感到奇怪,崔英说:“这画是我画的,但已经被船家抢走了,怎么会在这里?”说着,崔英又读了上面的诗,“这是我妻子的字迹!而且这词中是有其含意的,这真是我妻子写的啊。”

高纳麟一听,便有所领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理当要负起追捕那强盗的责任。”他要崔英暂且保守这个秘密,随后安排崔英住在家中。

第二天,高纳麟找来郭庆春,得知屏风画是从尼姑庵里买来后,就要郭庆春去问,婉转地探个究竟。

几天后,郭庆春前来告知,画是本县的顾阿秀舍给尼姑庵,提词的是庵里的尼姑慧圆。接着高纳麟就派人到庵里劝说庵主,“高夫人喜欢诵读佛经,听说慧圆精通佛理,所以想请慧圆到高家,陪高夫人诵经。”

慧圆得知后,心想,“这可能是帮助丈夫申冤复仇的机会!”就答应了。

慧圆来到高家,高夫人问起她的家世,慧圆一听泪如雨下,就把前前后后的事情告诉高夫人,“强盗就在本县,只求夫人将这件事情转告高大人,若是能够抓到贼寇,洗刷先前的耻辱,以告慰我九泉之下的丈夫,那么就是高大人对我最大的恩赐了!”

高纳麟听完夫人转述慧圆的话,即笃定慧圆就是崔英的妻子王氏了。他赞佩地说:“王氏能读书识字,心性又贞节贤淑,肯定不是小户人家的女儿。”他嘱咐夫人好好看护招待王氏,并让夫人劝她蓄发还俗,且暂时未将慧圆的事告诉崔英。

接着,高纳麟派人调查顾阿秀兄弟的行踪与住处。

夫妻重逢 了却今生缘

半年后,进士薛溥化担任监察御史,来到苏州巡视。薛溥化曾是高纳麟手下的属官,于是高纳麟便把崔英的遭遇告诉了薛溥化。

不久后,薛溥化逮捕了顾氏兄弟,也在顾家搜出崔英的永嘉县尉的任命书,以及被抢的财物,唯独没有找到王氏。顾阿秀经过一阵严刑拷打,招供道:“当时我把王氏留下,要许给我家二儿子,可没想到那年中秋节,却被她逃走了,现在我也不知道她在哪里。”经审判后,顾阿秀被判处死刑,所盗窃的赃物也全数归还崔英。

几日后,崔英向高纳麟告别,准备去永嘉赴任。高纳麟说:“等我给你作媒,你娶妻之后,再去也不晚啊!”崔英一听,马上辞谢,“王氏是我贫富相守的糟糠之妻,如今她不知流落何方,生死未卜。希望上天怜悯我,她还在世,那么也许有一天我们夫妻能有重逢团圆的机会。”

崔英再三地感谢高纳麟,“谢谢您的恩德,我就是死了,也不会忘记。至于另娶,实在不是我所愿的。”

高纳麟感动地说,“你为人如此高尚重情义,老天一定会保佑你的,而我也不敢逼迫你娶妻。但请允许我为你饯行。”

第二天,高纳麟设酒宴为崔英饯别,当地许多官员与名士都前来赴会。高纳麟举杯向大家说:“今天我要为崔县尉了却‘今生缘’!”

“咦?今生缘?”就在大伙都摸不着头绪时,高夫人领着王氏出来。

崔英与王氏夫妻俩一相见,立刻抱头痛哭。高纳麟就将事情始末说了一番,又将芙蓉屏风搬了出来。大伙看到上面的提词:“愿结再生缘”,就明白了高纳麟说的“了却今生缘”的意思了。在场的宾客被崔英与王氏坚贞的夫妻情谊,感动得落泪,大家也赞赏高纳麟是高德之人。

崔英与王氏临去前,高纳麟又给了夫妻俩奴仆、婢女各一人,还给了不少盘缠,然后就让他们上路了。

崔英在永嘉的任期届满,又来到了苏州探望高纳麟。得知恩人早已经去世,夫妻俩伤心得号啕大哭,随后在高纳麟的墓前办了三天三夜的水陆法事,以报答其大恩,随后才离去。

事据《剪灯余话》卷四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常听到有句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说的便是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真实存在的缘分。但因为缘分摸不着看不到,许多年轻男女总是半信半疑,一方面求助月老庙、算命师,一方面不断开拓管道、相亲联谊,希望早日寻觅符合理想的好对象。
  • 中国湖南道县的一个人家,怀有身孕的母亲和勤勤恳恳的父亲相继死亡,四姊妹中17岁的姊姊与两个堂姊妹被逼迫嫁人时,坚持“死了也不嫁”,姊姊很快带着3个年幼的妹妹逃离家乡,寻找到一条生路。
  • 绝壑高闲 文徵明
    公对之叹息泪下。老妇讶异道,公君子,对着贫居而饮泣,难道与先夫有师友渊源?公曰,非也。贤夫所谓再来人,即我是也。今日之会,岂非天意?
  • 话说宋朝汴梁有个王从事,同了夫人到临安调官,赁一民房。居住数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寻得一所宅子,宽敞洁净,甚是像意。当把房钱赁下了。归来与夫人说:“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东西去,临完,我雇轿来接你。”
  • 汉武帝兴造宫殿,却遇见水木的精灵来申诉,精灵说了些什么?他有什么冤屈呢?武帝又会如何处置?
  • 许允与妻子结婚当天,二人敬拜天地,礼拜父母后,结婚仪式在热闹的气氛中,渐渐进入尾声。图为清朝乾隆年间徐扬所画《姑苏繁华图》局部,描绘中式婚礼中新郎、新娘拜堂的过程。(公有领域)
    无意间,他进入了仙界,做了河神的女婿,但短短三天后,河神就要他离开,回到人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 清朝梁恭辰在《北东园笔录三编》卷二有篇“神庙香火资”,记录民间传说三国时期的猛将关羽在死后成了神仙,因此很多地方盖起了关帝庙,加以祭拜。清朝山西解州(今属运城市)州城西门外,有座关帝庙,一向非常灵验。
  • 叶景初仔仔细细地将陆知县盗用的库银,汇整纪录成册,而且将每一笔款项都增了一倍,共计两万多两。接着将这本账册,装入知县上呈巡按御史的公文袋里。当陆知县一进入按察史衙门,向巡按行礼时,叶景初就与童仆逃之夭夭了。陆知县照常递呈公文,丝毫不知自己,灾祸将至。
  • 一个做小本生意的商人,突然间怦然心动,是他心有感应?还是那宝物选上了他呢?
  • 清代文人姚元之编著的笔记《竹叶亭杂记》记载了一个这样“走无常”的人。他叫郭汪灿,湘潭人,嘉庆甲戌年的进士。祖上原本姓“汪”,所以他将“汪”姓加到了自己的名字中。他曾告诉他人,在自己还未做官时,曾在冥府任职,就像在人间各个官署中供职一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