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09月17日讯】走在夜市,可以看到新奇的中国小吃越来越多,这些小吃多是从抖音和小红书红过来的,强调模仿短影片的制作流程,给人强烈的“文化复刻感”。加上民众多是跟风购买,热度消退后就乏人问津。
据中央社报导,从几年前红起来的螺丝粉、大排长龙的酸菜鱼,到现在夜市可见好几摊肉夹馍、冰粉、梅花糕、串串等,这些有别于国民政府迁台时期带来的中国食物,在这一两年间逐渐在台湾掀起潮流。
关于此现象,经营中国美食旅游的YouTube频道“阿脸呷跨卖”频道经营者阿脸指出,目前在台湾红起来的中国食物,都具有三个特色,第一是好复制,第二是口味上符合台湾人的喜好,第三是在社群媒体上具有可传播性。且这些中国食物的客群以25岁以下或30岁以下的年轻族群居多,并且大部分是受到社群媒体的影响。
实际走访饶河夜市,访问两间卖中国小吃的店家,他们都不约而同提到与中国社群平台“小红书”和“抖音”有关。卖梅花糕的老板阿鸿表示,一开始有许多客人都是循着小红书的介绍找上门的,“其实台湾人到现在也不知道梅花糕是什么东西,很多人是看了小红书还是抖音有在介绍他才知道,不然就是看一些部落格写的”。
卖肉夹馍的柏安观察到近期夜市的中国小吃确实有变多,他认为原因应该是中国食物味道比较重,还有独特性,才会引起流行。他观察,饶河夜市除了3间肉夹馍之外,还有卖重庆烤鱼、冰粉、串串等中国小吃的摊贩。
但毕竟透过网路上的照片与影片只能展现食物的外观,真实食物口味不得而知,因此这种透过社群媒体带动的美食传播,容易出现表面形式的模仿。
阿脸举台湾的吾二酸菜鱼为例,他指出,“从店的视觉设计,到店里的茶点的呈现性,譬如说去用餐会附饮料,饮料的操作方式就是洛神花加陈皮让你自己加到杯子里面去冲热水”,这种别出心裁的组合,就与中国最有名的酸菜鱼品牌“太二”相同。而根据记者实际走访,刁民酸菜鱼也是这样的搭配。
曾在中国交换,在两边都吃过酸菜鱼的侯小姐也点出,在台湾吃到的酸菜鱼给她强烈的复制感,除了配洛神花茶,她还提到“喊口号”也是中国酸菜鱼特有的模式,例如太二上菜会喊“酸菜比鱼好吃”。
阿脸指出,酸菜鱼正好巧妙地处于台湾人“偶尔想吃重口味”时可接受的味道,因此才能红起来。不过一些夜市的中国小吃就没有酸菜鱼那么成功。卖梅花糕的阿鸿说,这种中国小吃“就是热潮很快,赚快钱可以”。
梅花糕是中国江浙一代的特色甜点,阿鸿做的梅花糕,外型有点像小巧的冰淇淋,锥状面皮内塞着红豆、芋头或芝麻馅料,上面铺上满满一层汤圆,再撒上葡萄干、玉米粒、红枣等。
阿鸿说,梅花糕在今年1月开幕时生意很不错,“大概排半个小时到40分钟”,但随着噱头过去、网路上的贴文越来越少,加上夏天夜市人潮较少,生意逐渐冷清起来。访问当天,阿鸿的梅花糕一锅19个,半小时都还没卖完。
而卖肉夹馍的柏安也有相同困扰,起初生意也不错,但现在“在这边的话我觉得,就是红过了,它(买气)就有点消掉了”。
这些中国小吃的大肆流行,也在台湾的社群媒体Dcard上引起讨论,多数网友认为食物好吃就好,不需扯到政治。也有小部分人提到,这些食物能在台湾流行,就是因为越来越多人使用中国社群媒体,使中国的流行文化逐渐影响到台湾,需要警惕的不是食物,而是全方面的文化渗透。
侯小姐以消费者的角度认为,她会对此现象有点危机感,是因为最近在台湾流行的一些中国食物“好像不是那么符合台湾的饮食脉络的感觉”,例如梅花糕会加红枣,冰粉会加山楂粒,不太像台湾人喜欢的甜点类型。加上这些食物是随着抖音等中国社群平台流传过来,给人“文化复刻感”,“因为我就个人就是觉得抖音跟小红书就是有点文化的渗透…会让我觉得有点危机感”。
阿脸认为,大家把生活跟政治分得很开,食物是一种很中性的文化交流,但考虑到抖音与小红书对这波中国食物流行的影响,他认为重点还是在培养媒体识读能力,“你能主观的判断好或坏,我觉得它就算是一种交流,如果你不能,那它可能算是一种侵略”。
责任编辑:吕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