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五律条幅

黄道周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8日讯】
黄道周
行草五律条幅
偶逢越鸟信。顿有洞庭心。
秋过半天下。孤怀各暮林。
波涛松影落。风雨菊时侵。
少贱那堪道。二毛痴到今。
款-黄道周
印-黄道周印
黄道周(一五八五~一六四六),字幼平,又字螭若,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明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崇祯间任左中允。南明弘光帝时官礼部尚书。弘光失政后,他和郑芝龙于福建拥立隆武帝;之后,他自请前往江西克敌,欲图恢复国势,据传当时沿路响应的义军有又千多人。但不幸在婺源遇到清兵被俘,最后死于南京。乾隆时追谥忠端。  

道周出身贫困,但能勤于诵读诗、书、经、易等书。据说他从小就坐卧在铜山孤岛中的石室,努力看书。“石斋先生”的名号,即由此而来。他除了工于书画之外,又精通天文历数皇极等学,所以追随他的人,可谓如云贯集。并以高风亮节之文及不谐流俗的个性,而响名天下,使当时的公卿达贵畏忌不安。他的一生行径以忠信诚孝为主,在朝时勇于上疏进谏,曾三疏崇祯,力救故相钱锡龙,使他免于一死。并曾对帝说:“惟孝弟之人始能经纶天下,发育万物。不孝不弟者,根本既无,安有枝叶。”此外,当他被清兵拘捕入狱时,竟能处变不惊地诵读<尚书>、<周易>等文。即使在正命之前,还从容不迫地作画写字。诸如此类的磊落气节及不屈不阿的个性,屡见文献对其记载。

他这样的性情与力学,都充分地表露在书画中。山水、人物、真、隶、篆,无一不呈奇古磊落的风貌,而自成一家。他的书法参和了钟繇、索靖之意,并显着表现个性风格,打破了董其昌以来的秀逸书风。著有<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等书行世。
《赏析 》
黄石斋书风奇古,点划逋峭,时露锋芒。此件用笔则较为圆转,虽以中锋为主调,间亦用侧势以取妍,能不离其“书字自以遒媚为宗”的审美趋向。其结体紧劲,字势连绵,似欹反正,顾盼映带,情殷意切。墨色焦渴,色调随其沉着轻快的行笔节奏而自然展现。与王觉斯、倪鸿宝、傅青主等同时代草书家作品中那种笔酣墨饱的情感之浓烈与激越比较起来,相对的显得格外酝藉含蓄。再加上作品的行距偏大,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孤清冷峻的意象,与其“严冷方刚,不谐流俗”的人品气格,相映成趣。(杜忠诰)
转载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