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唐代九成宫醴泉铭碑 任步武六年修补

font print 人气: 5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谦北京十六日电)中国人的坚忍不拔精神,完全发挥在大陆书法家任步武身上。据报导,这位书法家以六年时间补遗了唐代九成宫礼泉铭碑。

北京娱乐信报今天报导了任步武对唐碑的抢救工作。

据介绍,陕西省至今存有五、六十座唐代名碑,古代书法家留下的碑文经风雨侵蚀,已失去了昔日的神采。为此,今年已是七十二岁的任步武,从一九九二年起对其中六座唐碑进行了抢救工作。

期间任步武单枪匹马完成了对国宝级文物─九成宫醴泉铭碑─的补遗工作,单是这一座碑,就耗用了他六年光景。

任步武补遗的六座名碑,是唐贞观三年(公元六百二十九年)至会昌三年(公元八百四十三年)间,由初唐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晚唐柳公权所书写的化度寺碑、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碑、孔子庙堂碑、孟法师碑和神策军纪圣德碑。

据称,九成宫醴泉铭碑是唐贞观六年(公元六百三十二年)刻石,其碑文为唐名臣魏徵所撰,初唐书法家欧阳询书丹,刻石虽无记载,但刻工技艺精湛,故称“三绝碑”。

原碑文经风雨剥蚀,加上曾断裂过,所以缺少了十九个字,另有三十九个字有残损,一百八十个字不清楚。

据报导,临补工作开始时,任步武已经是六十一岁。他在六年的时间里,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

首先,由于经费不足,任步武自己在陕西省耀县的深山里买了一块重达七吨的墨玉做石碑,把这块石头移进陕西省麟游县天台寺博物馆。

此外,他没有钱请力工,只好发动十几个学生,用滚木、撬杠,再加上拖拉机,硬是把石头移进了博物馆。

由于书写时必须把全部重心放在身体的左侧,所以任步武一次工作最多只能坚持半小时。每次从石碑上爬下来,等在旁边小棚子的按摩师就立即上前为他已经麻木的左臂、左腿做按摩。待感觉舒服一点后,任步武就再次趴在石碑上完成下一次的工作。

在整个“工程”中,任步武首先要做的是考证模糊不清或残缺的碑文,缺失的是什么字,欧阳询原来是如何书写的?仅这一阶段就耗时三年。

为求得最精确的文字,他买回了几十本唐代碑帖,又寻找“全唐文”、“金石粹编”、“金石志”,请教名家。他走西安,下苏州,找到了时任苏州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华任阁,破例得到了全唐文的复印本,潜心研究,苦苦求证。

为考证一个字,他需要在二百零七座魏碑墓志铭中寻找。一个人的力量不够,他就发动五十名学生排队拿着这个字,在墓志铭上找对应的字。

六年后,任步武将九成宫醴泉铭碑缺少、残损不清的二百三十八个字都临补上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1月7日,又是一个星期日。天空阴沉沉的、飘着细雨。何均利起了个大早,6 点钟刚过就赶到了亚凯迪亚高中,与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的工作人员们一起忙碌起来。他们在为上午9 点正式开始的“学生书法、作文、中文海报比赛”做赛前最后的准备工作。虽然事前已进行了数月的筹备,但临赛前的布置赛场教室、准备文具、摆桌椅、张贴标志、设立报到处、服务台……,仍把数十位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 名嘴吴宗宪昨(2)日现身京城,与导演朱延平一道为刚刚拍完的贺岁电影《一石二鸟》做宣传,一向口不择言的他昨日下午却吃了“闭门羹”,因为记者们并不关心他的新电影,大家都让他一个人在台上玩脱口秀,眼看没有宣传点的他看近半个小时没人问问题,就索性搞起书法以吸引大家的兴趣,随后他甚至拉出刘德华和林心如两个人,把人家跟自己的那一点关系向媒体抖了出来。
  • 文征明(1470-1559) 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书法
  • 祝允明(1460一1526)字希哲,号枝山,因手有六指,故自号枝指生,长洲(今苏州)人。祝枝山是家喻户晓的才子,也是道地的天才型人物,他“五岁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加上他家学渊源,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都是当时书法名家,因此这位天才在名家的栽培与环境的薰染下,很快就展露头角。他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齐名被喻为“吴中四才子”。
  • 台中市有一位书法家周良敦,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也毛笔书写的方式,完成一副将近七公尺高的佛像图。
  • 石鼓文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每块石头高约三尺,直径约两尺,是由山中天然的大圆石略加雕琢而成,文字即刻在石鼓的周围,每具石鼓上刻有四言韵诗一篇,共十篇。 书法
  • 【大纪元12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吴哲豪彰化县二十一日电)彰化县政府将于明年二月初举行2005年花卉博览会|花神季。为替活动
  •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