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9月2日讯】奥古斯丁的病痊愈后,他便很卖力的教授“修辞学”,这也是他当初决定到罗马来的目的。因此他开始招收了一些学生,透过他的学生们之宣传,使他逐渐的成名了。
但是当时在罗马的学生,有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学生们每为了拒交学费,而集体的转移去就读于另一位教师。”奥古斯丁认为:“这是一件既不信又不义,惟钱如命的恶劣行为。……我恨这些家伙,可是我的恨纯粹是为了我个人的损失,并非为了他们不义行为的本身……”
正当他对罗马的学生失望之余,刚好米兰城须要一位教授“修辞学”的老师,奥古斯丁便透过朋友的帮忙,终于谋得了这个教“修辞学”空缺。
西元三八四年,三十岁那年的秋天,奥古斯丁从罗马移到北部的米兰城去居住。在该城他遇见了一位改变他一生的主教安波罗修(Ambrose, 340?-397,乃当时非常著名的天主教士)。奥古斯丁最初去听这位主教的演讲,只是想证明一下,这位主教的口才,是否名符其实。他听演讲时,专门注意这位主教的辞藻,并不留心他的内容。然而,由于这位主教真的是一位能言善道的博学之士,而且他待人也十分谦虚,故颇能令奥古斯丁喜爱。也因此使他开始主动的想去接触基督教的教义。于此同时,奥古斯丁也开始研究由维多利乌斯(Victorius)翻译成拉丁文的“柏拉图对话录”,使他逐渐觉得基督教的学说合理。尤其是当他读到“新柏拉图学派”(Neoplatonism)的鼻祖——普罗丁纳(Plotinus, 205-270?)的著作后,更是令他折服,以致使他成了一位新柏拉图学派的人物。
这一转变关系相当重大,因为以前摩尼教使他对“上帝”存着一种属于“物理性”的想法;但是新柏拉图学派的思想,把一种全新的认知方法导入希腊的哲学中,这种方法既不同于所谓的“感觉论”,也不同于“理性主义”,更不是所谓的“怀疑论”。这种认知的方式,是不经由“推理”,也不是经由“感觉”,它是超越了这一切“理论”的表象,它是一种直观的“神秘的忘我经验”(Mystical Ecstasy)。这种“神秘的忘我经验”,是不可以用知识传达的,因为要想用概念化的方法来诠释它,就会扭曲了它的本意。所以,当奥古斯丁研究这位新柏拉图学派鼻祖——普罗丁纳的思想后,使他比较能接受基督教所谓的:“以人的心灵去信仰上帝。”
奥古斯丁的心中虽然激起了抛弃虚荣而专心追求真理的理想。但他的“理想”却战胜不过他的“情欲”。
西元三八五年时,他的母亲莫妮卡从非洲渡海来到意大利,追踪到米兰找奥古斯丁。他告诉他的母亲,他已脱离了“摩尼教”,但还没有成为一位天主教徒。她的这虔诚信仰天主的母亲,听奥古渐丁这样说时,并未十分高兴,只认为:这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
由于奥古斯丁的生活依然十分浪漫,再加上情欲的泛滥,使得他的母亲不得不催他结婚,希望奥古斯丁能在结婚后接受洗礼,成为一位天主教徒。在他的母亲为他热心的奔走说媒之下,奥古斯丁答应和一位当时他喜爱的女孩订婚。如此一来,他必须遗弃他的旧情人,这位旧情人,也只好把她和奥古斯丁生下的儿子阿德奥塔杜斯留下来,自己一个孤苦伶仃的回非洲去了,并且发誓永不与其他的男人再发生关系。
不巧的很,由于他的未婚妻,尚未到达法定的结婚年龄,使他必须等上二年方可以正式的结婚。因此,为了排解那个奴役他、使他烦恼的“情欲”(lust),他竟然情不自禁的,又与另一个女人发生性关系。使自己又再次的沈沦在欲海中。……
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们的痴心妄想,给了我们不知多少的忧愁。我们备尝辛苦,在情欲的驱策之下,负着重担向前走,因此越走越觉得深陷其中,这是为了什么?……”
本文整理自:《自我觉醒的卑微种子》 石朝颖 着@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