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顶级拓本展尽显“五千年汉字风采”

font print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7月8日讯】(大纪元记者吴丽丽摄影报导)展现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汉字的风采、被称作独一无二的“拓本的世界──三馆所藏善本碑帖展”,历时二个半月于七月一日在日本东京落下了帷幕。三馆是指日本国内屈指可数的拓本收藏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三井纪念美术馆、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三馆,它们以同一时间、分别在各馆展览的方式联合举办了此次书法界不可多得的盛会。其中东京国立博物馆展示了高岛菊次郎的珍藏品34件、三井纪念美术馆展示了三井高坚的珍藏品80件、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展示了中村不折的珍藏品80件。

主办单位介绍,不仅每一件展品都可谓世界屈指可数的珍藏品,也可以说三馆所藏囊括了日本国内精品的绝大多数。而且这些所藏包括已经是连中国都没有现存的唐、宋时代的珍贵拓本。本展当之无愧是日本顶级的拓本展。

众所周知中国文字的诞生可追逆到纪元前,然而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就连独占鳌头的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的笔迹,却也只能见到唐代以后的,唐代以前的真笔几乎可以说没有现存的了。也就是说,目前在世界上最古老的拓本只有唐代的了。

唐拓孤本“孔子庙堂碑”〈三井纪念美术馆〉、宋拓孤本“娄寿碑”〈东京国立博物馆〉、以及仅有四本的宋拓“西岳华山庙碑”〈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这些范本则已经是连现存原碑都没有了的极稀有拓本了。

由此可见将古人的文字以拓本的方式流传至今,无论是从对汉字变迁的考证来说,还是对已经丧失的史实的流传来讲,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了。

三位收藏家中,高岛菊次郎〈1875~1969,居家雅称槐安居〉曾是对日本制纸业有着极大贡献的实业家。他五十岁以后开始以老子、庄子为重点学习汉学,从收集中国书画、到亲自作画篆刻,因对书画有着极高的鉴赏力,亦以鉴赏家著名。1965年高岛将300多件书画收藏品寄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

三井高坚〈1867~1945〉历任日本近代三井财阀的要职,是新町三井家的第九代,三井纪念美术馆所藏的其收藏拓本,在书道爱好家中以其雅号“听冰阁本”盛名空前。他收藏的拓本有近千幅,尤以拥有清代末大收藏家李宗瀚的绝品“李氏四宝”中的三件为鳌头。这四件珍品为唐拓孤本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唐拓孤本褚遂良的《孟法师碑》、唐刻石《善才寺碑》和隋刻石、丁道护书《启法寺碑》。前三宝此次在三井纪念美术馆展出。

中村不折<1866~1943>是书道博物馆的创始人,馆中所藏品均为他本人收藏,他既是一位画家,又是一位书法家。他的收藏品总数在10,000件以上,其中碑帖类占约2,000件。特别是汉代的隶书和北魏的楷书拓本以质和量最为丰富。

拓本就是以石、木、金属为材料,刻上文字或图样,然后用纸盖在其凸凹的部分,再用墨汁涂染即成。大家是否有玩过在蒙上纸的硬币上用铅笔涂抹出数字和图案的经验,那就是拓本的原理。

在三井纪念美术馆,记者听到身边的一对老年夫妇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兴致勃勃赞叹着展品。原来他家的爷爷曾经在中国收藏过几件百年以上的拓本,老太太说她一没事就拿它翻看,看着那些字就觉得美,心情舒畅,中国汉字就是好。

在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法展室,记者看到这样动人的一幕,一位年轻人跪在王羲之(见照片)的黄庭经前,正在一丝不苟抄写。他介绍自己是做动画创作工作的,因为都是使用现代西方科技手段,现代的思路,所以特别想学习东方的思想,像道家的黄庭经,讲的都是东方修炼的思想,希望从这个角度来找到创作灵感,进行工作。

在每个展示里都能看到日本观众对中国书法的爱不释手的样子。有的在抄、有的在一件拓本前长时间屏心静息地观摩。有八十多岁的老人、也有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儿童,孩子们告诉记者︰中国人写的字真漂亮,自己以后要把汉字写好。实际上书道课在日本从小学开始就是必修课,各种书道作品展更是常年不断。

国立博物馆的职员介绍︰为了保护这些珍品,此次展览之后要将这些拓本在不见光的环境下保存一年的时间。

本次展出拓本的总量中以书圣王羲之为最,其次是欧阳询,再是颜真卿,其它如虞世南,柳公权,褚遂良,李斯等的作品少量。

书法艺术,根在中国。古代汉字文化圈中,中、日、朝、越等国都曾有过书法,但至今只有在中、日两国被存续下来并蔚为大观。观赏日本此次顶级拓本展的几千年时间跨度的历代书法大家作品,思索每幅珍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所以载之道,让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书法悠远、独特而摄人心魄的魅力,还同时感受到中日两个民族因这种魅力而形成的紧密联系,进而为东方博大精深的佛道儒思想而折服。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里拓本展室之一的场面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里拓本展室之一的场面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里拓本展室之一的场面

在三井纪念美术馆,记者听到身边的一对老年夫妇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兴致勃勃赞叹着展品。原来他家的爷爷曾经在中国收藏过几件百年以上的拓本,老太太说她一没事就拿它翻看,看着那些字就觉得美,心情舒畅,中国汉字就是好。

 


在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法展室,一位年轻人跪在王羲之(见照片)的黄庭经前,正在一丝不苟抄写。他介绍自己是做动画创作工作的,因为都是使用现代西方科技手段,现代的思路,所以特别想学习东方的思想,像道家的黄庭经,讲的都是东方修炼的思想,希望从这个角度来找到创作灵感,进行工作。

《钦定重刻淳化阁贴》〈清拓〉

王羲之的《兰亭序》 皇开本 〈宋拓〉

唐拓孤本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是清代末大收藏家李宗瀚的绝品“李氏四宝”之一。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天下第一本 〈宋拓〉

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碑》 〈宋拓〉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明内库本 〈宋拓〉

宋拓孤本“娄寿碑”〈东京国立博物馆〉

 


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小本‧旧拓〉

《群玉堂米贴》〈宋拓〉

《石鼓文》〈明拓〉唐初,石鼓出土于岐州雍县(今陕西宝鸡)。石鼓,为10个鼓形大石,每个直径约一米。现石上文字多已残缺,有一石甚至不存一字。石鼓文为战国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居中,每石刻四言诗一首,歌颂国君出狩的功德,也称“猎碣”,被尊为“石刻之祖”。

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宋拓〉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