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中国政府救房市缺乏道德正义

何清涟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1月1日讯】最近,中国政府从美国金融危机获得了一项“收获”,即通过宣告美国自由市场制度破产为“政府干预经济”正名。继“正名攻势”之后是出手拯救房市。财政部、国税总局于10月22日宣布,自今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而此前一段时间内,南京、西安、重庆、杭州、上海、石家庄等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拯救楼市的各种政策,其中心内容高度一致:优惠购房者以刺激房市需求,拯救开发商。

  中国政府之所以要救房市,完全是因为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对房地产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土地出让金成为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统计数字显示,2002-2006年间中国土地出让金约占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 35%-47%左右。从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之大来看,说其构成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命脉也不为过。所谓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当中的“内需”, 主要就是房地产构成的内需。加之中国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均来自银行贷款,其中个人按揭贷款约占银行贷款的20%,房地产低迷势必增加银行的烂账。

  ──基于上述原因,出于救地方政府财政、救银行等目的,中国政府理所当然要救房市,房地产富豪集团因此受益。

   然而此举却引起了一片反对声音。公众认为救房市是保护房地产集团少数人的利益,伤害公众利益。按国际标准,房价收入比(即住房价格是家庭年收入的倍数) 的合理区间是5倍到7倍,超过房价收入比就意味着居民住房负担超重。事实上,北京四环内的房价收入比是27.8倍,其他城市也均在15倍-20倍之间。普通民众购买不起房屋是普遍现象。正在望楼兴叹的小老百姓们,希望楼市价格下跌后,有希望一圆住房之梦。而各地政府的“救市”之举,目的就是要维持目前的高房价,正好与公众期望南辕北辙。

  如果政府只是个企业,行“救市”这类自利之举,倒也无可厚非。但政府毕竟是全体纳税人供养的社会管理者,维持社会公正是政府社会分配职能当中应有之义,不应该被少数利益集团俘获并利用社会公器满足其利益需求。但中国政府历年来的所作所为,与其说是履行了政府职责,不如说正好证明其蜕变为一个自我服务型的自利型集团。房地产业的制度设计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中国近10余年来国民财富确实迅速增长,但与世界相比,这一增长只是在几个特定的领域和板块中迅速膨胀。有人形象地总结,“中国式国民财富的寻宝图上大大地写着这几个字:地产、金 融、股市、矿产资源,它们是本轮国民财富增长的‘四大金刚’”。而在这“四大金刚”中,地产一直稳居头牌。而全球富豪榜中,前500位富豪只有大约30人是地产商。但2002年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前100位富豪中,有40余人涉足地产;而在2007年的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前100位富豪中,竟有48人从事地产业。而地产业盛产富豪,并非这一行当的人具有点石成金之超人能力,而是基于中国地产行业的制度设计。这一制度既使地方政府可以利用权力,“一身而二任” 地充当土地的买者与卖家,居中牟取暴利,还使政府官员有了一条牟取私利的重要管道──国家审计署早就公布:80%以上的贪官均与土地有涉。

   历经多年发展“黄金期”,政府与房地产利益集团享受了楼市飙升的黄金盛宴。从去年开始的房地产下跌,其实是中国房地产业挤去泡沫,让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准的契机。此时此刻,政府推出救市措施,与其说是政府是在为中国经济出招,还不如说是出于保住本集团利益的考量。因此,这种救市之举缺乏道德正义。

──转自《华夏电子报》第 268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何清涟:谁是“中国制造”的真正杀手?
郭泉:经济与政治—─与何清涟商榷谁是“中国制造”的真正杀手?
何清涟:回答郭泉先生“与何清涟商榷谁是‘ 中国制造’的真正杀手”一文
何清涟:中国政府的精神自慰:《国家健康报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