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预防猝死之道

翁国昌(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心脏内科主任)

人气: 66
【字号】    
   标签: tags:

前台湾准内政部长廖风德,得年五十七岁;歌手马兆骏心脏病发猝死,得年四十八岁;校车司机,在等红灯短短二十秒,心脏病发猝死街头;知名主播廖筱君胞弟廖维德,三十六岁猝死篮球场……。种种新闻事件再再突显天气冷热变化,尤其是气温骤降对人体的影响,该怎么预防?如何养身?都将在下文与您分享。

所谓“心因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心脏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突然死亡,病患死前的急性症状为一小时内突然失去生命迹象,死亡的发生时间及方式乃非预期的;根据统计,三分之二的非外伤性猝死是心因性的。心因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心脏病(包括心肌梗塞及狭心症)引发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少数是因主动脉剥离破裂、脑溢血问题引起。

台湾每年约有一万七千人发生猝死,因此临床上预防猝死也成为心脏科研讨的重要议题。对于猝死的高危险族群而言,预防性健康筛选非常重要,包括一般民众熟知的家族病史掌握(例如家族是否有猝死、早发性冠状动脉心脏病的直系或旁系血亲),还有对于自身身体状况的随时掌握,另须特别注意是否曾在运动中甚至无预警地发生以下常见不适症状:
*第一类:“喘”,意即所谓的“气促”。
*第二类:“头晕”,表示心脏输出量不足。
*第三类:“心悸、心律不整”。
*第四类:“胸闷”。

一般来说,发生猝死的潜在因素于临床上大致能列出五个面向,分别是年纪、性别、血压、血脂和体型;而要预防心因性猝死,须从饮食及生活习惯做起,也就是远离上述曾提及的危险因子。

首先,控制体型最简单健康却也最难持续的是“运动”,持续运动的人,因心肺功能改善,故可减低心跳数,心脏也就会减少压缩次数,进而降低心肺负担。另外,透过运动也可减缓心脏缺氧的状况,包括慢跑、快步走、骑脚踏车及其他有氧运动都很好。卫生署提出的“333 原则”,也就是每周至少三~四次的运动频率,每次至少三十分钟,让心跳跳动达到每分钟一百三十下。

其次,何谓危险的生活习惯?底下列举几项可能诱发猝死的生活习惯:
1. 情绪过度激动:过度激动会使心脏负荷瞬间加大,可能诱发心室颤动而猝死。
2. 抽烟及刺激性饮食:抽烟是最危险的因子,避免抽烟更为重要。
3. 睡眠太长或太短:经常熬夜或嗜睡的人,猝死概率可能会随之增加。
4. 工作时间过长:台湾人工作时数长,因长时间处于压力下,故罹患心脏疾病的概率增加三至五倍。

除上述之外,民众透过几项门诊中的理学检查,例如门诊例行性量血压、心脏听诊、检查血脂肪浓度、休息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心脏超音波、核子医学扫描和多层次电脑断层扫描(MSCT)等,皆可有效预防心因性猝死。总括来说,预防心因性猝死,先要从饮食及生活习惯做起,少肉多动,常保喜乐愉快的心情,再配合医师建议,施以药物或其他治疗。

由于猝死通常发生在一瞬间,故黄金救援时间往往只在四到六分钟,临床上曾有护理人员利用CPR 对患者先做紧急处置,维持基本的血行循环,为患者在到达医院前多争取一点急救时间,最后成功将患者从死神前抢救回来,这样的成功个案也让医学界了解,除了加强民众及病人本身对猝死的认识与卫教外,落实病人或家属于黄金时间内实施基本生命复苏术,更是重点加强推动的一环!@

资料来源/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中山医刊》第43卷第1期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