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化学史漫谈——炼丹术(下)

鹄章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也许读者会好奇,到底古代丹家炼出来的是真的黄金吗?为什么要炼金呢?葛洪在《抱朴子》中多次明确指出丹家炼出来是真金,并形容“作金成则为真物,中表如一,百炼不减”,不是表面呈金色,是表里如一,可切面分析,甚至可以经过熔炼检验,纯金比重一定,这样叙述就不是一般的合金可以蒙混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抱朴子》有这样叙述“何谓诈乎?诈者谓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以鸡子白化银,银黄如金,而皆外变而内不化也”,意思是说以特殊涂覆技术,可将铁、银器表面处理成金色,可见当时的科技也能达到表面处理,类似现代电镀技术。

下一篇漫谈中国古代化学史冶炼篇,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古代冶炼技术,为读者介绍像干将、莫邪等古名剑为何能锋利无比,像近代出土的句践越王剑历千年不銹,此先不多做叙述,就说像现代不銹钢镀层铬盐,中国春秋时代就有这样的技术。葛洪所说的“诈者”就是这种表面处理技术。

此外丹家炼金不是目的,目的是转化修道人的本体,所以一般物质都转化不了,代表这个丹是个失败的丹,何况这绝非一般商业活动,用现代术语这是精密高能物理研究。一般学者研究丹家著作,都能感受到态度严谨,其实真正接受不了,主要还是现代科学理论解释不了,这是最主要的。

其次是真正的精髓,都是口传心授,书上只能绕着理论谈,所以根本不是要普及于世,而主要是启发真正立志于宇宙真理的有识之士。所以一个人一旦真正被启发了,无形的能量体显然就闪闪发亮,自然就散发讯息,识眼的老师一下就看见,而且非常精准,所以才说过去是师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父。这都不容易被现代科学认识到。

前面提到的,还只是外丹,古代丹家还提到内丹,也就是修炼人无形能量体的转化,不再借助有形的能量丹,而直接变化人的能量体,所以像各家各派的呼吸、导引术,这就是中国著名的气功修炼,因为包含了低层次的祛病健身,所以广为人们所熟悉。同样地,高一层次内丹的目的也是想转化人无形的能量体,涉及这部分就如同外丹,难以普及于世,反而是以修炼面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丹家传至欧洲,开辟了现代化学,学了现代化学,我们反而了解不到我们祖先的智慧,甚至我们很可能无知地批判祖先们的智慧,这应该是炎黄子孙该反思,也是现代科学可以醒思的,现代科学到底相信什么?是否随着科学有所成就,我们反而不知不觉只相信我们现有的认识。

其实许多现代前沿科学研究都不约而同地触及到像多维空间、精神能量体(灵魂)、心灵意识力量等等,如同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先生在《转法轮》中提到的“精神”与“物质”是一性的,完整的科学研究是不是应该同时包括: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能量体的研究呢?我们从古代科学发展发现,侧重精神心灵研究,似乎导致多了一层神秘色彩;现代科学发展,偏重有形物质的观察,显然局限我们对物质、生命、空间的认识。

现代科学认识到了,质量与能量是可以互换,那么没有理由以否定态度,对待古代对物质能量体研究的成就。鉴古知今,我们回顾古代科学的目的也是为未来科学找寻正确的发展方向,如果科学是追求宇宙的真理,也许现代科学应该思考精神力量有多大,什么是真正生命力量。

(本文转载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现代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更是无从了解,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得回到对物质基本认识上,前文在《物质观》我们提过了,古代中国科学家对物质是“万物皆有灵”的概念,就像老子形容,“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本章对比了政刑之治与德礼之治。大意是说:以政令来诱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若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整饬,百姓有廉耻之心,而且归服,走上正途。
  • 说起修炼,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不论是远古时期黄帝的乘龙飞升,还是秦始皇、汉武帝对神仙的笃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与各朝各代的修炼者所留下的事迹息息相关。就连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与修炼人有关的地名。
  • 为政篇,首章以“为政以德”定基,次章则讲“思无邪”。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之道在于去邪归正,故举《诗》要当一句以言之。孔门立学,无论学什么,都在人心上下功夫,归于己心之德。为政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载物,坦坦荡荡。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