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黎族“船形屋”

林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

中国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俗和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也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如草原上的蒙古包、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等等。而黎族是海南岛独有的民族,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他们的传统民居则是一种形似船状的“船形屋”。
  
黎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山坡上建有一幢幢的船形的茅屋,小河从村前流过,黎族人在一片山清水秀中国这田园般的生活。人们不禁会问,黎族人久居深山之中,为何他们的民居呈“船型”。

相传远在殷周时代,黎族的祖先乘木船漂流过海,历经种种风浪,终于来到了海南岛,发现这里物产富足而环境秀丽,便决定定居于此,初期,远行的木船就成了他们避风挡雨的屋舍。后来代代相传,木船形的草屋便成了黎族的传统民居,并取名“船形屋”。
  
当然,在黎族的民间还流传的有关“船形屋”来源的各种传说,如丹雅公主的传说、青青公主和青年红红的爱情传说等等,为这种独特的船型民居增添许多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船形屋又可称“船形茅屋”,黎语称之为“布隆亭竿”或者“布隆篝峦”,形式恰如一只倒扣在地上的船只,高约三、四米,宽约两米左右。由竹木扎架构成轮廓,藤条捆扎,盖以茅草而成。地下则以木板或竹子为主,可以防潮。一般离地面1米左右。由于这类房多呈斜向半架空或水平低架空状,故又可称之为干栏建筑的派生类型。
  
船形屋平面是纵长方形,对头开门,门上屋檐伸展,檐下为休息、置物的场所。
  
屋内白天光线暗淡,因设有火塘,故冬天室内十分暖和,而且夏天很少有蚊子。人在这样的屋子里居住,可卧听山风,仿佛置身漂流的船上,很富有生活情趣。
  
黎家人热情好客,总以最好的食物和自制的佳酿款待来客,如肉质鲜美的黄牛肉,芳香的竹筒饭,风味独特的“南杀”等等。北宋时,诗人才子苏东坡居住儋州时,与当地的黎家人相处甚欢,被尊为上宾,一次苏东坡在喝了黎家蜜酒之后,即兴赋诗一首:“寂寂东坡一病翁,白头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以抒感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小巷,北京的胡同大部分形成于的元、明、清三个朝代,围绕在紫禁城周围,数目浩繁有几千条。胡同这种古老街道也成为京城独有的特色和民俗文化,为京城一景。
  •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即“土生土长的人”,这个民族历史悠久,自2000多年前就定居在湘西、鄂西一带,那里山岗缠绕,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土家吊脚楼就是其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 遍布全城的四合院─京城人的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的范例,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 庙会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而北京的庙会尤为著名,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并且历史悠久,相传起始于辽代,但未被证实。最早有记载的是元代白云观庙会,明清时期北京的庙会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京城内外的各大寺院均有各自特色的庙会.............
  • 西双版纳的森林中,依山傍水的坝子边,坐落着一个个傣族村寨,高大的椰子树、芒果树、棕榈树,还有香蕉林、灌木丛,以及那些挺拔的竹林,一幢幢造型古朴别致的傣家竹楼,若隐若现在绿海碧波中,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好一幅优美的民族风情画。
  •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传统民居,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漫步在京城幽深曲折的胡同里,两边是或直或曲或宽或窄,且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大门,大小不等,装饰各异,真是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情。
  • 自元朝定都北京,便开始修葺京城,所以京城的古城墙创建于元,而形成在明代。当时元代城墙有11个城门,明代初期,刘伯温修建北京城时,将原来的11座城门改成了9 座: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即闻名于京城的“都城九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九城”。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 黄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龙年,岁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龙子、龙女,生肖属龙。然而,黄历新年和十二生肖并非华人专属,不同国家对于生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中亚国家哈萨克,今年的生肖是蜗牛而不是龙,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就变成属蜗牛了。
  • 秋风起兮,七夕节又将来到。牛郎(牵牛)、织女与中华儿女相伴几千年,有情有义的婚姻,相许相牵的爱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七夕的一年一会,让人感叹之外,也让我们反思什么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