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专题
近年越来越多年轻的生命被心梗夺走。专家表示,与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年轻人要注意有时莫名的背痛、胃痛甚至牙痛都可能是心梗的征兆。
研究人员今天说,对某些人而言,所谓的“好”胆固醇其实不一定好,还可能升高他们的心脏病发风险,这让人对所谓能提高“好”胆固醇的药物再生疑虑。
很多人被告知,要预防心脏病发生,胆固醇必须足够低。由此,现今4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四人就有一人在服用他汀类药物(Statins,主要品种见文末所附)来降胆固醇。这类药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治疗心血管疾病最常用的药物,而其高风险和严重副作用却很少见于报导。
最新研究警告,喝含糖饮料比较容易产生危险的内脏脂肪,增加罹患心脏病风险,诱发胰岛素抗性,导致糖尿病。
纽约大学心脏病学家哈莫尼•雷诺兹(Harmony Reynolds)博士所做的一项新研究对于女性易患心碎(综合)症(Broken-Heart Syndrome)的原因得出与从前不同的结论。
冬天气温变化大,中华民国心律医学会统计,目前台湾约有50万人有心律不整,不少青壮年猝死。医学会推出“猝死防治4守则”,以“抢救、诊断、治疗、追踪”,保护心脏防猝死。
今天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日,医界估计,台湾40岁以上人口中,平均每6人就有1人罹患此病,72%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戒烟是最好防治方式。
1篇今天在美国心脏学会发表的研究指出,有些肥胖儿童甚至年仅8岁就出现心脏病征兆。
长庚纪念医院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蔡松昇今天说,肾功能愈差,动脉硬化程度愈严重,代谢症候群合并慢性肾脏病更加重动脉硬化程度,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等。
脉硬化 饮食照顾该怎么吃?
现代医学认为,动脉在粥状硬化的过程,大多数的患者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当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才认为是动脉硬化引起的并发症。如果动脉内的硬化斑块因破裂引起血小板活化,大量凝集附着于血管内皮损伤处形成血栓,使血管短时间内完全阻塞,便很容易发生猝死。
我们身体里的胆固醇七成是由肝脏制造出来的,三成的胆固醇是直接从食物中摄取进来的。食物中所含的胆固醇含量不一,像全脂奶、蛋类及动物油,都是属于高胆固醇食品。当饮食中的摄取的胆固醇过多,身体则会自动降低胆固醇的合成,以维持血中胆固醇的平衡。但是高胆固醇并不是肥胖者才有的专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年轻、瘦小或是根本不吃高胆固醇食物者仍然胆固醇偏高的原因!
研究人员今天表示,有心脏病发病史的患者,若服用的药物“贝他阻断剂”(Beta blocker)剂量是一般普遍开立的1/4时,存活率较高。
响应世界心脏日,三高盛行率上升与心脏病发生、死亡有关,国健署统计,男性心肌梗塞发生率是女性2.8倍,40-49岁呈上升趋势,近5年男性增加3成、女性增加近1成4。
心律不整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病,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猝死。中医师指出,心律不整治疗多以西药、电烧、装心律调节器等方式,但透过中药治疗也可有不错疗效。
心脏病患者突然发病时,不要随意搬动患者,让病人慢慢躺下休息后实行救治。中医救治方法很多,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如下:
心脏血管疾病为国人非常普遍的问题,不管是以胸痛、喘或急性心肌梗塞表现,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是非常重要而且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最新一代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drug eluting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BVS)近几年正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患者。
美国研究人员今天表示,嗜吃油炸食物与含糖饮料的人,和健康饮食的人相比,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多了56%。
研究证实,规律的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产生。比如像西班牙研究学者Cordero A等人,在他们的文章中指出,规律的运动,包括一周五次,一次三十分钟的快走,或是一周三次,一次二十分钟的慢跑,都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死亡率(mortality)。
心脏病的种类很多,而我们时常听到的因心脏病而曝毙的,这类多属于冠心病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如何知道是自己有心脏病呢?对于心脏不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保护自己的心脏,免除心脏病发作的危机与不适?
前南拳妈妈团员Lara的妈妈因胸闷接受检查,在进行运动心电图时猝死,北投健康管理医院引用美国医界建议指出,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等8种状况,避免运动心电图。
25-44岁因心脏疾病死亡在近10年间增加30%,医学会调查,青壮族多不关“心”,建议强化认知,治疗选择副作用少方式。
新研究今天指出,定期少量摄取花生,可能有助降低死亡风险,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丰原医院心脏科主任曹承荣今天指出,62岁企业负责人胸闷难耐,原来是急性心肌梗塞,紧急手术,隔天就出院办尾牙。
天气寒冷,若发现亲友有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喝液体食物易被呛到,都有可能是急性脑中风征兆,要特别留意黄金救援3小时。
人体的胆固醇有分好与坏两种类型,一种是低密度脂蛋白(LDL-C),被称为“坏的胆固醇”,另一种是高密度脂蛋白(HDL-C),被称为“好的胆固醇”。坏的胆固醇会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好的胆固醇能降低血管堵塞的风险,为了要增加体内的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在饮食摄取上要如何选择才正确呢?
胆固醇是存在于体内的一种脂质,主要由肝脏制造,少部分经由饮食获得。它是合成细胞膜、肾上腺素、性荷尔蒙素等体内所需物质的材料之一。然而随着饮食逐渐西化,过度摄取油炸、速食食品,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无法取得平衡,而产生高胆固醇血症。
中医古名并没有胆固醇一词,但是有痰饮一说,中医的痰饮指的是身体代谢排不出去的东西,堆积在体内的物质,就叫做是痰饮。其中比较黏的叫做“痰”,比较清稀的叫做“饮”。
中医说:气血顺畅你就没病,只有气滞血瘀才会生病。心脏病发作,在救护车还没来之前,可以按压“内关穴”,让症状减缓,以争取时间。
一位72岁的老先生,是一家制造公司的老板,连续一个月出现走路100公尺就会喘,而且常吸不到气,日渐恐慌而忧郁。到医院检查,说是一条冠状动脉阻塞了2/3,要装心脏支架撑开,老先生很紧张,很害怕开刀,老婆主张用中药针灸治疗,于是从台湾北部南下来看诊。
共有约 920 条记录